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贾樟柯:《山河故人》有对中国新富的反思
对于这九年的缺席,贾樟柯心里满怀遗憾。
搜狐娱乐讯(森月/文蓝本/视频)10月30日,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公映。尽管暌违中国内地大银幕九年,贾樟柯却觉得自己从未离开过大家的视线。从《三峡好人》之后,贾樟柯的故事片就没有在内地电影院上映过,中国观众更多听说贾樟柯的名字都是在威尼斯、戛纳、柏林、伦敦等等国际电影节。
对于这九年的缺席,他心里满怀遗憾。尽管“贾樟柯作品”在这九年里是很多电影学生的教材,而对他来说,电影最好的归宿还是大银幕。
他不是非常担心年轻一代观众不接纳自己,在贾樟柯看来,《山河故人》所表达的情感多样性和话题性正是吸引年轻观众的地方。这是一部横跨数十年的电影,从九十年代一直讲到2025年,这也是九零后观众从出生到成长的时间。他把一个大时代浓缩进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贾樟柯提议,《山河故人》应该被定义为“时间公路片”,他要将在时间之路上漂泊着的这些人的样子记录下来,他们说了怎样的话,做了怎样的挣扎,又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他不避讳讨论自己在电影里对中国新富阶层的反思,他在电影里用了“一把枪”来承担起这次充满悖论感的探讨。
而对于他自己,贾樟柯说自己更像电影里那个矿工,看上去骄傲倔强,其实很害羞。
初衷:怀着缺憾决定拍这样一部电影
搜狐娱乐:从《三峡好人》之后可能您就没有在大银幕上露过面,希望现在的年轻观众怎么去认知您?
贾樟柯:距离上一次发行我的故事片《三峡好人》,到现在九年过去了,这九年里面的确我的故事片没有在国内发行过,你想九年是多漫长的一个时间,好几代人在成长。但另外一方面,我过去的一些影片,包括《三峡好人》,很多学生也在学习,也在课堂上流传,但对我来说都是有遗憾的,其实观看我的电影最佳的途径还是在大银幕上,这一次也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大银幕去了解我电影的那种情感。
过去人们谈论我的电影都会觉得,贾樟柯电影很现实,很写实,这些都对,但是我觉得最关键的对一部电影来说是它的自然,它有自然的美,它有现实的美。我希望更年轻一代观众能够过去是耳闻,现在是目睹,能够来到电影院,通过大银幕来去感受这一种类型电影的魅力。《山河故人》的情感强度非常大,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涉及到的感情的履历,感情的风景。另外一方面,它强调的是情感的多样性,我觉得这些议题蛮适合年轻人的。
搜狐娱乐:最初触动您去创作这个故事的灵感是什么?
贾樟柯:最初想拍这个影片可能对我来说是怀着某种缺憾,因为我觉得过去我们经历爱情,经历家庭,每一种情感的经验都是新鲜的。也就是说我们是没有经验的,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回过头来看情感生活的时候,会有很多新的感悟,所以这个缺憾就在于,我突然觉得,为什么没有一部电影能够带给年轻观众以一种超越年龄的情感体验?这是一个缺憾,我应该拍一部。那电影的确也是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因为那个时候我觉得中国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生活方法改变很大,过去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没有高速公路,没有私家汽车,旅行也不是很方便。现在已经是很全球化,物质很充裕,但是也带来了新的这种情感的影响。那我觉得这个故事它应该从过去讲起。
写剧本写到现在部分的时候,我又突然觉得应该想一想未来。这个电影的好玩就在于,透过一部电影,我们可以跟过去的自己见面,也能跟未来的自己来相遇。哪怕你拍一个古装片都是跟今天的生活有相关联的,过去跟未来是界定我们今天的一个很好的角度。
搜狐娱乐:这个故事的时间跨度很大,其实也所容纳的东西也非常多。
贾樟柯:我觉得对我来说它是一个时间的公路片,这里面人物的漂泊不是说像传统的公路片是在公路上,在经历不同的风景,而是在时间里面。当你在青春的时候你会遇到什么,当你长大成人你到家庭的时候你会遇到什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山河故人》还是一个挺庞大的一个作品,对里面涉及到的人物关系和年代都非常复杂,但是它又非常的精炼,因为它只有两个小时的容量。
记忆:在电影中用了90年代拍的纪录片
搜狐娱乐:电影的三个段落其实都有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其实都能单独拍一部电影,会不会觉得三段放在一起拍有点浪费了?
