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26年弹指 重估中国平安

移动版    时间:2015-01-13 02:16

  12月的高度与速度

  五年也好,一个月也罢,当这个从13个人发展起来的综合金融巨头想要展示自己的高度和速度,肆意抖散雄性激素的时候,没有人可以选择无视。

  巧合,但更像顺理成章,2014年12月,中国平安集团完成了两件大事。首当其冲自然是位于发迹之地深圳市中心的总部大楼—平安金融中心封顶在即。从2009年公开宣布动用逾百亿元兴建这座地标建筑,到今年7月中旬超越京基中心,成为当地第一楼,现在,118层楼高终于构成了中国所有一线城市的制高点。

  如果说3月里以2.6亿英镑收购有“钢铁怪物”昵称的行业鼻祖英国劳埃德总部大楼,不过是理性之余致敬式的一次资产配置行为,那么,拥有这座660米高大楼且自用60%的举动,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肌肉秀。从任一角落仰视或者居其中俯览整个特区包括大半个深圳湾乃至香港,钱币的两面,总有一个属于你。

  还是在这个月,8日,中国平安集团以在香港发行的H股为平台,62港元每股单价定向增发5.94亿股H股,融资净额高达364.91亿港元。这次可跻身港交所历史上最大规模定增的集资行为,从发布消息到顺利收关,用时仅仅一个月。其间,还适逢万达商业和中广核两单超重量级IPO。别忘了,如果以融资额计,15天后更受媒介关注的万达商业港埠IPO,尽管将王健林送上亚洲第三富豪位置,但其265.8亿人民币的入袋金额仍逊出中国平安24亿人民币。

  更有意味的是,本次闪电定增充满戏剧性。先是腾讯和阿里突然高调声称入局,继36亿元共同注资华谊兄弟(300027,股吧)后再现“三马聚首”场面(马化腾、马云、马明哲),而摩根士丹利更在最后关头上演罕见截胡,硬生生从高盛和瑞信手中抢得独家首销权。

  时间紧,任务重,大摩还能得手,显然是因为其开出的定价较后两者更高。虽说无论是央行可能持续降息降准的预期,还是股债双牛背景下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长线看好,都属利好消息,但不超过10个机构或个人投资者每家平均掏5亿美元左右,还是需要基本面支持的。

  显然,高度与速度皆是淋漓尽致。少了16年历史的后起之秀安邦12月连续增持招商银行(600036,股吧)特别是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的举动固然为外界侧目,但作为目前市场价值最大的综合金融集团,同时也是唯一入选全球9家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保险集团,中国平安集“姚明”与“刘翔”特质于一身的冬日出击,与其江湖地位当算匹配。

  然而,仍有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不仅困扰着资本市场,也同样令平安集团决策层心有不甘,那就是:

  热度去哪儿了

  事后诸葛固然会沦为笑柄,未卜先知却也未必能讨得口彩,2013年年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推出“2014金融蓝皮书”时,引来嗤笑一片。只因为其一个结论:2014年可能再次出现15年前的5·19行情。

  事实是,从2014年1月2日至12月23日,中国A股股指从2112点锐升43.5%至3032点,期间更一度突破3100点高位。单日成交金额破万亿,单日融资融券额破万亿,当习氏风格新常态悄然改变资本市场的惯常逻辑线,当央行货币政策从此前一味抽紧到不断定向放宽并最终实际放水,当房地产市场出现十年多来真实意义上的摸顶回调,再匹配类似沪港通开通这般颇富想象空间的刺激,连续七年熊冠全球的中国A股市场摆脱基本经济面持续不振的羁绊,首次与一洋之隔的美国股市达成默契,铺陈扬厉走出一波壮观的单边上扬行情。

  有钱,就是任性,但也得有的放矢。

  这一次天量涌入的资金不再只对题材股、成长股独沽一味,冷落多年的大盘蓝筹股在暌违的牛市中再度赢得欢心。中国中铁(601390,股吧),248%;中国中冶(601618,股吧),200%;中国铁建(601186,股吧),185%……当然不能落下中信证券(600030,股吧),124%的涨幅不过是一个月内掠得的,3600多亿市值已让好事者对卡住其身位的全球前三大券商投行咂摸品味,它们分别是高盛、瑞银,还有平安定增的承销商摩根士丹利。

