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会计返乡种草莓 收入翻几番

移动版    时间:2015-01-03 02:36

黎文升卖草莓

  本报讯 2012年下半年,琼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三不一就”原则,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在不改变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对全市乡村进行美化、亮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建设。两年多来,通过新型城镇化的探索,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也正发生着积极变化。

  记者 钟起的

  刘泽飞 文/图

  外出农民回家种草莓

  家门口就业收入大增

  12月18日上午,嘉积往潭门和博鳌的必经路段——嘉积镇礼都村委会路段,当地几十名农民在路边摆摊卖草莓,吸引不少游客经过时下车购买。“平常每天能卖二三十斤,周末能卖100多斤,如果是节日,销量会更好,甚至能卖到两三百斤。”礼都村委会村民黎文升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黎文升原来和妻子蒋冰在海口打工,他打零工,妻子是会计,两人每月收入一共在4500元左右。每到10月份,黎文升便回老家种植草莓,一直到春节后才回海口打工。2012年起,琼海市“就地城镇化”,该村附近的龙寿洋被开发成万亩田野公园,一时间,游客猛增,村民们也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第三产业,利用特有条件开展种植草莓。“我和妻子看到村周边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于是也干脆回老家,种了6亩草莓,收入比在海口打工多了不少,至少有数万元。”黎文升说。

  黎文升告诉记者,草莓亩产在2000斤至3000斤之间,如果是批发,每斤在18元左右,零售则为30元至40元,“就按平均亩产2000斤,每斤25元来算,除去成本1万元,每亩我们也能净赚3万多元,总收入比以前翻几番。”他说,现在来龙寿洋公园的游客多了,草莓也好卖多了,还有不少村民跟他一样,回家种植创业、开办农家乐,农民收入实实在在的增加了。

  乡村旅游吸纳村民就业,拿了工资还能分红

  作为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塔洋核心区的七星伴月景区,是以塔洋镇龙起湖为中心,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打造而成的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景区。目前,景区内已建成三环休闲骑行慢道,提供休闲垂钓、趣味采摘、农家喂养、骑行服务、湖畔咖啡厅、休闲驿站、生态农家乐、特色民宿、农产品展销等多种娱乐休闲项目,因为这些项目都是由当地村民自己管理,因此也解决了众多村民的就业问题。

  塔洋镇鱼良村委会书记唐南江说,镇委镇政府引导当地老百姓成立了全民性的鱼良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吸收当地村民入社,全村2000多村民、300多户家家户户入股,全民共享发展红利,景区自今年6月9日正式开园以来,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人前来观光游览,村里的果蔬家禽就地销售,效益倍增;承包地流转年租金从800元/亩涨到1500元/亩;田间代收代管每天80元工钱,到农家乐做工每天100元。昔日一种收入变成如今五种收入:打工的工资收入、土地出租的租金收入、农业种植收入、自主经营收入与大合作社分红收入。2013年,该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万元。

  农民就业渠道逐步拓宽,生活有了极大改善

  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介绍,2012年下半年开始,该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六次党代会“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精神,结合琼海实际,提出“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发展战略,以“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为原则,努力探索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县域经济发展之路。通过新型城镇化的探索,有力地促进了该市的调结构、转方式,产业逐渐融合、城乡边界模糊、农民身份多元、生活幸福多样,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收入发生积极变化。据介绍,特色小镇和农业公园的建设,带旺了人气,促进了消费,不仅让农副产品变成农副产品叠加旅游产品来增加它的附加值,还把农民从原来的单纯种植生产中解放出来,参与到铺面经营、土地出租、就地打工等多种经营中,实现从原来单一的生产性收入转变到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生产性四项收入并举,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60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