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琼海乐会古城 悠悠六百年

移动版    时间:2016-12-09 16:53

  中新海南网7月7日电 据海南日报报道,自西汉设珠崖、儋耳两郡以来,历代在琼岛建治设城不绝。据文物部门统计,海南现存已知的仍能体现城墙轮廓和道路界定的古城约有十余座:琼州府城、儋州古城、崖州古城、定安古城、昌化古城、乐会古城、万安州城、水会所城、儋耳郡城、珠崖岭城等。

  本期“海之南”,关注的是其中的乐会古城——现与博鳌相距7公里的琼海市博鳌镇乐城村,乐城因乐会县府而得名,它是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初期县治之所在。乐城岛四周被万泉河包围,城在岛上,岛在城中,风光秀美。这里曾经商贸发达,文脉兴盛,岛上的乐会高小是共和国上将周士第的母校。眼下的古乐城,已然成为岛屿中的村庄——乐城村,村人在恬淡宁静中操持着农事,每个村人都能讲一段“古”。走在建于明朝的青石古道上,追忆往昔的繁盛,仿佛能听到马蹄清脆的足音,引领我们走进乐城历史的深处。

  海岛的夏日,酷热异常。一场不期而遇的热带阵雨,驱走了人们心头的热意,顿时令人神清气爽。

  记者与几位友人一道,驱车前往琼海市博鳌镇乐城村——古乐会县县治所在地,共同探寻这座古城的沧桑变迁。

  “双溪交流”

  岛中筑城为避寇祸

  从海口开车到琼海嘉积,接上同行的两位朋友,车子转而驶向了前往乐城的必经之地朝阳墟。

  去朝阳的路,先是一段崭新的柏油路面,这段路也通往博鳌,然后到了分岔口,突然就变成了红土路。到了朝阳墟,路面又变成了水泥路,这也是朝阳墟的主街,两三百米后路面又成了土路。记者估算,从嘉积到乐城,大约有16公里的路程。

  “原来需要摆渡才能上岛,前年新落成的乐城大桥,结束了岛上1000多居民摆渡出门的历史。”土生土长的乐城人梅文海告诉记者。

  乐城岛四面被万泉河包围,城在岛上,岛在城中。

  发源于五指山区的万泉河,从上游奔泻而下,流经乐城岛,河水一分为二,其一在北,其一在南,沿着小岛两边的河道奔涌而下,流到岛的东边,又合二为一,流向博鳌岛出海。

  相伴的友人告诉记者,“这一奇特景观,古代文人称之为‘双溪交流’,被誉为乐邑八景之一。”明乐会教谕广府举人陈遇清曾以《双溪交流》为题,赋诗一首,诗曰:

  清流如带泛玻璃,

  水影天光一色齐。

  万派银涛看九州,

  两条雪练泻双溪。

  川分燕尾开前港,

  路绕羊肠认归堤。

  夹岸芦花谁返棹,

  鹭鹚飞过板桥西。

  据《康熙乐会县志》(康熙八年本)记载:“县治去府城东南三百五十里。唐显庆五年,立于今之会同县泗村都黎黑村。”也就是说,泗村都是始于唐代建立的乐会县的第一个县治,到了元代,乐会县迁治于乐城。

  乐城是一座古城,城内形胜当首推阴阳山。据《康熙乐会县志》(康熙八年本)记载:“元至正二十四年,徙太平乡之调懒村;三十一年,徙万泉渡北;大德六年,王文河之变,徙渡南阴阳山。”

  《康熙乐会县志》(康熙八年本)又载:“阴阳山,即今县治,在万全之南,流马之北,两水环抱。平地突起,土石相半,周围广七里许。”

  乐城处于县境东北一隅,并没有在县境的中心。从行政管理及方便百姓等方面考虑,乐城都不是设置县治最佳的地点。可为什么古人偏偏把县治设在乐城岛上呢?翻阅旧志,记者方才豁然开朗。

  据《康熙乐会县志》(康熙八年本)记载:“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而关塞险阻卜诸地,深沟壁垒存乎人,推诚纳款、环相护卫视乎政……况乐偏邑,海洋居吮背之冲,黎岐作腹心之疾,其何恃而不恐?”“隆庆六年,海寇李茂焚毁县栅廨舍。巡道陈建议筑城,侍御杨题准,发银九百余两。”

  从旧县志记载看,当时社会混乱,为了避免寇祸,是迁治乐城的主要缘由。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42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