贾樟柯:我觉得对我来说它是人生的三个阶段,但是我觉得这个电影的主题不在于一时一地的感情,就比如说青春,你可以单拍一个电影,然后未来也可以单拍一个电影,但是我觉得不想拍这部电影就在于说时间怎么影响跟改变了我们,那它必然是要跨越三个年龄段,跨越三个时代的。这个电影的特点就在于时间的跨度大,而不在于说我需要一时一地的情感,而且它们之间是有很很密切的互文关系。1999年的部分,生活甜蜜、简单、爱情浪漫,但是很快进入到当代部分,我们会重新理解它,发现生活变复杂了,情感变复杂了。那所以对这个电影来说,并不单单是在拍青春爱情时候的甜蜜,而是说我们甜蜜过,也因为时间而变的苦涩过,我觉得这才是电影的重点。
搜狐娱乐:如果这三个时候段就是您个人来说想要选择一个停留在那的话,您会选择哪一个时间段呢?
贾樟柯:还是未来吧,因为我觉得我们能够回到过去,但是我们一直在往未来走,未来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一种人的自由,拥有什么样一种自我选择的空间跟余地,是这个电影最终呈现给我们的。
搜狐娱乐:但是电影当中关于九十年的那一段,充满了一种昂扬向上的迷人气氛,这是根据您自己真实的这种回忆去描述的吗?
贾樟柯:实际上它是我自己的一个观察跟感悟,九十年代时候,我们特意在场面调度的时候,在男女主角身边围绕了很多人。因为在我印象中,过去的人际方法是亲密的,是互动的,人和人之间充满了这种接触跟交流。那随着时间推移,比如说我们开始上网了,互联网到来了,可能有时候我们几个朋友见面、聊天,然后话很少,但是都在低头玩手机,那在这个电影里面也逐渐的男女主角身边的人就减少,一直到未来的部分,就是集中在更年轻一代,董子健跟张艾嘉的感情关系上,那么这个过程里面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场面调度所带来的对时光变化的人际关系的一种呈现。
枪:反思中国新富阶层的自由悖论
搜狐娱乐:在第三段里面我们看到张译饰演的张晋升,也就是后来的Peter,他的桌子上除了日常的老年人用具之外还有一把枪。这是他当时要的那把枪吗?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说,“给我一把枪。”
贾樟柯:对,我觉得可能悖论就在于可能对那一代的新富阶层来说,他们也渴望自由,但是可能他们对自由的理解是为所欲为。所以当他获得了一个为所欲为的工具的时候他发现其实世界不是这样子的,它有很大的一个悖论感。这个电影背后有一个自由的话题,特别是张译这个人物,我觉得他在过去充满了行动能力,在九十年代崛起的时候有一种草莽般的一种野蛮的一种生机,但是这些东西似乎也需要反思吧。
搜狐娱乐:这是算是您对中国的新富起来的新贵阶层的一种观察和反思。
贾樟柯:对,我觉得我对新贵阶层并没有进行道德的评判,因为我觉得它是个客观的存在,但是我会观察他们的生活。因为的确我过去有很多朋友,他们也是这样的经历经验,其实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变化,怎么样促使同一起跑线的人开始拥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这种人和人的差异,这种时代带给我们的巨大的贫富差异,分化它是人物情感外在的一个存在。那我当然不是这次笔墨没有放在社会问题上,而是放在人的情感上。但是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每个人的个体生活都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它是割离不开的。
搜狐娱乐:那可是这么重要的一个角色,他在第二段却看不见了,是隐身的,您这么处理?您不想去表现他是怎么富起来的吗?
- 商品多氛围足人气旺 海口特色农产品走俏冬交会(2019-12-16)
- 海口美兰区灵山镇美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聚焦民生工程解(2019-12-16)
- 海口台湾两地共建回流文物交流平台(2019-12-16)
- 全球知商(海口)科创项目对接会在海口举办 8个国际项(2019-12-16)
- 海口市2019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顺利结项(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