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报告:中国老年人的贫困率较高,相对福利水平较低

移动版    时间:2018-01-08 12:04

中国人口正经历着快速的转变,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和所占比例都在持续增长。

12月2日,联合国驻华系统在北京发布了一份题为《老年公平在中国》的报告,此报告基于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妇女研究学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撰写的一篇学术报告。

报告主要关注了中国老年人群体内部存在的差异。文中指出,老龄化在全世界变得越来越普遍,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其他国家,这集中体现在老龄化的速度和老年人口的规模上。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三大特征: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增长迅猛,而其中高龄老年人(报告中定义为75岁及以上)的增长更为迅速。

报告:中国老年人的贫困率较高,相对福利水平较低

2014年8月12日, 西藏南路,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走着。澎湃资料

以下是澎湃新闻()对《老年公平在中国》报告内容的摘录:

在史无前例的经济快速增长之下,城乡之间、相对较为富裕的东部沿海和相对较为贫困的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男性和女性之间仍然存在着显著差距。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历的差异会因逐渐累积而被放大。这些差距已经开始引起中国政府以及国际发展机构的注意。

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四十年来,中国人口已经从年轻型人口转变为老年 型人口。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16.1%,青年人口(24岁及以下)的比例约为30%。联合国人口预测显示,从现在起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每年将增加1000万(60岁及以上)。到 2030 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将到达3.58亿,占人口总数的 25% 左右。2050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至 36.5%,届时中国将步入高度老龄化社会。

在 2015 年接受全球老龄观察指数调查的96个国家中,中国排在第52位,位列俄罗斯(第65位)、印度(第71位)和印度尼西亚(第74位)之前。中国在宜居环境方面的表现最好(第28位),在4个指标中有3个高于区域平均水平,分别是:安全(78%)、公民自由(76%) 和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71%)。在能力方面中国排在第39位,老年人口的受教育水平(30.1%) 与区域平均水平相当,但低于全球老龄观察指数的平均水平(45%)。在健康方面中国排在第58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接近区域和该项指数的平均水平。中国在收入保障方面的排名最低(第75位),原因是与区域平均水平(12.9%)相比,中国老年人的贫困率较高,相对福利水平较低(50%)。

本报告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老龄化框架”和由 Asghar Zaidi 教授领衔开发的积极老龄化指数,分析了中国老年人福祉的三个重要方面:健康、保障和参与。

报告:中国老年人的贫困率较高,相对福利水平较低

2016年11月15日,上海人民公园,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晒太阳。 朱伟辉 澎湃资料

一、老年人口在健康方面的差异

农村老年人口在医疗服务可及性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并会对他们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提高,城乡差异在多项指标上不断下降。 例如,2013年城乡老年人口的两周患病未就诊率分别为0.5% 和2.5%;而这一指标在2008年分别为4.8%和13.3%(NHFPC, 2015)。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仍然需要担负较高的自费医疗支出。 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次住院平均自费支出(3309 元)占参保人家庭人均年收 入的 33.0%,高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0.0%),更高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下的相应比例(16.7%)(NHFPC, 2015)。这种差异降低了高费用治疗项目在农村老年人口中的可及性, 增加了这一人群的健康风险。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更可能自评健康状况差、认知能力低以及患有抑郁。

女性寿命更长,但健康程度低于男性

2010年,中国女性的预期寿命为77.4周岁,比男性多5年。但是,女性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与男性相比较差。年轻(60-74岁)和高龄(75岁及以上) 女性老年人口在自评健康状况、认知能力和抑郁症状方面均不如同年龄段男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轻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中,女性老年人都有较高的失能比例。随着医药卫生技术的提升,一些慢性疾病可以通过及时干预得以控制。这将延长预期寿命,但也会导致由此类疾病所引发的患病和身体功能受限比例增加。其他研究也发现,平均来看男性一生中大约会有1.5年需要长期照护,而女性则为2.5年。老年女性人口需要长期照护的时间更长,特别是在生命晚期。

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较差

从地域维度来看,东部地区老年人口在“自评健康状况”和“失能”方面要好于中西部地区老年人口,除了在高龄老年人组。研究发现无论是年轻还是高龄老年人口,中西部地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东部沿海地区。类似地,东部老年人口的抑郁症状也较轻。

二、老年人口在保障方面的差异

老年人各群体在年养老金收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年均收入为10547元(相当于1550美元)。城镇老年人口的年均收入为17892元,是农村老年人口年均收入的四倍,后者仅为4756元。这种收入上的巨大差距在 2000 到 2010 年间持续拉大。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2009年,城镇人口人均收入是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的3.3倍。而60岁以上的人口中,城镇人口人均收入是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的3.8倍,这反映出 这种收入上的差距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大。

就主要收入来源而言,城镇老年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养老金,而农村老年人口仍需通过 工作获得收入,或是依靠子女的经济支持。此外,不同的养老金体系也导致了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口的收入差距。在城镇地区,一个人的养老金收入主要取决于其在就业期间的收入水平,而在农村地区,养老金收入相对固定,且起点偏低。

无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城镇地区,老年男性的收入都要高于老年女性。城镇老年男性的平均 收入最高,达到了 22578元,而城镇老年女性的平均收入为13431元。农村老年男性和老年 女性的平均收入分别为5466元和4069元。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的收入 差异说明了中国社会中女性无论在社会保障还是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发展机遇方面均处于弱势地 位。养老金收入的性别差异在城镇地区尤为明显。

养老金收入水平取决于一个人在退休前所做的贡献,不仅受缴费年限的影响,还与缴费多 少,即工资的高低密切相关。女性的平均寿命(2010-2015 年为77岁)比男性长三年(2010-2015 年为74岁)。但女性平均退休年龄是 52.8 岁,比男性早七年,因此女性平均工龄 比男性短。另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2010年城镇女性的平均收入是男性的 67.3%,农村女性的平均收入是男性的 56%(UNWOMEN, 2015)。

城镇老年男性的年均养老金收入是11728元,而老年女性的年均养老金收入仅为6403元, 是老年男性收入的 54.6%。退休年龄和工资收入的差别是造成男性和女性养老金收入差异的主 要原因。因此,与男性相比,为维系退休后体面的生活,女性面临更多挑战。

老年人各群体的养老金制度高度分化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养老金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过去无需缴纳养老金,但在新制度下, 其养老金按照工资比例的 8% 计提,和私营企业员工统一标准。尽管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带来了 新的变化,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执行四种不同的养老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城镇职工、城镇 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养老金制度自成体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63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