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人爱“装罗”爱讲“人情脸皮”,表面看来,是爱虚荣的外表表现。
实际上,这是琼海人与生俱来的自尊自重的心理,也就是说,琼海人骨子里张扬着一种固守个人尊严特性。
这种人格特征,表现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
琼海人,把讲究穿戴,叫“爱装罗”;
把外表洒脱、穿着得体,叫“色水”;
把爱打扮、讲体面,摆阔气,叫“装色水”。
把失体面,叫做“败色水”。
琼海俗语“吃在面,穿在身”。
即使在那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里,即使在家时,在干活时穿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破衣衫,但男女老少,都有一套过年过节或是访关拜友时才只出来穿的体面衣服。
琼海民风纯朴,大凡“亲家”“做过月”“做屋”“做生日”“嫁闺女”“做对岁”等,都要“做酒”以庆祝,而亲戚朋友都要送上贺礼或贺金,琼海人把这种贺礼贺金叫“做人情面皮”或“面皮”。
既然是事关面皮之事,即使家徒四壁,囊中羞涩,举债也要礼。
如出嫁的闺女生孩子特别是第一胎时,娘家再穷,为了面子也要做一担分送闺女婆家四邻五舍、三亲六戚的粑果、买一副给闺女“补肚”的猪肚,制几套给婴儿的衣服送去,因此,琼海历来有“俺子生人孙,人家喜欢俺家闷(忧愁)”的民谣。
旧时,有钱送现金,没钱的提上一袋米或是一篮子米,以米代币。
无论是送钱还是送米,无论送多少,做为礼节,“屋主”还得给贺者还回一部分——这是琼海特有的民俗。
琼海人最突出的语音特点在口语中,为了强调作用,往往在句尾加上一个“溜”字,而且这个“溜”字还发重音。
比如说,催促对方快点走,别耽误时间,说“快快去下溜!”;做菜时,跟对方说:“菜都熟去了溜!快快溜起来溜!”。
只要生活在琼海境内,无论您是政府要员,还是市井布衣;是妙龄女郎还是耄耋老妪,一开口说话,总是“溜”出一大串。因此,琼海人便有“琼海溜”“阿溜”“熟也溜,不熟也溜”的代名词。
在海南方言中,形容词最高级不用“非常”“十分”“很”等词。既是像东北人喜欢用“贼”(如把“很好’说“贼好”,把“很棒”,说“贼棒”)也不象海口人那样粗俗,在形容“很”“十分”是,是在被形容词后面加“败的”。如把很好——“好败的”,很坏——“坏败的”……
琼海人第二个语音特点,使用形容词时,不用非常、十分的最高级,而是用复音。
字体加粗部分请用琼海话读出
形容十分黑,便说“黑铁黑铁”;
形容十分白,便说:“白呢白呢”;
形容十分重,便说“重斤重斤”;
形容十分轻,便说“轻茫轻茫”;
形容十分瘦,便说“瘦腥瘦腥”;
形容十分咸,便说“咸苦咸苦”;
形容吃得十分饱,便说“吃得饱园饱园”;
形容某人十分迷恋麻将,便说“他对麻将瘾丘瘾丘”……
琼海人第三个语音特点——某些名词反习惯用词而使之。
比如,在一些食品名词叫法上,把“炒花生”叫“花生炒”;
把“煮花生”,叫做“花生煮”;
把“酸竹笋”,叫“竹笋酸”,
把“炒白粑(海府地区叫“粑条”)“,叫“白粑炒”;
把“黑咖啡”叫做“咖啡黑”
把“腌粉”叫做“粉腌”...
