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千古南海 海瓷低吟

移动版    时间:2017-01-16 06:03

千古南海 海瓷低吟

  省博物馆展出的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展品

千古南海 海瓷低吟

  西沙出水青花天马行云纹碗

千古南海 海瓷低吟

  西沙出水明青花菊花纹八棱小罐

千古南海 海瓷低吟

  海南渔民使用的文字航海图《更路簿》

千古南海 海瓷低吟

  明永乐宣德青花盘

千古南海 海瓷低吟

  西沙出水宋旋纹鼓腹小罐

千古南海 海瓷低吟

  西沙出水宋青釉四系罐

千古南海 海瓷低吟

  西沙群岛古沉船位置图

  文\本刊特约撰稿何翔海南日报记者岳嵬图\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

  海瓷———是特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瓷之路”开始以后,唐、五代、宋、元、明、清六朝对外贸易途中,在海南南海海域触礁沉船所遗留的各类外销陶瓷。

  海瓷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海外贸易史、陶瓷外销史的重要物证。

  随着我国水下考古的大量发现,说明在中国海外贸易史上,南海诸岛是中国船舶的重要驿站。

  出水的海瓷等文物,正是中华民族征服海洋,开发海洋的历史见证。

  在海南,海瓷既是考古研究的重要专题,也是民间收藏的一大热门。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海瓷收藏研究保护之中,海瓷已上升为“海南三宝”收藏文化之一,成为全社会共同保护研究的重要文化遗产。

  海上贸易西沙遗珍

  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香瓷之路”必经之地,与海南文昌七洲洋海域相接,被称为“海上夷道”。

  元代初年郭守敬在此进行过天文测量,设“南逾朱崖”,定点为“南海北极出地一十五度”,为当时其在全国二十七个天文测量点之一。

  南海古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渺茫无际,天水一色”之誉,是我国南疆海域的丰腴之地。

  早在汉代我国就开始了以丝绸为商品的海外贸易,到了唐宋时期,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贸易更为频繁,有“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盛况。明清之际则更为广泛,仅广州、泉州口岸通外就达40多个国家,这时期商贸航线基本都是从南部沿海口岸出发,经“海上夷道”至马来西亚,过马六甲通往阿拉伯、波斯等国,实现对外贸易。

  因此西沙海域是古代航海重要通道。但由于珊瑚礁盘密集,潮汐变化巨大,商船触礁很多,造成各时代沉船大量堆积,形成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是探索南海区域古代陶瓷之路、商贸之路的重要通道。

  南海有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群岛的气候复杂、环境优美、海底资源丰富,古航道沉船密布,是近几年水下考古的重中之地。

  南海北依两广、福建,东南为菲律宾群岛,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和越南、马来半岛诸地相连。位于热带,气候适宜,是海上渔场和海上夷道。

  南海诸岛物产丰富,海南岛渔民依靠《更路簿》(渔民航海指南针经书)航海指南针经书,深入西沙、南沙群岛进行航海捕捞,积累生活资料,成为搏击海浪的奇迹,同时也留下许多生产生活文化遗迹,成为大海遗珍的一部分。

  海洋开发历史见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海南多次对南海进行文物普查,南海诸岛文化遗迹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3处。

  一类是海底沉船,多是陶瓷之路商船遭遇风浪触礁沉没,遗留物均为商贸海瓷。一类是渔民捕鱼遭遇风浪沉没渔船,遗留物均为渔民生活用品。

  其中重要的发现,是1975年广东考古队在北礁进行的首次浅海探摸。那一次,发现了唐代沉船及瓷器。当时还重点对甘泉岛和金银岛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了大批瓷器和瓷片。其中多见明代的青花碗、青白釉碗底以及清代的青花大碗底、青花小杯等。明清至近代以珊瑚石垒砌成的小庙,其内供神女像及观音像,是当地渔民敬神仰祖的精神之所。尤其在北礁盘上,还发现了明代以前的铜钱400公斤,种类达300多种。

  1976年对甘泉岛唐宋遗址的第二次发掘,发现了南朝至五代陶器2000多件,其中宋代石砚1件,明代铜钱12公斤,铜锭24块,铜镜、铅锌锭一批,还有明代的瓷器,清代的石狮、石柱、石磨。

  1996年,海南琼海博鳌镇渔民出海路经北礁、华光礁一带,又一次发现大量瓷器和钱币,并进行了打捞,打捞品带回港口引起社会民众和收藏界极大兴趣。先后有大量瓷器和钱币流向社会。海南省博物馆闻讯抢救性征集到500件瓷器,300公斤钱币,海南省边防总队在打击此类活动中截获瓷器数百件。

  渔民的多次打捞对海底文化遗存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社会影响很大,引起海南省政府高度重视。199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队受命对西沙进行全面调查,行程850海里,掌握了许多处沉船遗存。

  1998年12月,水下考古队在北礁、金银礁、华光礁一带进行了为期39天的正式水下考古,潜海深度从10—20米到最深35米,新发现五代、宋、元、明、清各代水下遗存14处,采集发掘各时期文物1500件。2007年进行的第二次水下考古,所出瓷器与第一次打捞相近。

  至此,通过对各阶段西沙出水文物资料收集整理,初步探明打捞出水的文物种类除大量瓷器外,还有钱币、铜锭、象牙、石锚、铜器、铁器、铝铅块等。仅瓷器数量约有3.6万余件。

  海瓷,与生俱来的神韵

  西沙群岛华光礁、北礁,是自南朝以来,隋唐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外贸船舶行如穿梭、始无间断的海上丝绸、香瓷之路外,到达东南亚各国至印度洋等国的主要商贸航线。商船触礁连绵不断,形成大量的时代沉船堆积。所遗留下来的大量海瓷,均为我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各地窑场的产品,是收藏研究海瓷的重要文化遗产。

  其中大部分瓷器釉色浓厚,青翠可人,随经百年浸蚀,剥取珊瑚礁结物之后,依然光彩照人,釉光虽然发亚,但神韵不变,特别是一些精品,如青釉龟纹碗、执壶依旧釉水肥厚,色泽如常,令人惊叹,使人爱不释手。

  海瓷虽不能与明清官窑瓷器相提并论,但却有着与生俱来的历史背景,其反映出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从时代特征看,有南朝青釉六耳罐和小杯;隋代的青釉镂空熏炉,呈鼓形,此与河南安阳隋张盛墓出土陶女俑手中所捧的熏炉相类。唐代至五代遗物较多,所收集的有青釉陶器盘、碗、四耳罐、双耳罐和卷沿罐五种。

  所出宋代瓷器最多,特点、风格、产地与类型均有不同。是海瓷中数量、器形、花纹最繁缛最多的一类。这些瓷器之特点与广东各地窑场所产的灰白色胎相同。

  元代青釉瓷器、陶器和青花瓷器与福建地区出产的灰白色胎、盘、灰黄色胎碗相类似。

  明代瓷器主要是青花瓷和釉陶器多见。陶器形大,胎骨粗松,可能为随船生活用品。青花瓷器多为江西各地民窑产品,时代多见永宣、嘉靖、清初,元青花残片多见,完整器少见。同时,还出有为数不少的广西钦县出产的紫砂壶等陶器。

  海瓷收藏研究以釉色可分为青瓷、白瓷、青白瓷,其次为青花瓷。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44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