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一个偏远小乡村竟然走出了近50位博士,有何秘诀?

移动版    时间:2017-08-30 23:03

一个偏远小乡村竟然走出了近50位博士,有何秘诀?


一村两巷三博士

一门两代六博士


距离广东台山市33公里的西村,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


自1924年起,这里英才辈出,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出了近50个博士,且多数毕业自美国哥伦比亚、哈佛、加州伯克利、斯坦福、密歇根等名校。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硕士、学士以及其他读书人,“一门三博士”、“两代六博士”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


一个偏远的乡村,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博士,堪称奇迹!也引起了人们的好奇——这个西村到底有啥神秘之处?乡民培养子弟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是受第一位博士的榜样影响!

有人说是当地华侨多、见识广!!

还有人说是崇文重教的祖训传承!!!

……


一个偏远小乡村竟然走出了近50位博士,有何秘诀?

鸟瞰西村大岭里


带着好奇与疑问,小新近日远赴百足山下的西村,挖掘“博士之乡”的传奇故事,寻找如何修炼“博士之乡”的答案。


西村村委会下辖多个自然村落,现有人口3500多人,而侨居海外的有5900多人!改革开放初期,西村子弟便已遍布加拿大、美国,作为华侨后代在国外接受良好的教育,获得博士学位的不在少数。而最早获得博士学位的村人,可以追溯到90多年前……


一个偏远小乡村竟然走出了近50位博士,有何秘诀?

鸟瞰西村大岭里


西村第一位博士成广东大律师


90多年前,30岁出头的黄俊杰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拿到博士学位时,他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已成为家乡数百年来的第一位博士。


“爷爷在家中的阁楼里和圩里的学校里接受了启蒙教育,后来只身一人前往广州广雅师院上学,毕业后,不到20岁的他回到村里的绍宪学校做了8年的小学校长,经过努力,成功使一度办不下去的小学起死回生。”谈到自己的爷爷黄俊杰,台山市白沙镇萃英中学副校长、“博士村”文化建设顾问黄在自豪地介绍道。


“当时,台山县督学来学校视察,看中了爷爷的潜力,觉得他做乡小校长是大材小用了,鼓动他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黄在说。那时候,他们家里没有经济条件供黄俊杰到美国读书,但家人很支持他去继续深造。于是,黄俊杰前往美国半工半读,四年后,终于拿到博士学位。 


学成归来,经当时的国民政府要员孙科安排,黄俊杰出任广东省民政厅粤中区巡察,并成为上世纪30年代广州三大名律师之一。


一个偏远小乡村竟然走出了近50位博士,有何秘诀?

黄在在故居前留影


一条小巷里走出两位大博士


“西村是一个侨乡,西村博士乡解放前就很有名了。”黄在说,“西村之所以很早就是出名的博士乡,是因为当时西村有五大博士,都是学成后回到国内和家乡服务,因此,他们的事迹很快传开了。”


在上世纪20至40年代,西村最著名的五位博士分别是黄俊杰(法学)、黄朝晖(化学)、黄承业(经济)、黄敬业(医学)、黄新彦(化学)。


黄在指着大岭里(西村下辖自然村)的一条巷子介绍,爷爷黄俊杰和黄承业当年就出自这同一条巷子。


一个偏远小乡村竟然走出了近50位博士,有何秘诀?

一巷两博士


哥大毕业的经济学博士黄承业的故事颇为戏剧性。40年代博士毕业后,黄承业被宋子文招回国。“但当日国内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物价飞涨,钞票贬值,学经济的黄承业觉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整天无所事事,无比压抑,后来,毅然决然去了惠州罗湖山清虚观出家。”黄在不无遗憾地说。


同为哥大毕业的化学博士黄朝晖则相对幸运一些。他自幼在加拿大长大,曾回广州学中文。哥大毕业后,他先是在纽约曼哈顿的公司工作,后被国民政府国防部兵工署延揽,回国从事兵工化学研究。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又公派他带了一批年轻的学子作为后备人才,到美国学兵工化学。


