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手拉陶艺人王科干:最大心愿是把手艺传下去

移动版    时间:2017-01-19 15:59

手拉陶艺人王科干:最大心愿是把手艺传下去

  昔日辉煌的琼山龙塘陶瓷厂如今已一片破旧。空地上经常被用来堆放一些陶器。

手拉陶艺人王科干:最大心愿是把手艺传下去

  海口市龙塘镇文彩村。

手拉陶艺人王科干:最大心愿是把手艺传下去

  老陶艺人王科干除了睡觉外,很多时候都会在他的陶器加工厂。

  文\海南日报记者郭景水见习记者张婷

  站在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文彩村七旬制陶人王科干的“工地”门口,发现这里可以称得上是“四合院”的格局:红砖砌成的长约十米、高两米的一幢四洞烧陶用窑居右,制作模子陶艺、存放陶成品的红瓦屋居左,对着大门的上屋,堆放着水缸、花盆等各种陶成品。

  这处占地约两亩的“制陶四合院”,有王科干本人专用的手拉陶艺“工作间”,院子里露天堆放着上千件陶成品。儿时记事起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制陶,60多年制陶人生,经手不计其数的陶品。如今,两个孙子对学习制陶没有兴趣。74岁的王科干最大的心愿是:把制陶特别是手工拉陶的技艺传下来,比卖多少陶品都要紧急。

  手拉制陶技艺娴熟精妙

  王科干的制陶技艺有两种:一是手拉,一个使用模子。

  王科干本人专用的手拉陶艺“工作间”,实际上就是两块石棉瓦遮阴的棚子,棚子里摆着制陶的物件:一个用脚转动的石板,一条已经沾满了陶艺原土的凳子,小箩筐里放着竹签、铁片等制陶辅助工具,半盆子的泥水,坐在凳子上的王科干伸手可及。

  2015年3月13日午后,王科干给海南日报记者专门演示了手拉陶艺的“工棚流程”。王科干先是挖来一块已经调好的制陶原土,“这种制陶原土主要是高岭土,拌入了适量的细沙,然后浇水用脚踩而成。”王科干开始用两只手在土块上摔打。

  一边摔打土块,老人右手用泥水点了几下,土块变成了泥块。老人将泛着水光的泥块,放在转动石板正中间,脱了鞋转身坐在凳子上。随着光脚对石板用力蹬了一下,原本静止的石板开始旋转起来,王科干俯下身,双手放在泥块上。

  几乎是一瞬间,老人手中的泥块就变成了中间凹下去的圆柱体。接着,圆柱体的“肚子”变大了,一个菜罐的样子出现了。石板的旋转慢了下来,王科干直起身子,用力在石板面上又蹬了一脚。老人这时随手又在泥水里湿了一下右手,左手取了竹签。手把握住旋转的“菜罐”,几秒钟的功夫,“菜罐”的身高慢慢长高,身姿瞬间苗条起来。

  大约三分钟的时间里,罐子的形状在老人的手中几经变化。当旋转的石板慢慢地停下来,一个表面光滑、口沿分明的罐子就成了。“这样的半成品在晒干之后,装入窑中进行火烧。”王科干说。

  个人筑起四洞烧陶用窑

  王科干的这幢四洞烧陶用窑,是最近砌成的。“我儿时开始学习制陶技艺的时候,全村200多个制陶人一共才有5个窑,多家制陶人都没有属于自己的烧窑窑洞。”对于自己的四洞烧陶用窑,王科干有着流露在脸上的自豪感。

  这幢四洞烧陶用窑,每个窑洞呈弓形相连,“四洞”之中三个洞口较大,窑洞底部的宽度超过一米,弓形窑洞的最高处超过1米5,一个1米7左右身高的男子,进入窑洞之中,俯下身有足够的搬动陶品的空间,小的窑洞底部宽不足半米,“在大的窑洞里,一般大小的陶罐,一窑可以烧制三四百个,小窑洞里主要烧制的是碟子等小物件。”王科干说。

  王科干的这个烧陶用窑,一两月才会烧窑一次。烧窑之前,王科干都要首先将晒干的陶艺半成品,依次搬进窑洞。开火之后,至少需要两个人不断地在窑洞一侧的三个灶口增添木材,同时四个窑洞口的一侧,还有一个添加木材的小口。

  记者观察注意到,四个窑洞底部相连但并不密封,可以过火。“一次烧窑的时间,长度不定,少则四五个小时,长则会有一天一夜。”王科干说,烧窑时火不能太旺,如果太旺可能导致陶品开裂,当然也不能太小。每次烧窑前要准备好足够的木材。

  有的陶品需要二次烧制,“第一次1000度以上高温烧制,在冷却了之后,第二次进行500度左右的烧制。”说起烧窑,王科干说烧窑的火候掌握很重要,“如果原料土的质量不好,烧窑的时候掌握不了火候,就不能烧制出来好的陶品。”

  “另外在烧窑之前还要看云看天气。”王科干说,因为早前时候窑洞上没有防雨设备正在烧窑的时候,如果雨过大,雨水进入窑洞,那么这一窑的陶品可能就全坏了。

  家传陶艺的“断代之忧”

  王科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跟着父亲学了三四年制陶后,改行做了汽车司机,如今小儿子还和父亲一起制陶。“没有人愿意学。”王科干说,2015年春节前琼海的客商上门定制300个花盆,因为没有人手无法保证及时完成,无奈回绝。

  两个孙子对学习制陶没有兴趣,让王科干甚是焦虑。“我说跟着学习制陶,一天给他们10块钱,但是两个人都不干。”王科干抽了口烟,无奈地摇摇头,叹了一声气:学习手拉陶艺,不是短时间里可以掌握的,短则两三年,长则需要五年以上,并且需要每天拉陶,培养手感。

  近年间,王科干接连上了多次电视,成为“龙塘制陶”的代言人。不过成为“名人”的王科干,更多的身心快乐似乎不多,反倒是“盛名之下”让他有了更多的焦虑——手拉陶艺最需要继承人,技艺的传承已经刻不容缓。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44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