在人称代名词方面,最小的哥哥不叫“尾哥“,而叫“哥尾”;
同样,把最小的妹妹叫“妹尾”;
最小的叔叔,叫“爹尾”……。
此外还有某些名词,
比如,把“公猪”叫“猪公”;
把“母猪”叫“猪姆”;
把“公狗”叫“狗公”;
把“母狗”叫“狗姆”;
把“母指”叫“手姆”;
把“台风”叫“风台”……
来琼海感受最6的地方
必须强推这几处
龙寿洋万亩田园公园
大路镇田园梦想
大路镇云满村 采摘石榴
联系人 周平 13006081820
骑行绿道
塔洋七星伴月
在琼海的传统文化中,一般没有排外意识。正如广东人把广东以外的人都叫“北方人”一样,琼海人把海南岛以外的人都有叫“大陆人”。
琼海境内,绝大部分是汉人,琼海人知道,他们的祖先都是“大陆人”,只有黎、苗族才是本地人。
琼海虽地处边陲,但普通话普及率比广州还要高。
各县市、各乡镇里,无论你是哪里人,只要你开口讲普通话,只要他(她)会讲普通话,大都用普通话,热情地回答。
在琼海,也不知从何地开始,对于所有的大陆民工,无论年龄大小,不管当面背后,男的叫“陆哥”,女的则“陆妹”。
与“盲流”称谓相比,“陆哥”“陆妹”是多么亲切的称呼!别看一个小小的称呼,这当中体现了琼海人对这些浪迹天涯者的同情,也表现了海南人善良、宽厚的本质。
在琼海人观念中,英雄不问出处,比如在人称方面,不但对父亲、父辈称“爹”,对那些腰缠万贯的大款、还是终日劳作的农民、站三寸柜台的商人,只要是男性公民,只要有一定岁数,统统称为“爹”,
如“柴工爹”(即木匠大叔)、
“剪毛爹”(理发匠)、
“做海爹(渔民)……,
这个“爹”字并没有瞧不起的意思,琼海人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人格特征可见一斑。
最能说明琼海人爱讲“人情脸皮”的事例莫过于琼海长盛不衰的“军坡节”。
“军坡节”,本是纪念洗夫人的民间祭礼活动。可近几十年来,在琼海,却是演变成纯粹的“食节”。
每年从农历二月份开始,每天都有哪个村哪个乡“做军坡”。琼海老百姓有一说法“年关好过,军坡关难过(因为做年是自己吃菜肴好坏没关系,而“军坡”是做给别人吃,一点也不能将就)”。
每个家庭,一过完年,便张罗“军坡”事宜。
“军坡”那天,全家总上阵,鸡鸭鱼虾,水陆杂陈,七大盆八大碗的摆了几大桌(有的人家还摆几十桌)。
至于食客,有亲戚朋友,也有亲戚朋友的亲戚朋友;
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有象征性带点礼物的,也有两袖清风吃饱喝足便扬长而去的;
有的八大竿子都打不上的亲戚吃完了,还要对酒席评头品足……
琼海人也深知做这种节劳民伤财,可还是年年做下去,因为伤财事小,失面子事大!
琼海地杰人灵,琼海在外面工作的人也不少,却很少诞生高官;琼海出洋闯荡的人很多,但很少产生富商。
追根溯源,这与琼海的传统文化有关。与海南其他地方一样,琼海人大部分是移民。
而当年来自大陆的移民带来各地的文化,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与核心。
其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也哺育了琼海人敦厚质朴的人格特征。
儒家文化重视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宣扬尊重传统,服从权威;宣扬“三从四德”,宣扬“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宣扬愚忠思想即忠君、忠主、忠父母、对于妇女来说,则是忠丈夫、忠家庭。
由于地处边陲,与大陆交通不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封闭状况。这种传统文化一旦植根于本地,则根深蒂固。
此外,琼海人的侨居国大部分是新加坡,而新加坡历来推崇儒家文化,因此,琼海人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
比如,琼海人对升官发财相对较淡薄,他们乐天知命,小富即安,信奉的人生哲学是"吃不相同饱相同“、“吃饱睡定,发财是命”。
在靠自己勤学苦练用一技之长做为立身之本的行业方面,琼海人可以施展才华,基于他们“傲骨”特征,基于他们在人际关系上奉守的“关嘴好过关门,睡午觉好过行村(串门聊天)”、“惹人着(招)人打,惹狗着狗咬”的人生哲学。
他们宁可固守清贫,也不愿“为三斗米而拆腰”;宁可当一介布衣平民,也不愿仰人鼻息,自然不愿介入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商场上的尔诈我虞。
琼海人的口音特色、知足的特性以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除了上面所列的
琼海人还拥有勇敢、创新、包容、时尚等特点
发现君会持续为大家挖掘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