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彭璜_个人资料

移动版    时间:2017-12-29 06:30

 彭璜,儋州365新闻

中文名: 彭璜
别 名: 字殷柏,又称荫柏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南湘乡
出生日期: 1896
逝世日期 :1921
毕业院校 :长沙湖南商业专门学校

个人简介

彭璜(1896年(丙申年)-1921年)字殷柏,又称荫柏。湖南湘乡市翻江镇荣林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商业专门学校。

成长经历

1919年事件
1919年北京五四运动发生后,积极投身于长沙学生爱国活动的发动和组织。5月下旬,他作为商专学生代表与毛泽东等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被推选为副会长,不久担任会长。后来同毛泽东等发动长沙及各城市实行罢课,掀起以抵制日货为中心的反日爱国运动高潮。随后加入新民学会,同毛泽东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7月主持开会成立湖南各界联合会,组织举行长沙焚毁日货游行示威大会,湖南军阀头目张敬尧胁迫他停止,被他严词拒绝。8月赴上海进行驱张运动的宣传联络。同年12月参与组织湖南旅沪各界联合会,为负责人之一,并任全国各界联合会干事。
1920年事件
1920年2月创办《天问》周刊,任主编,明确提出“民众自决”的口号,公开揭露张敬尧的反动罪行。同时倡议发起成立上海工读互助团筹备会。5月同毛泽东召集在上海的新民学会会员于半淞园聚会,确定为改造社会而学习和工作。同年秋参与发起湖南人民宪政运动,揭露代替张敬尧的赵恒惕、谭延闿的假“自治”面目。8月协助毛泽东创办成立长沙文化书社,任筹备员。同时与毛泽东倡议组织留俄勤工俭学团,发起成立湖南俄罗斯研究会,被推举为会计干事,“驻会接洽一切”。该会介绍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任作民等去上海外国语学社,后赴苏联学习。9月他与毛泽东联合教育、新闻、工,商、政各界进步人士,发起湖南自治运动,主张实行民主政治。10月10日与毛泽东、何叔衡等组织长沙工人、学生、市民游行示威,遭到反动当局镇压。11月前后,参加毛泽东、何叔衡、萧铮、贺民范等六人发起成立湖南共产党组织的签字活动,成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最早成员之一。1921年1月初,他在新民学会会员于文化书社的集会上,认为中国的国情与俄国相近,俄国的过激主义可以运用于中国,“组织劳动党有必要”,在表决时赞成“布尔什维主义”。
1921年秋逝世
在筹备赴法勤工俭学等事宜中,因操劳过度而患精神失常症,后失踪。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彭璜一代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是我辈青年人中一位优秀的人才!
电视上说:彭璜在刺杀赵恒惕失败后,纵入湘江后失踪。不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我追寻历史,希望有了解者,提供资料,谢谢(张景编著)。

毛泽东和方维夏:风仪师友志同道合

在毛泽东众多的老师中,有一位可与徐特立、杨昌济齐名的“宿儒”,他同青年毛泽东之间可谓是一对“特殊师生”,两人交往甚密,情谊笃深,教学相长,风仪师友,堪称学思典范!他后来成为我党早期领导骨干,曾为建立革命武装和开创红色根据地作出过重大贡献。

他,便是湖南第一师范学监主任方维夏。

方维夏,号竹雅,出生于1879年,年长毛泽东18岁,湖北平江人氏。他于1906年9月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前身—————湖南中路师范学堂简易科毕业,随后考入湖南一级师范学堂,1909年毕业于优级师范,又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学成回国后从事教育工作,在母校第一师范任博物、农业科教师;1916年,孔昭绶第二次担任一师校长时,被聘为学监主任,直至1920年离校出任湖南省教育司司长。

据《湖南第一师范校史》记载:方维夏在第一师范担任了近5年的学监主任,其地位和作用仅次于校长孔昭绶,是公认的“实权派人物”,为第一师范民主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

方维夏为人公正,品德高尚,在第一师范乃至湖南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在一师任教期间即被选为省现补议员,后被选为省议员。他痛恨反动军阀的独裁统治,拥护孙中山的主张,1915年袁世凯企图复辟封建帝制,他参加徐特立、黎锦熙等教师的斗争行列,抨击湖南教育界“筹安会”帝制派,而赞成“西南派”的谭延。他在议会的激进言行,常常遭到守旧议员的反对和讥讽,但他始终坚持正义,刚直不阿。

对于方维夏这么一位有名望的先生,极力探求真才实学的青年学子毛泽东,自然是推崇备至的。这便成为他在5年的师范学生生活中与之建立深厚师生友谊的基础。

方维夏最初认识毛泽东是在1914年的春季。

还是两年前的1912年夏,方维夏从日本学成回国。是年秋天,即被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曾沛霖聘请为该校教师,教授农业、博物学科。后来毛泽东随第四师范的师生一起并入一师,方维夏刚好是他所在的预科二班的任课教师。

开始,方维夏与毛泽东的交往并不太深。他只知道,这个坐在倒数第二排、个头高大的学生,名叫毛泽东,来自湘潭农村,是本校学监王季范的表弟。毛泽东给他最初的印象,是性格比较沉静,上课一般不肯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对农业、博物课学得很认真,特别是对农业实习课兴趣很浓,对农作物的种植、中耕、灌溉、施肥等,样样都很在行。后来,他和挚友杨昌济、黎锦熙等在“李氏竽园”组织了长沙宏文编辑社,毛泽东偕蔡和森、陈昌等同学常去该社,或是参加哲学学习研究,请教读书方法,或谈论时事政治,互观日记心得,交往日益加深。尤其是担任毛泽东修身和国文课的杨昌济、袁仲谦二先生,常向他提起毛泽东刻苦求知的事情,夸奖自己的得意门生是“异材”、“伟器”,这更引起了他对毛泽东的格外关注。教学和求知这根纽带,终于把这对“特殊师生”连结在一起。 转载请注明出处: /view-69929-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610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