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南:“候鸟”人才献智国际旅游岛

移动版    时间:2017-04-06 07:01

海南:“候鸟”人才献智国际旅游岛

海南:“候鸟”人才献智国际旅游岛

海南优美如画的风光吸引了无数“候鸟”南飞,图为三亚市的椰林美景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经典民歌《请到天涯海角来》中的歌词,配上优美旋律,让无数国人记住了“三月来了花正红,十月来了花不败”的海南岛及其秀丽风光和宜人气候。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环境优美,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超过60%,空气质量和海水水质国内一流,是享誉中外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也是国人避寒越冬的首选目的地。近年来每年冬天来海南休养越冬的“候鸟”都超过100万人,此外还有大量的内地老人常年居住海南,其中不乏各类优秀人才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针对国际旅游岛建设人才紧缺的状况,明确指出“要继续完善政策措施,调动更多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以多种形式为海南发展服务”。海南加大探索力度,依托独一无二的生态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逐渐走出了一条开发使用“候鸟”人才的新路子。

凝聚共识

“候鸟”人才解“才”荒

自从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人才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据预测,到2020年,海南12个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总量约为50万,按省内各院校的培养能力,人才缺口高达28万,缺口主要包括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以及大量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

破解人才“荒”对于海南迫在眉睫。总书记对“多种形式”的强调给海南点亮了明灯。面对大量“候鸟”人才,海南能否通过灵活的政策措施,吸引他们在享受空气、阳光和美食的同时,通过柔性的方式“为我所用”?

海南省人才办为此专门开展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4.47%的省内用人单位愿意通过柔性方式引进人才;54.31%的在琼省外人才愿意为海南提供智力服务,34.14%的人才表示视情况而定。结果表明,在数以百万计的“候鸟”人群中,有不少优秀人才,他们被海南的宜人气候和优美环境所吸引,将海南视为“第二故乡”,愿意为海南的发展尽一份力。

2016年海南省“两会”期间,“候鸟”人才再度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省政协委员、医学专家王家辉以与“候鸟”人才接触的经历谈道:“我接触到的很多国内享有盛名的医学专家,他们退休后来到海南,也很希望有发挥余热的地方,而且这些老医者非常愿意将毕生所学传授出去。”作为人才工作者,省人大代表王爱妹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建议“尽快建立健全‘候鸟’人才使用和管理办法,通过科学合理的奖励措施、务实持久的合作规划,实现地区与‘候鸟’人才的常态化、长期性合作,最大限度发挥‘候鸟’人才资源的作用。”

多方探索

“候鸟”人才琼州遍地飞

与凝聚共识并行的,是海南各级各界关于挖掘使用“候鸟”人才的积极探索。

三亚市是“候鸟”人群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最早探索开展“候鸟”人才工作的市县。早在2008年,三亚市就为“候鸟”人才量身打造了专业社团组织——三亚市老教授协会,并给予资金扶持。2011年,三亚市出台《关于发挥候鸟型人才作用的意见》《发挥候鸟型人才作用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明确各级党委要把发挥“候鸟”人才作用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进行研究,努力在全市营造重视、关心、支持“候鸟”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海口作为省会城市,交通生活条件便利,每年冬天都会吸引一大批候鸟型老专家学者。2012年,海口市印发《关于柔性引进候鸟型高层次人才的意见》,从引进对象、服务方式、待遇政策、工作步骤、组织领导等多个方面,对引进“候鸟”高层次人才进行具体部署。同时,“候鸟高层次人才柔性服务海口”“院士专家海口行”“候鸟艺术家采风创作”等系列活动也同步启动,先后吸引国内外专家178名,其中院士8名,开展服务对接项目22个。

各有关领域也结合各自特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活动。海南大学自2008年起就启动实施吸引高端“候鸟”人才、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的“冬季小学期”计划,在传统春季和秋季两个学期的基础上,另外划拨出三周时间作为一个独立小学期,邀请来琼“候鸟”人才到学校授课、讲学和研究。截至目前,“冬季小学期”授课门数已从最初的21门增加到123门,授课学院从5个扩展到15个,授课专家从18人增加到161人,一批又一批海大学子足不出校就能领略大师的风采,分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

涓涓细流汇成海。2014年,在总结各市县经验基础上,海南出台《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鼓励包括“候鸟”人才在内的省外人才以多种形式开展服务。其中明确“候鸟服务”就是要聘请旅居海南休养度假的“候鸟”人才,为海南提供科学研究、课题攻关、课程讲授、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工艺改造、项目开发及其他方面的智力支持。

2017年1月,海南再次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候鸟”人才作用的意见》,力争到2020年使用“候鸟”人才10000人左右。为了完成“候鸟”用才提档升级,意见提出要全面摸清“候鸟”人才底数,建立“候鸟”人才服务平台,拓宽“候鸟”人才引进渠道,着力发挥“候鸟”人才作用,并明确“候鸟”人才在科技项目立项、科研成果转化、人才项目申报、重大奖项参评等方面享受省内同类人才相关待遇。

搭建平台

“候鸟”人才驱动海南“快车”

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数量较少、建设相对滞后,一直是海南引才聚才的短板。近年来,海南根据实际打造各类平台,加大集聚“候鸟”人才力度。

对具有比较优势的事业平台,海南积极做大做强,吸引“候鸟”人才前来创新创业。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抗虫棉之父”郭三堆等全国600多家单位的60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就会像候鸟一样飞来三亚,在南繁基地一待就是半年。像磁石一样吸引他们的,不是椰风海韵,而是这里的光热资源和种子资源。利用三亚冬季光热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绿色基因库,农业科技人员可以开展农作物育种改良研究和试验,缩短育种周期,加快品种开发进度。这一基地已成为海南在全国最有影响、最开放的科技试验平台,被誉为中国种业“硅谷”。

目前,除了南繁基地,海南还着手依托博鳌亚洲论坛、文昌航天发射基地、中科院遥感所、中科院深海所等独有平台,吸引“候鸟”人才开展创新创造和项目合作。

对面向公共领域的事业平台,海南则通过项目带动,吸引“候鸟”人才来琼贡献才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对口帮扶琼海市人民医院就是个中翘楚。

2008年,在红色娘子军故乡的“红色基因”、万泉河畔的“绿色基因”、博鳌亚洲论坛的“国际基因”吸引下,西京医院与琼海市人民医院签订帮扶协议。琼海为西京医院建设占地95亩的专家公寓楼,为专家们打造“第二个家”;西京医院则利用人才、技术优势,在各个方面给予琼海市人民医院帮扶。几年下来,琼海市人民医院已能成功开展100余项国内领先手术和疗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海南还成功推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整体托管保亭县人民医院、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万宁市合作办学等合作项目,解决了市县发展的许多实际难题。

针对“候鸟”人才大部分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异地就医情况多、结算不方便的情况,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基本实现异地就医结算范围全国覆盖,较好地解除了“候鸟”人才的后顾之忧。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48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