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东道主问鼎亚洲杯 澳大利亚三月内连续两度夺冠

移动版    时间:2017-02-10 06:59

  东道主赢了,亚洲球队很失落。

  昨晚,2015年澳大利亚亚洲杯落幕。决赛中,东道主澳大利亚队2比1战胜韩国队,最终问鼎。随着澳大利亚队的成功登顶,来自大洋洲的东道主无疑成为了最大赢家,在三个月内连续夺得亚冠和亚洲杯冠军,仅用10年就击退众多亚洲豪强成为新霸主,在展示实力的同时也让亚洲国家警惕起来。

  成为亚洲足球王者澳媒称找到归属感

  10年时间,凭借在亚洲范围内突出的实力,澳大利亚在最近两届亚洲杯都杀进了决赛,连续打进世界杯,又在短短三个月内连续捧起亚冠和亚洲杯桂冠。

  《悉尼晨锋报》表示,澳韩之战是一场成功的比赛。除了刷新当地的收视纪录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澳大利亚通过举办亚洲杯已经促使各亚裔社区之间抛开分歧,当橄榄球和网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主导体育赛事日程表的时候,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亚洲杯比赛已经强调了足球的普遍吸引力。澳大利亚加入亚足联已经有10年了,尽管作为亚足联新兴的力量,澳大利亚招致了来自某些亚洲国家的怨言,但现在可以说已经真正属于亚足联。

  《西澳洲人报》称,澳大利亚队凭借隆戈和特洛伊西的进球击败韩国队,赢得亚洲杯,历史性地夺得亚洲杯冠军。西悉尼流浪者夺得了亚洲冠军联赛的冠军奖杯,对于任何国家来说,一个国家的球队在同一时期举起这两座奖杯尚属首次。东道主用行动证明了澳大利亚已经登上了亚洲足球之王的宝座。

  《先驱太阳报》则在相关报道中称年轻的澳大利亚队拿出了勇气,从逆境中收获了奖杯。

  法新社援引澳大利亚主帅的言论,表示澳大利亚能走向世界。

  韩国输球不输嘴西亚排澳危机未除

  和澳大利亚相比,传统豪强韩国队已经55年无冠,袋鼠军团的冲击力已经使得亚洲诸强感到了危机。

  《sportalkorea》赛后对比赛进行了详细报道,文章称韩国队遗憾地以1比2的比分输给澳大利亚,没能征服亚洲。文章称:“施蒂利克带领的韩国队最终没能挡住东道主的攻击,没能时隔55年再次夺冠。”

  《首尔体育》则称孙兴民第91分钟的进球让比赛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而这也是韩国队在亚洲杯决赛阶段的第100个进球,但这个进球没能最终帮助韩国队在第13次亚洲杯之旅中笑到最后。澳大利亚的特洛伊西加时赛进球,创造了澳大利亚足球的历史。

  虽然心有不甘,但众多韩媒依旧输球不输嘴,声称主力队员的伤病是丢掉冠军的重要原因。“因为连续出现感冒和受伤情况,韩国队想固定首发11人非常困难,每场比赛都启动了B计划,最头疼还是李青龙和具滋哲的受伤,如果两人没有受伤,或许比赛是另一个结果。”

  事实上,赛场上的危机也使得亚足联内部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虽然此前亚足联主席萨尔曼在接受《迪拜日报》采访时称西亚国家希望将澳大利亚赶出亚足联是一则假新闻。但这也从侧面体现了亚洲各国依旧对于澳大利亚持有偏见和误解。而澳大利亚队这次亚洲杯夺冠,将进一步加大东西亚阵营的矛盾,甚至有可能激化亚足联内讧。这一切,或许会在今年5月的亚足联大选上有所体现。

  澳大利亚媒体《THE AGE》对此分析道,很多西亚国家把袋鼠军团看做是“剥夺”其他亚洲球队参加世界杯机会的人,过去他们不但多年受到日韩两国足球的强压,近些年甚至还需要面对不断加大投入的中国足球。因此,他们更是把澳大利亚视为他们自身晋级国际重大赛事的重要拦路虎。

  亚洲球员缺乏流动国足队员承认差距

  亚洲联赛缺乏球星的现象,已经引起媒体的反思。导致本届亚洲杯的整体竞技观赏性不高的原因众多,最突出的就是缺乏更多闪亮的新星。卡希尔、郑智、尤尼斯、车杜里、远藤保仁这些老将依然是各队的核心,但真正的巨星级表现并不多,阿联酋队的“海湾梅西”奥马尔让人眼前一亮,但这种球员太少。

  英国《独立报》称,亚足联推行的外援“3+1”政策是原因之一。当初亚足联为了推动东西亚各国球员的融合和交流,启动了外援“3+1”政策,即每个俱乐部的4名外援中必须有一名亚洲籍外援。但西亚球员很少前往东亚联赛,日本的好球员更愿意选择欧洲联赛。“3+1”政策其实更多是促进了韩国和澳大利亚球员在亚洲各国联赛的活跃。

  此外,很多亚洲优秀球员开始不愿意到欧洲历练,争相前往愿意“烧钱”的联赛“淘金”,例如本届亚洲杯韩国媒体一直批评金英权和张贤秀这两名中超球员的表现,认为中超的低水平害了他们。

  亚洲杯决赛结束后,已经回国的国足队员也纷纷向东道主送上了祝贺。国脚杨旭在微博上写道:“恭喜澳大利亚获得亚洲杯!以后儿子天天吃牛肉吃奶酪,练出个好身体,18年之后跟他们拼了!”杨旭的表达虽然不乏调侃的因素,也客观地说出了国足和亚洲强队之间的差距。身体对抗上的劣势和技战术水平的亟待提高成为中国队保住亚洲前八的当务之急。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459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