一门三博士、两代六博士


大岭里现有户籍居民200多人,另有400多人侨居海外。除了“一村两巷三博士”外,黄国华“一门三博士”也常被传为佳话。黄国华的长子黄昌荣是加拿大医学博士、次子黄远荣农业化学博士、三子黄健荣是法学博士。


黄在表示,“一门三博士”情况,在大岭里不止这一家。


与大岭里一巷之隔的南阳里,是西村另一个有名的自然村。最受人称颂的是黄培坤“一家两代6博士”,堪称“博士世家”。


长子黄朝翰,英国经济学博士,长媳简丽中,美国社会学博士;

次子黄朝勋,加拿大化学博士,次媳陈婉娴,美国化学博士;

黄朝翰的两个儿子黄天荫、黄天华,均为美国医学博士。


据村中老人介绍,黄培坤是中医师,1964年携儿子由香港移民加拿大多伦多市。黄氏兄弟虽然没在村里住,但却把祖屋翻修装饰一新。黄朝翰博士曾说,重新修建祖屋,主要是让后代回乡时有个落脚点,不忘自己的根


首位荣膺奥斯卡的华人


西村不仅“盛产”博士,还有众多在其他领域取得不俗成绩的人士,可谓是群星耀眼。


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电影摄影师之一的黄宗霑就出生于西村永安村。1904年黄宗霑随父移民美国华盛顿州,毕生后拍摄了135部电影,导演过3部电影,总共获得过10次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1956年,黄宗霑拍摄的电影《玫瑰刺青》摘取了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1963年,黄宗霑拍摄的《赫德》一片,再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他是首位荣膺奥斯卡金像奖的华人,被国际电影摄影师协会会员投票评选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电影摄影师之一。


一个偏远小乡村竟然走出了近50位博士,有何秘诀?

黄宗霑获奥斯卡奖


在美国波士顿市,黄官羡在华埠是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黄官羡坐拥华埠三万平方米的土地,被称为“华埠最大的华人地主”。黄官羡是西村坑里人,小时候就读于西村的绍宪学校,深造于美国波士顿大学。


见识了“博士之乡”的成功史

“博士之乡”的成功之道究竟是啥?


1、“榜样的力量”


黄在表示,作为西村第一位博士和当时颇受尊敬的社会名流,黄俊杰对后来西村学子的影响很大,大家纷纷以他为榜样,外出求学深造。


2、“都有崇文重教的祖训传承”


江门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梅伟强分析这些地方历史上之所以人才辈出的原因时说,在江门五邑地区,像西村这样的博士村并非孤例。


“广府人受科举文化影响,他们都知道读书才有出路。孩子们从这里出去的基本上都会读书”。黄在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村的孩子没有不读书的,这是村里的风气。”


3、“华侨多、见识广”


黄朝翰博士认为,西村能够成为“博士之乡”,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村的华侨多,早期的华侨在外面做劳工谋生的同时,深受没文化之苦,也见到了外国教育,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4、“三支笔”


西村民间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西村背靠百足山,山清水秀,风水大好。百足山上天然竖立着三条三米高的石柱,石柱形态下粗顶细,状似三支倒竖的笔;底部凹下处石光滑之天然石板,形似“墨砚”。


如今,一向沉寂的西村因为“盛产”博士而逐渐为人所知。据了解,当地政府也正在做规划,想要把西村的“博士之乡”作为一个景点来向游客推荐,让外界了解西村,了解西村背后的故事。


或许

“博士之乡”的奇迹不可复制

但他们读书上进、尊重知识的精神

却值得宣扬!


小新推荐



如何假装成一个好爸爸?


大国外交动容一幕:习近平一声令下,中国首次出动军舰撤侨!



记者:郭军

摄影: 陈骥旻

编辑:李凌、梁静


一个偏远小乡村竟然走出了近50位博士,有何秘诀?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523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