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从产业链看手机打车软件的博弈之路

移动版    时间:2013-06-05 09:45

  琼海之窗网最新报道 (记者:姜文山 文小丹)日前,深圳交管局下发《关于加强手机召车软件监管的通知》,要求已经安装手机打车软件的驾驶员必须卸载,不得继续使用。强硬的行政命令,让方兴未艾的打车软件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深圳交管局的理由大致是,“手机打车软件存在着广泛争议和监管质疑,对行业带来不稳定隐患,容易造成司机拒载和挑客。”深圳交管局还透露,主管部门将出台相关标准和管理规范。从一个角度看,打车软件的确容易造成拒载、挑客等问题,主管部门出手解决这些问题,确实是件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仿佛又是一则“冠冕堂皇”的理由,有关部门强调的不是市场规范,而是对行业的管控权。

  持后一种观点的占大多数,他们认为打车软件的兴起是市场正常需求使然,的确解决了一部分人打车难的问题,如今软件被叫停,这部分人自然会站在交管局的对立面。

  不过事到如今,愤怒、不快、舆论施压,未必能解决问题。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寻找治本之法,先得庖丁解牛。

  剖开打车软件的整个产业链条,软件开发商、乘客和出租车是三大组成部分。其中,软件开发商的诉求很简单——— 有更多用户使用,先烧风投的钱,把用户数做起来,然后再考虑盈利模式。乘客的诉求则更简单——— 能打到车。但“出租车”一环要复杂得多,又细分为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公司和监管部门三部分。不考虑打车软件的介入,出租车行业本身已有自己一套运行了数十年的产业规则——— 出租车公司开门做生意,受有关部门监管,司机在公司里打工赚钱。这三者之间并不和谐,但既有的制度和利益分配方式还是把他们捆绑在了一起。

  再看目前打车软件的基本运营模式,只是把自身、乘客和出租车司机这三个群体的利益考虑在内。或许在乘客看来,有这三点就够了,对他们来说能解决打车难问题就行。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出租车公司和监管部门这两个环节,出租车的服务质量谁来监管?乘客的利益谁来保障?

  这点打车软件有考虑到,例如用“好评/差评”的方式约束出租车司机,自己兼顾虚拟监管部门的职能。但仔细想想,这是否太过简单?按照这个逻辑,一些俗称为“黑车”的司机群体理论上也能加入到这个产业链中。试想一下,如果使用打车软件却遇到了服务质量差的问题,乘客可以将问题反映给打车软件开发商,但这只能使该司机在打车软件平台上的口碑变差,并不影响他日常正常运营;而乘客的投诉想获得切实的效果,还是得找出租车公司。乘客因为打到车而广泛使用打车软件,出了问题真正要介入调停的却是出租车公司和监管部门,后两位自然不愿意。 鸿胜国际欢迎您

  在笔者看来,这也是深圳以行政手段叫停打车软件的根本原因——— 我没有获得什么“好处”,你却无形间增加了我的工作量。要解决这一点,打车软件开发商还得在产品层面多花点功夫,把出租车公司和监管部门纳入产业链范畴,考虑他们的利益。令人欣慰的是,打车软件们已经在这么做了。例如,根据6月2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管理试行办法》,北京已建立统一特服号码调度平台,推进联合电召服务,提供24小时电话约车、网络约车、手机约车等电召服务。同时,嘀嘀打车也与北京出租车调度中心合作,为使用非智能手机的出租车司机提供订单。尽管运行了两天效果并不理想,但也算是有益尝试,会有示范效应。

  再看深圳交管局这一纸禁令,如果只是单方面叫停,只会贻笑大方。但中间又巧妙地附上了“未来会出台标准和管理办法”的说明,算是留了线生机。只是这通往“生门”的道路有多长,还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真心实意讨论解决方案。

  然而,考虑到运营模式本身的“不完美”,打车软件和监管部门之间仍有“谁坐庄”这一难以调和的矛盾。所以,这条路会很长。

  编辑:王海富 赵玉婷 通讯员:汪洋前方报道本文转自,网址;www.hsb369.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5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