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基础设施建设撑起幸福琼海(组图)

移动版    时间:2017-04-28 13:02

(原标题:基础设施建设撑起幸福琼海(组图))

潭门大桥开通后,盘活了琼海整个东部的经济开发。

 

潭门大桥开通后,盘活了琼海整个东部的经济开发。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博鳌机场的建设创造了中国民航机场建设的海南速度。

 

博鳌机场的建设创造了中国民航机场建设的海南速度。 本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本报记者 刘笑非

  当博鳌老教师林觉浩从报纸上看到海航班机降落在博鳌机场的消息,不由得会心一笑,博鳌机场去年3月开工、今年3月投入使用,那熟悉的博鳌速度又回来了。

  “当年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兴建,同样是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林觉浩笑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博鳌始终有着自己的节奏。

  带着这种节奏,琼海市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从重大投资项目到事关民生的小型基础设施,从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到田间地头的污水处理池,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的推进,勾勒出“幸福琼海”的发展轨迹,描绘出“田园城市”的发展蓝图。

  博鳌机场刷新速度

  从去年3月到今年3月,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项目大会战在琼海市中原镇上演。

  在距琼海市区12公里、距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15公里的中原镇,总投资19.1亿元,项目占地2732亩的博鳌机场,在一年时间里拔地而起。作为预测旅客吞吐量为4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440吨、飞机起降量4950架次,可起降波音737-800和空客A320等大中型飞机,重点服务博鳌亚洲论坛,服务范围涵盖整个海南东部地区的机场,仅仅一年的建设时间,已经有人称之为“奇迹”。

  作为省重点项目,博鳌机场建设早早掀起建设热潮。“博鳌机场建设项目意义重大,要打好百日大会战,我们一定竭尽全力打造博鳌机场精品工程,争创中国民航机场建设的海南速度、海航速度、琼海速度。”这是在“博鳌机场项目百日大会战责任状签字仪式暨誓师大会”上,博鳌机场工程建设人员们掷地有声的保证。

  负责施工的中铁12局共在博鳌机场投入162人、工程车辆98台,每2台车辆配3名司机实施“三班倒”施工。甘肃机械化建设工程公司也投入人力180人、工程设备70多套……“琼海市委、市政府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简化相关审批手续,确保博鳌机场项目内的工程顺利开工。如果琼海有哪个部门因为作风或不作为问题影响了项目的推进,将严肃追责。”琼海市政协主席、博鳌机场项目副指挥长符平说。

  事实上,除却重点服务博鳌亚洲论坛,博鳌机场建设同时也是海南打造互联互通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落子。博鳌机场对于完善海南空中运输航线,构建南海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为海南打造面向东南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区域开放合作平台和前沿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专家指出,博鳌机场建成后,将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相呼应,有助于构建琼东北地区的立体交通体系,扩大区域产业发展空间;西环高铁去年底建成后,海南的环岛高铁已正式合龙,全岛进入“同城时代”;海口美兰、三亚凤凰两大国际机场持续双双晋升千万人次机场行列;“四方五港”建设引领亿吨现代化大港在琼岛崛起;“风”字型高速公路成形后,海南高速公路总里程将逾1000公里,届时将宣告海南“两小时交通圈”时代的到来。

  道路交通盘活区域

  在琼海,还有个“30分钟生活圈”:从博鳌坐上公交去潭门享用一桌丰盛的海鲜大餐,酒足饭饱以后乘着夜色散步而归,还能感受琼海温柔的海风和博鳌的夜景。

  这样的生活方式,如今已是许多游客的不二之选。但在几年前,从博鳌到潭门,没有半小时车程可下不来。

  2014年3月,曾经沉寂9年之久的潭门大桥在多方努力下终于建成通车,这使得联通潭门、博鳌的滨海大道南北全线贯通,同时也使全市东部道路畅通无阻,实现了沿线乡镇人流、物流的快速流通,盘活了琼海整个东部的经济开发。目前,潭门、博鳌通过大桥实现了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一应俱全,有效带动了外商和民间的投资,吸引岛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成为“田园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在“规划引领、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的基础上,琼海通过“田园城市”建设不断攻坚克难,“啃下“道路交通建设中的重大难题,打通制约“田园城市”高效发展的交通瓶颈。

  在嘉积城区,曾中断5年之久的“断头路”也得以重建竣工,并启动登仙岭路改造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城区交通终于疏通。琼海市还同时提倡绿色环保出行,完善慢行系统和静态交通系统,加强交通科学和智能化管理,缓解城区交通拥堵。

  在农村,琼海市着力克服城乡居民“出行难,全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让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琼海行政村“村村通公交”工程已经解决了17万农村居民的乘车出行问题,2016年底还将实现全市204个行政村村村通公交。

  “村村通”不仅解决了本地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激发了农民进城消费的动力,更为外地客商进村收购,游客进村消费提供了便利。数据表明,目前琼海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保持在全海南前列,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旅游散客与团队的比例由原来的3:7变成了7:3,乡村旅游收入飞速增长。

  民生设施惠及群众

  生活在田野公园里,不用交农田灌溉的水费?而且电费、燃气费都不用交?看似“乌托邦”一样的想法,却在琼海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里实现,一条“生态之路”为当地村民实现了这个美好愿景。

  在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园区内的11个自然村,如今已全部实现了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园区循环农业基地内的多文村沼气池也开始供应该村39户农民的燃气和用电。

  4000米长的排污管道直接接进公园内400多户农民的家中,将污水引至村边的一个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池,经过处理的污水不再发臭,成了一池池清澈的小水塘,整洁环境之余,也成了乡村里的又一道美景。

  如今,园区内已建成了7个三级污水处理池,还有5个三级污水处理池仍在建设中。三级处理即经过沉淀、无动力厌氧、沉砂池等净化,排放的水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可用来正常灌溉农田。12个三级污水处理池建成后,能支持700亩农田的灌溉。

  专业的术语太过晦涩,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免除了灌溉费用。“以前旱的时候还要从河里抽水浇地,不说水费,每年抽水的电费就得300多元!”多文村村民何燕叶在龙寿洋田野公园内有3亩蔬菜地,村里的污水变废为宝后便成了她浇菜的主要水源。此外,龙寿洋田野公园的循环农业基地已形成从养猪到沼气供电供燃料,沼液灌溉蔬菜瓜果的循环特点。

  同时,琼海近年来还在破解“垃圾围村”工作中引入新机制,推行全量收集模式,全市乡镇及所有自然村垃圾全部纳入收运范围,如今已实现全市204个村(居)委会2756个村小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模式全覆盖。


  通过加快配套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机构、人员、设施设备的建设,建立起比较完善、规范、科学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琼海全市范围内生活垃圾处置难、环卫设施欠缺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城乡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高。

  “琼海将以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为示范,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表示,借助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琼海将实现市容村貌和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城镇管理能力和城镇形象品位显著提升、广大群众文明素质和公德意识提升的“三个提升”。

  一个美丽的“田园城市”魅力正在卓然呈现。(本报嘉积3月23日电)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49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