  券商股、银行股在鸡犬升天的此轮涨势中是当然的执牛耳者,即便钢铁板块、基建板块一反常态的打蛇随棍上也令人啧啧称道,而保险板块,即便作为券商、银行血缘兄弟,即便整体跑赢大市,却是雨中海棠,在一众牡丹月季中失了颜色。

  张爱玲曾言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梦无尾乃三大憾事,有长期跟踪中国金融股走向的资深业内人士打趣,“经历2014年最后两个月的疯狂,恐怕还得加上一条,保险股不热”,特别是前11个月已公布业绩遥遥领先同业的中国平安。

  不热,自然是相对而言,毕竟仅以中国平安A股计,从年初40元至近日高点的68.15元每股,也有了65%的升幅。12月22日,平安首度举办集保险、银行、投资类产品为一体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狂欢“财神节”,一天销售114.3亿元,多个产品封板,而次日A股股价仍大挫7.13%至每股60.71元。

  以今年前三季度业绩表显示,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保险(601601,股吧)传统三强中,除了营业收入一项平安仍以3343.6亿元略输于中国人寿的3478.12亿元—但在同比增长栏中却以25.5%比负0.01%完胜,在其余的净利润和保险产业收入两个主项及同比增长率中,中国平安亦均是压倒性优势—特别是营收、净利和保险业收入的同比增长分别录得25.5%、31.3%和22.8%的成绩,这也让瑞银给出如下评价:中国平安是中国经营最好的保险公司之一,也是中国经营最好的综合金融集团之一。

  不过,就算不断有券商(诸如申万)宣布“显著低估”或如华泰证券(601688,股吧)一般索性预言“重回百元”,无论是静态市盈率还是动态市盈率乃至市净率,中国平安却一直落后于同业。而这还是在其频频触网、成为全牌照综合金融企业中互联网程度最高的背景下。

  或许,就像从注册资本金云霄飞车上升、鲸吞资产数量晨曦涨潮扩张,安邦系已构成一道景观,那么之于中国平安的不明觉厉,也应该是一种现象吧。资本市场对一家企业的热度不张必然是其定位其刻度出现了认知偏差,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串长长的问号—

  问题清单:关于中国平安的估值

  ·我们通过Wind资讯查询保险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截至12月24日,中国平安的PE(静态市盈率)为14倍,而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都在18倍之上;从动态市盈率看,平安同样排在最后。为何平安估值会比同业低这么多?是否合理?与平安在行业中的地位是否相符?

  ·有意思的是,尽管多数人都清晰的知道平安是一个金控平台,但投资者目前对平安的估值仍主要将平安视为一家传统的保险公司。如果能完全体现银行、投资等业务,平安的估值和股价水平是否应该高出许多?

  基于多数投资者理解存有偏差,平安集团是否面临着需多向投资者传递“平安是一个综合金融平台而不仅是保险公司”认知的挑战?

  ·平安人寿的估值相较于友邦和国寿都要低,业务指标表现要好于友邦和国寿两家,为何会有如此反差?

  ·如果将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到平安估值的整体考虑中,“世界”将会怎样?

  关于中国平安整体战略发展

  ·目前保险、银行、投资三大板块在集团的占比数据是否有了变化?从集团的最新战略考虑,这三大支柱业务的发展节奏将是怎样,有何具体目标?

  ·能否再进一步详细拆解三大支柱业务下,各子板块业务情况,如寿险、银行、信托等。投资者都非常关注这些细分领域在集团中的定位及发展策略。

  ·这些子板块的发展是否要均衡?如何实现?从金融界感受看,资管业务方面,平安强势尚未彰显,比如旗下基金公司平安大华在基金业界就十分弱势,这与平安集团在金融业的地位并不匹配。对于这些评价,怎么看?

  ·过去十余年间,金融业经历了一段黄金发展期,但随着新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以及产业结构转型逐渐推进,过往给银行等金融行业提供快速发展动力的产业或将陷入沉重的调整期,对于平安而言,转型期的新挑战是什么?

