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特朗普税改对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
北京时间12月2日下午3点左右,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税改方案获得了美国参议院的通过。这可是特朗普执政将近一年来获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其实早在11月16日,美国众议院已经以227票对205票通过了税改法案。所以,这次特朗普在参议院获得胜利似乎已经稳操胜券。接下来,是解决众议院通过的版本和参议院版本的差异问题(比如减税的开始时间)。如无意外,特朗普最早会在元旦之前签署减税法案。
根据特朗普的减税方案。公司所得税将从35%下调至20%,税改还鼓励美国公司把海外利润带回美国;在为中产阶级减负方面,个税标准扣除额几乎翻倍。个税从七档减至四档,分别为12%、25%、35%和39.6%。据预测,未来10年将减免税收大约1.4万亿美元。
实际上,特朗普是想通过增加联邦财政赤字,来给企业和个人减税,促进消费和投资增长,从而做大经济这块蛋糕,最终达到剌激美国经济的增长目标。届时美国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压力减轻了,就会增加投资和消费,而美国政府庞大的财政赤字也能因经济复苏而缩小。当然,通过减税能否最终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从理论上说,特朗普税改对经济剌激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都知道,风险和利好是并存的,那么,特朗普税改存在哪些风险呢?
第一,特朗普的税改将不可避免的推高美国未来10年的财政赤字水平。按照特朗普团队的设想,只要实体经济向好、税基扩大,财政赤字在减税政策出台后的2-4年就会逐步缩小,以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
所以,如何平衡美国赤字是考验特朗普政府的智慧。如果在减税的同时,尽可能的控制住政府财政赤字扩张速度,在减税和赤字扩张之间找到平衡点,以等待经济全面复苏的步伐,那才是最佳的效果。
第二,减税可能带来更大的贫富差距。研究显示,到2027年近50%的减税福利将由1%的富豪阶层独享。富人所获收益更大,而中低收入群体获益相对较少,贫富差距带来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放大。据华盛顿智库税务政策中心的研究,无论是按美元计算还是按税后收入的比例计算,减税的大部分收益都将由高收入家庭获得。
第三,给富人和企业减税只能增加社会贫富差距。在共和党人看来,只要减税,富人和企业就可以把钱用于增加投资和雇佣工人。但情况并非如此,一些美国大企业思科、辉瑞和可口可乐的负责人则公开表示,他们会通过股息和回购的方式将收益,更多的转移给股东,而不是发给员工。目前美国企业已经囤积了超过1.84万亿美元资金,即使政府再加大减税力度,也不太可能激励他们雇佣更多的劳动力。
虽然对于特朗普给个人和企业减税在效果上各方存在一定的争论,但实际上,政府减税,让利于民间,这对于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却是毫无争议的。所以如果在减税的同时,再出台一些相关的配套措施,比如鼓励富人和企业再投资。最终所产生的效果就可能更加快速高效。不过国人最关心的还是特朗普税改计划对于中国有何重大影响呢?
首先,特朗普通过减税计划,提升了美国经济对外的竞争力,受此影响其他各国政府也会在降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上“有所作为”。试想美国如果税负更低,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个人和企业投向美国,美国经济就具有极大吸引力。
此前,中国财政部长肖捷已经多次提出过“税制的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所以中国未来的减税计划也会陆续出台,而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值得期待的好事。去年和今年中国的税制改革着重于“营改增”,相信明年我国的税制改革将更加让利于民。
再者,特朗普减税计划的实施,将会使美国经济得以进一步向好,美国明年将会持续开始加息和缩表进程,近期韩国加息就是打响了亚洲国家加息的第一枪。当美国提高加息和缩表的速度之后,中国央行有可能会被动加息一至二次,这无疑坚定了我国金融“降杠杆,控风险”信心,未来新的金融监管风暴还将持续。
再次,特朗普减税方案一经通过,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强有力的推动效果。美国经济的反弹,对中国的实体经济构成利好。现在问题是,只要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就没有持续宽松的必要,各地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还将持续。所以,特朗普说改对于A股和楼市的上涨形成掣肘。
我们必须正视的是,虽然特朗普的减税方案目前还存在着各种瑕疵,但减税计划已经获得了参众两院的通过,这对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而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去杠杆进程的持续。而对于国内的股市或者楼市将构成一定的利空。
- 桜井あゆ 发布日:2014/07/24 (DVD セル版) 番号:SSR(2023-07-15)
- 大岛美绪 发布日:2015/08/21 (DVD セルorレンタル) (2023-07-15)
- 椎名ゆな 发布日:2012/09/01 (DVD セル版) 番号:WAN(2023-07-15)
- 安城アンナ 发布日:2012/12/24 (DVD レンタル版) 番(2023-07-15)
- 吉沢明歩 发布日:2009/07/24 (DVD レンタル版) 番号(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