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推荐
4岁,4天,徒步76公里沙漠!如此带女是虎爸还是作秀?乐嘉这样说……
近日,主持人乐嘉连发多条微博,分享了他与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视频中,乐嘉年仅4岁的女儿蹒跚前进,以平均每天近20公里的速度,与大人一样徒步走完76公里的路程。
此事在社交网络上迅速引发了争议,有网友认为,一个成年人在酷暑烈日之下徒步穿越沙漠尚难以坚持,不要说一个4岁的小女孩了,简直就是在折磨孩子。也有人认为这样的锻炼塑造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吃苦精神。
那么,乐嘉究竟是一名严父还是单纯地在作秀?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可取吗?
4岁,4天,徒步76公里沙漠
乐嘉:不能停,要一口气跑到!你今天走了19公里,6万步路,在沙漠里面,加油!绝对不要放弃,加油(哭)。
这是乐嘉,一个1975年出生的主持人和作家,
带着他的女儿在沙漠里,
第一天徒步20公里后
冲向终点的激动时刻。
当其他孩子在愉快玩耍的时候,
乐嘉却选择带孩子
去酷暑烈日下的
甘肃张掖高台县徒步爬沙漠。
4天76公里,
而孩子只有4岁……
他在微博上坦陈,“我看到她冲刺到终点的那一幕,失声痛哭。” “冲刺后到了营地,孩子受到全体团员的掌声和鼓励,疲惫瞬间化为灰烬。给孩子换洗时,裤子一脱,我心抖了一下,愣在那。两条大腿上密密麻麻发出整片大块的红疹,也没见孩子半路上提过任何一句腿上不舒服。我故作镇定,赶紧冲出去找人。”
乐嘉女儿两条大腿上密密麻麻发出大块的红疹
腿和脚上也磨出了水泡
临行前,乐嘉和女儿约法两章:
一、不可无理哭闹
哭要有哭的理由
不哭的孩子最美
二、无论发生什么事
绝对不可以让大人抱
要靠自己的力量每天走完全程
(沙漠之行最后一天,乐嘉和女儿的对话↓↓)
乐嘉:你昨天不是很好的走下来了吗。我们走那些小树林,你一个人独自走在明代的长城的田垄上,还记得不记得?
女儿:嗯!
乐嘉:你昨天有没有让大人抱,有没有?没有。昨天你是怎么走过来的?是你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对不对?
女儿:对!
磨砺or折磨?网友褒贬不一
四天里,孩子步伐小,总是掉队
四岁的孩子,平地走路都歪歪倒倒。而按照乐嘉的说法,沙漠里,要四天跋涉76公里。乐嘉的微博上有评价称,“这已经不是磨砺孩子了,是折磨”。
有网友这样说:
刘女士:“ 其实我觉得这个做法有点欠考虑,我个人觉得还是不够安全。”
费先生:“我觉得76公里,会不会太长了?对一个孩子来说。孩子身体会不会吃不消状况。”
庄女士:“ 这个量,他的身体能够承受的住,是不是对他这个成长有好处,是需要思考的,如果想要磨练孩子的意志,我觉得,是不是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方式。”
也有网友表示支持乐嘉,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样忆苦思甜的过程将是孩子成长中一次宝贵的经历。
乐嘉独家回应质疑
这样的艰苦锻炼是否对学龄前孩子过于残酷?作为一个父亲,乐嘉为什么能狠下心?
乐嘉回应:
答案很简单,第一个,是因为前面有过跟他差不多的孩子,一个男孩走过。这一点我比较了解,她有很多性格特点其实也跟男孩很像,所以我认为没有问题。
第二个,我带她到那边去以后,万一情况真的很糟糕,不行,那就不走了呗,也算去玩了一次。但她的问题在于她喜欢走,她很开心,但走到一半的时候,她有的时候想放弃,但不可能让她放弃的。
她如果放弃的话,那以后她这一辈子会因为这件事情而沮丧,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给自己找借口,她过了这个坎儿,自信心也培养起来了。而且以后她做任何事情,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
以后我也可以拿这个事情来激励她,因为在过往教育她的经历里面,我发现我拿她过去的一些成功案例来激励她,是非常有效的。
这件事情是会很持续地影响她,在她未来学习任何新生事物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来激励她自己。
体育运动可以帮孩子强身健体,但是,学龄前儿童还在成长发育阶段,这样“极限挑战”是否反而伤害孩子呢?
乐嘉回应:
我见过好多人是山里的孩子和农村出来的,三岁的时候照样走,到现在我也没发现那些人的骨质有什么问题,会不会因为过小的年龄就走远路而带来一些骨骼上的问题,这个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不是说百分之一百的。
我不可能拿我自己孩子的身体来开玩笑,从小到大我最关心排名第一就是健康问题,我做的所有努力和训练就是希望他能够把身体给弄好。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乐嘉给学龄前孩子的这种吃苦锻炼,是否可能影响他人,又是否值得效仿?
乐嘉回应:
从我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没有问题。但一定有很多家长会讲,这个不行。那你不去做好了。我觉得这可以尝试,孩子的潜能真的是无限的,我也想不到。
专家:要把握好度,
“拔苗助长”可能适得其反
对于乐嘉的做法,有学龄前儿童教育专家表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应该把握好度,遵循客观规律,“拔苗助长”可能适得其反。
原北京崇文第三幼儿园园长范佩芬:我们有一句话叫做跟随儿童成长步伐,要尊重人发展的规律。你像有些极端的做法,这样是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不利的。培养儿童的吃苦耐劳,主要是培养他的独立性,在他的年龄阶段,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不要包办,让他自己去做,那么这其实就是对孩子的锻炼。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这是个人化的选择,孩子个体差异较大。如果孩子健康和安全可以保障,也未尝不可。
孩子的个体情况不同,必须结合他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对于这个家长还有孩子来说,他们如果觉得这个过程他们乐意去做,而且孩子还有他的承受能力,父母他在活动过程中,也对孩子有相应的保护,这实际上是没什么问题的。
对此,您怎么看呢?
我国或有2.9亿人身患这种病!生死只在一瞬间!五分之二死亡病例是因为它
编辑:陈薇伊
- 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简短交谈(2022-11-20)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2022-11-20)
-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来了(2022-11-20)
- 新华社评论员:既要整治层层加码,也要防止放松防控(2022-11-20)
- 习近平同泰国总理举行会谈(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