  关于互联网金融业务

  ·平安集团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步伐一直不慢,为何能在互联网金融上屡有超前发展战略?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还有没有差异化策略?

  ·与别家银行不同,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的互联网金融与平安集团紧密相连,银行与集团在打造“综合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方面,会有哪些协同战术?

  ·提到互联网金融,不得不提及陆金所,它的市场关注度极高。但外界对其评价一直争议颇多,褒贬不一,怎么看9月刚满3岁的陆金所?最近有关陆金所单独上市的传闻极多,是否确有此事?

  ·作为中国首家通用积分平台,平安万里通业务市场人气极高,如何评价万里通平台?

  关于金控及国际业务

  ·1993年平安增资扩股时,让中国金融业第一次向外资打开大门。20年来,中国金融业不仅在对外开放方面,“走出去”亦屡见动作。相比复星、安邦等等而言,平安集团近期似乎非常安静,是不是富通的梦魇依旧未散去?在国际化及“走出去”方面,平安集团的最新构想是什么?

  ·目前看,平安集团的金融生态圈构建已经完成闭合,在非金融生态圈呢,平安有何计划?未来两年,并购市场将风起云涌,平安集团会否布局?

  关于平安,你知道的或不知道的

  每一封信,终归有一个投递地址,而这些势同批发的问号也需一个承接者,这便是清单中的“您”。既然企业的业绩呈现有可能与资本市场的反应不成正比,那么“您”在此时,也可以变成复数。

  任汇川,一个有着黄晓明般明星脸,1992年从本土最基础员工做起,最终升任平安集团总经理的马拉松爱好者;姚波,一个从黄浦江畔走出的北美精算师,最终2001年以海归身份空降且最快速度积功升迁的平安集团首席财务官。

  任与姚同一天接受一家媒体的独家专访并不多见。作为集团总经理,任氏分管平安高达1.5万亿元的投资业务。尽管保险、银行甚至基于互联网的陆金所更为人熟识,但要知道,作为一家诸多投资者眼中的保险公司,其实盈利来源无外乎承保利润以及投资利润,事实上,基于负债端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保险业“国十条”的出炉,投资收益才是决定以保险为基石的一家综合金融机构实力位次的根本,任的担子可以想见。

  而作为中国最成功的伙伴型策略决策CFO,每一个从姚波嘴中吐露的数字,也都将决定这家企业市值的变化。当然,他还对平安好房业务一如既往的关注。2013年9月,恰是缘于其与搜房网前任总经理庄诺的聊天,才有了后者的转投阵营和一宗让房地产大佬们心头一惊的业务亮相。

  见到任姚二位时,平安H股定增尚在紧锣密鼓行进中,中国股市的年末派对也还在慢板吟唱阶段,两位马明哲全球化人才战略中两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时刻绷紧着神经。

  幸好,两位均以最大的坦诚回答了《投资时报》的问题。不过必须指出,两人各自在超过一个小时的访问中花费近三分之一时间谈及互联网业务,谈及目前平安各项业务板块共8000万客户未来将如何在互联网端变成最宝贵的资产。

  不难理解,当这家公司始创者的智能手机需要滑动八次才能计算其常用的APP数量时,这家公司的业务刻度已翻天覆地。中国金融界的阿里?南马北马或在试探性合作中早已洞悉对方的企图,只不过,平安目前仍保持着引而不发跃如也的姿态。

  从任汇川和姚波办公室的巨幕玻璃窗眺望,118层的平安总部大楼神针般定在不远处。不过,并非每一个平安员工都可以在未来搬入。碎片化办公似乎早已被很多人接受。

  很多年前,从马明哲开始,每一个平安人入司的头等要事便是每天清晨高唱司歌,无一例外。而任氏说,随着更多85后90后员工的出现,特别是从事互联网业务人才的出现,穿着T恤、趿着拖鞋,放司歌时自由哼唱乃至随性改编也见怪不怪了。

  26年弹指,刻度变了,平安岂能不变。

(责任编辑:HN052)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6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