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口大医院看病专家号排不上咋办?快看这个攻略

移动版    时间:2018-01-16 00:14

  大医院看病都是人专家号根本排不上医联体来破解专家送到家门口定期坐诊从社区医院转诊大医院还有绿色通道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这个难题如何破解?去年6月,《海南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在全省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让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找专家看病

  目前,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一附院”)、海口市人民医院等省级三甲医院牵头,建立起了覆盖各级医疗机构的医联体,通过技术帮扶、资源共享;以大带小、城市带动农村等模式,形成支持分级诊疗的医疗机构结构和布局。

  在这些医联体内的医院,老百姓看病可先到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院,如果病情严重可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医联体内的大医院。此外,一些大医院专家到基层医院坐诊,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让老百姓在基层看病更加放心。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洪旭

  便民

  阿公脑梗塞社区首诊

  医联体内转诊大医院

  去年7月,家住海口市金贸社区的符阿公,因头痛头晕想吐,在家人陪同下到辖区金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经医生诊断为脑梗塞,立即给予扩张血管和支持治疗,随后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医联体内的海医一附院申请专家会诊。

  由于离得不远,海医一附院专家赶到该社区医院会诊后,评估病情可能加重,于是就联系医院医务科,将病人转到海医一附院进行治疗。

  金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助理王德肖说,去年3月,该中心与海医一附院建立医联体关系,海医一附院根据该中心的需求,调派了生殖中心、儿科、全科医学(老年病)等专家到社区医院坐诊,半年多来运行效果良好,不仅可帮助老百姓就诊,还可通过专家的帮教,带动提升社区医生的诊疗能力。

  “76岁的符阿公,是一名中风后遗症患者,平时在社区找过海医一附院的老年病专家看诊,因此身体不舒服也会先到社区就诊。”王德肖说,大医院的专家常常一号难求,但现在专家到社区医院坐诊,周边居民在家门口就可找专家看病,方便很多。

  王德肖说,重症患者社区就诊可直接通过医联体内转诊,这样的话就医有绿色通道。转诊首先以患者的意愿选择为主,从基层医院就医开转诊单,转诊到大医院的患者,报销比例高一点。目前,从该社区往海南医学院转诊的患者共计20名。

  放心

  家门口就能看专家

  女子经调理自然怀孕

  张毅是海医一附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她从事妇科生殖医学工作多年,擅长不孕症、妇科内分泌、优生优育等方面。

  从去年3月起,海医一附院与金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联体,张毅每周三下午都在社区医院坐诊,患者多时有30多人,少时也有10多人。“平时在海医排队的人很多,在社区坐诊,方便周边居民看病。”张毅说。

  “到社区坐诊,我们走到百姓身边,百姓就少走一点。”张毅说,在这医联体帮扶的10个月里,她并不觉得累,且更方便患者看病。同时,也减少大医院的压力,不再人满为患。

  今年27岁的林女士,一直怀不上孩子。去年11月,她在金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喜极而泣,检查发现她自然怀孕了。

  说到这位患者,张毅印象深刻。据张毅介绍,由于不孕导致压力更大,此前林女士已做3次试管婴儿,但都失败了。去年7月,林女士到该社区医院找到她看诊后,建议先做中药调理,配合针灸、雷火灸等中医特色治疗,并配合西医治疗,结果自然怀孕

  目前,林女士怀孕2个月,张毅和社区医师们都在跟踪和指导她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张毅说,“对于怀孕的人,一般跟踪到孕后3个月,这样才稳定,不过整个孕期都会关注。怀孕不确定的因素太多,需长期跟踪指导。”

  帮扶

  专家到社区出诊查房

  帮扶医生提升诊疗技术

  “有专家来帮扶,提升我们医生的医疗技术,这样很好。”金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郑敏沛说,她跟着张毅专家学到很多诊疗技术,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给患者治疗。

  王德肖说,大医院的专家们除了坐诊,还会配合查房,这样使社区医生的医疗技术得到提高,可以把社区医生也培养起来。目前来看,效果很不错,居民也认可。

  海医一附院医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与社区医院建立医联体后,该医院根据群众就医需求,在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医、老年病、生殖医学和儿科专家门诊,真正做到“便民惠民”,将小病留在基层。截至目前,累计派出28名专家,接诊患者9000人次。

  此外,海医一附院还与龙华区政府开展战略合作,提升区域医疗水平。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其中,龙华区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加入该院松散医联体,并拟将4家乡镇卫生院纳入紧密医联体帮扶建设,惠及龙华区66万常住人口。

  海口市龙华区卫生局副局长许赞表示,目前海医一附院将与4家镇卫生院建立医联体,帮助每个镇卫生院改造一个科室。发现重病人才能转上级医院,大医院病人进入康复期,然后转到基层医院。同时,派专家到镇卫生院坐诊。打造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远程诊疗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实现信息化管理等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尴尬

  百姓基层首诊热情不高医联体“下转”患者少

  记者采访多家医联体单位了解到,目前已建立的医联体各成员单位之间,对于一些到基层坐诊的专家,待遇分配协调难,导致参与度不高,一些成员单位也存在个别专科人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其中,老百姓的医疗知识有限,患者社区首诊热情不高。业内人士建议,由于我省医联体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患者知晓率,纠正一些认知误区,让百姓在社区也能放心看病。

  此外,也有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医联体建设对基层帮扶很大,但也面临尴尬,从基层网上转诊的人多,从大医院转诊回社区医院的患者少。究其原因,可能辖区居民对社区医院的认识不够,社区医院的药物使用受限制,导致一些药物用不上。

  什么是医联体?

  即区域医疗联合体,是指将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层级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信息互联等,从而达到医疗最大化利用和患者就诊的合理分流。

  到2020年,全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医联体。其中,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努力实现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目标: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力争达到65%;居民两周患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率达到70%。

  目前,我省的医联体建设进展如何,取得那些成效,都有哪些医院建起医疗联合体呢?南国都市报记者分别采访了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医一附院等医院,对我省部分医联体建设及成员单位进行梳理,为百姓就医提供一些参考。

  合作模式:实施“3+2+1”医联体方案

  2017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提出面向全省实施的“3+2+1”医联体方案,即通过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纵向整合组建,建立城市医疗联合体、县域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及远程医疗协作网络。

  医联体成员单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64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