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移动版    时间:2017-04-19 15:36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有的人一辈子做了很多事,

有的人用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寓言故事里的“愚公移山”,

被人当做一种无法企及的精神。

当“愚公”真的出现在现实中开山劈石时,

这种精神传遍了大江南北,

因为,

他用一辈子的坚守改变了几代人的生活。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他叫黄大发,

贵州省遵义市团结村的一名老干部。

“引水”、“修路”、“通电”,

这是他担任村里带头人时立下的誓言。

没有人能想到,

这个在当地看来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誓言,

黄大发用了40多年一一兑现。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黄大发

民主自然村旧称草王坝,

是团结村的一个分支,

位于黔北的大山深处,

平均海拔1250米,

没水、没电、没路,

是当地最边远、最贫困的一类贫困村。

“山高石头多,

出门就爬坡,

一年四季包谷沙,

过年才有米汤喝!”

这是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

也是1995年前草王坝的真实写照。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包谷”就是玉米,

草王坝没有水源,

石漠化严重,

农民不敢种水稻,

只能种玉米、红薯、土豆等

对水分需求不高的作物,

包谷沙饭(玉米渣)是那个年代的主食。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包谷沙饭

人的饮水同样艰难,

全村只有一口望天水井,

井水是雨水从山脚的石头缝里

一点点渗出来的。

由于水源有限,

全村老少只能不分昼夜地排队挑水,

挑一次要排队一个多小时。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望天水井

滴水贵如油,

没有水就没有致富的希望,

甚至没有生存的希望。

1995年前,

草王坝村人均粮食150斤,

人均产值仅80元钱。

由于贫穷,

村里的男人娶不上媳妇,

光棍村的名声不胫而走。

人们心里都明白,

缺水是草王坝贫穷的根源,

而黄大发则是拔除这一穷根的功臣。

黄大发1936年在草王坝出生,

是一名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

1959年,

23岁的黄大发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

缺水是黄大发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虽然草王坝这个村庄没有水源,

但是几公里外的野彪村却水源富足,

如果能把野彪村的水引到草王坝,

全村的饮水和灌溉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而问题的难点就在于:

两村被大山绝壁隔断,

修水渠的难度不亚于愚公移山。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黄大发不怕困难,

穷苦环境下长大的孩子,

从来不会被困难吓退缩。

上世纪60年代初,

黄大发带领村民开始了第一次修水渠。

当时,

这项工程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被时髦地命名为“红旗水利”,

寓意打造一条遵义的“红旗渠”。

然而,

修渠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由于不懂技术,

测量靠竖起竹竿用眼睛瞄,

没有水泥就用泥巴糊在沟壁上,

洪水一来,

几下就把沟渠冲垮了,

修修补补十几年,

水最终也没有进入到草王坝。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曾经士气高涨的村民逐渐心灰意冷,

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就这样,

“红旗水利”工程一搁就是十几年。

但是在黄大发的心里,

始终没有要放弃的念头。

几年间,

他把能去的水库沟渠工程走访个遍。

1989年,

53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

到乡水利站跟班学习,

尽管水利站给了他一个辅导员的名分,

但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实则是给技术员打杂,

目的就是学习修渠的水利知识。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黄大发学习了三年时间,

掌握了修渠的程序和其中的奥妙,

知道了什么叫导洪沟、分流渠。

在一次全乡大会聚餐上,

一个干部向黄大发打趣说:

“黄书记,是大米饭好吃,

还是你们草王坝的包谷沙好吃呢?”

黄大发知道这是对他的嘲讽,

他暗下决心:

要用命把渠换来,

让全村人都吃上白米饭。

1992年,

黄大发再次提出修渠的方案,

村民们不但不支持,

反而对其百般阻拦,

黄大发的舅公甚至讥讽他说:

“大发呀,你要是能把水引过来,

我手掌心煮饭给你吃

黄大发深感村民对他的不信任,

他耐心给人们讲解上次修渠失败的原因,

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

最终说服了大家。

为了支持大发修渠,

政府拨付6万元现金和38万斤玉米

折抵为工程款。

然而在动工的前一天,

水利站却给全村人一个考验:

在一天内自筹一万元规划押金,

才能派技术人员前来指导。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当年修筑水渠时的规划图

黄大发当即召开村干部会议,

决定挨家挨户集钱,

但就是每家39元的集资款,

也有很多人家拿不出现钱。

有人找亲戚、朋友借钱,

有人拿黄豆、鸡、蜂糖去卖,

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

集资款按时交到了水利站,

保证了工程顺利开工。

工程开工后困难更是接踵而至,

首先就是测量工作。

300多米高的悬崖,

需要人腰上拴着缆绳,

一尺一尺地放悬在绝壁处,

这个“玩儿命”的活儿没有人敢尝试,

年过半百的黄大发却冲在了前面,

在他的带领下,

年轻的小伙子也纷纷滑下悬崖。

就是用这种最原始的测量方法,

黄大发带领大家用3个月时间

测量完了三座陡峭的悬崖。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开工放炮需要炸材,

黄大发去18公里外的李村购买,

自己徒步背回来。

有次赶上大雨,

为了不耽误工期,

黄大发冒雨前行,

路上摔了好几跤,

脚底板也血迹斑斑,

最终还是连夜把炸材送到了工地上。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还有次去城里运水泥,

车行至中途下起了大雨,

车轮陷进泥潭进退不得,

天黑了,

担心水泥被偷,

黄大发在水泥上睡了一夜,

忍受了一夜的蚊虫叮咬,

到第二天,

他找附近村民帮忙把车拉出泥潭。

修水渠最大的困难就是危险,

因为要凿通三道岩,

施工人员每天面临的都是万丈深渊,

有很多次都差点干不下去,

黄大发次次都冲在前面,

提振大家的信心。

擦耳岩是最危险的一段,

壁立千仞,全是秃岩,

稍有不慎就会跌落至300多米的悬崖。

岩壁中间有个凸起挡住了视线,

没有人敢动工,

请来的施工队也因为危险,

“给多少钱都不干!”

黄大发则毅然把绳子拴在腰上,

翻过去看地形,

带领200多乡亲,

靠着风钻、钢钎、二锤这些简单工具,

一寸一寸地凿,

一尺一尺地敲,

在离地300米的悬崖上,

历时10个月,

硬是开出一条长170米的水渠。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当年用于修渠的工具

在黄大发的带领下,

500米长的三段悬崖,

经过两年难以想象的努力,

克服了重重困难,

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

的大渠终于竣工,

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航拍大发渠

竣工当天,

全村杀猪摆席举行庆功宴,

黄大发和村民们都留下了热泪,

村民们都亲切地称这条渠为“大发渠”。

汩汩清水流到草王坝,

不仅解决了数百户群众的饮水问题,

也可以满足稻田的灌溉用水。

草王坝的村民们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从此旱涝保收。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团结村村民在耕作

通水后,

黄大发带领群众”坡改梯“,

稻田从240亩增到了720亩,

昔日的荒田变成了良田,

人们结束了“一年四季包谷沙”的生活。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航拍团结村

当年,

草王坝通了电、修通了村路,

黄大发又发动群众选址修学校,

20年来,

草王坝考出了30多个大学生,

黄大发当年的誓言也一一兑现。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团结村小学

有人问,

黄大发这样干劲十足,

想必是得到了很多好处吧?

小新告诉你,

他不仅什么都没有得到,

还失去了两位亲人。

1992年是修水渠最繁忙的一年,

就是在那一年,

黄大发的女儿得了肾炎,

等到他从工地上回来探望女儿时,

女儿的病已经非常严重了,

还没等把水渠修成,

女儿就去世了。

几个月后,

黄大发的孙子得了脑膜炎,

由于全家人都在山上修渠,

发现时孩子已经离开人世。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黄大发住宅

黄大发夫妇把自己的棺材给了两个孩子,

他们觉得自己欠下了对孩子的关爱,

当所有人以为黄大发会因为受了打击

把修渠的担子交给别人时,

瘦了几圈的黄大发扛起工具又上了山。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黄大发的妻子徐开美

草王坝的会计形容黄大发:

“黄大发真是抠得很啊!”

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黄大发对工作、对生活都很节俭。

修渠时,

在他手上流动的资金有近20万,

但每次出差,

黄大发都舍不得下馆子吃一碗粉,

有时向餐馆老板要一碗不要钱的汤充饥。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黄大发妻子展示笔记本等老物件

去买炸药,

脚上的解放鞋破的漏出了脚趾,

炸药厂的老板给了他20元钱让他买鞋,

到后来也没有买成。

家里的灶台破了,

老伴说从工地拿一碗水泥补补,

黄大发果断拒绝,

他经常说:

群众的事怎么硬都成,

自家的事怎么软都行。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黄大发家里的灶台

小新最近走访团结村发现:

草王坝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

家家都有了洗衣机,

家家户户还搞起了养殖业。

黄大发自己家也每年养两头大肥猪,

“单是卖猪,一年少说也能挣四五千

黄大发说着难掩嘴角的笑容。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团结村村民在喂牛

黄大发今年82岁,

从支书岗位退下来后,

他更加关心水渠,

平日里修沟补渠从未间断,

每隔三五天就上山巡视。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黄大发带领村民巡渠护渠

黄大发说,

“我要把渠护好”

这种行动也影响着身边的乡亲们,

因为大家都知道,

这条渠是“解困之渠”、“脱贫之渠”、

“发家之渠”……


记者:张一凡、袁超

图片、视频:贺俊怡、袁超

编辑:丁宝秀

为了全村吃上白米饭,他凿山36年,痛失两位亲人,修了一条“生命之渠”……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491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