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控股的国内上市公司分析
刘姝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控股的国内上市公司分析
更多内容请看“股市直播室”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周鹏峰)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今日在新浪博客刊登股指万点不是梦系列之二,详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控股的国内上市公司分析,同时预告将在2015年1月5日星期一发表《股指万点不是梦(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控股的国内上市公司分析》
以下为刘姝威博客原文
股指万点不是梦(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控股的国内上市公司分析
新浪博客 刘姝威
一个国家的航天技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掌握着我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在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航天科工应该是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和信息产业不断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航天科工控股6家国内上市公司,即航天科技(股票代码:000901)、航天电器(股票代码002025)、航天信息(股票代码600271)、航天晨光(股票代码:600501)、航天通信(股票代码:600677)和航天长峰(股票代码:600855)。我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控股40.14%)为例,分析航天科工控股的国内上市公司。
航天科技大约三分之一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自航天制造业,其余来自民用产业。自1999年上市以来,15年间,航天科技的年营业收入最高13.7亿元,年净利润最高7026万元。
在航天科技的民用产品中,“车联网及工业物联网”和“汽车电子”的年销售收入分别占总营业收入12.42%和12.53%,年利润分别占总利润15.93%和23.67%。
在航天科技的董事会中,除了四位独立董事以外,有7名董事。
董事长(1962年出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与导航专业,至今兼任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飞航导弹科研生产基地。)
副董事长(1973年出生)是高级会计师。
董事总经理(197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惯性导航与检测技术专业和控制工程专业,曾任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民用产业部副部长。
第一位董事是行政官员(1954年出生)。
第二位董事(1962年出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与工艺系,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发展部部长。
第三位董事(1962年出生)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光学材料专业,现任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全资高科技产业集团,主要从事与研究院研究项目相关的产业孵化与重大项目投资工作。投资主要包括:海鹰集团电力电气事业部,艾亿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安全电子、微燃机电站及电机驱动产品、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
第四位董事(1970年出生)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现任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所长。(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主要承担导航系统、控制系统、惯性器件、传感器的研制和生产。)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研制飞航导弹的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航天科技的董事会成员(除了独立董事以外)都是曾经在该研究院担任过重要职务的技术官员。航天科工组建航天科技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将国际先进的飞航导弹技术民用化。除了研发生产民用产品外,航天科技还进行飞航导弹研究院研究项目的民用产业孵化和投资。我们注意到,航天科技董事会正在努力地进行飞航导弹技术民用化转移。
通过分析,我发现航天科技有五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董事会成员都是拥有良好教育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官员,他们年富力强,熟悉哪些技术可以转移民用产业及其应用于哪些民用产业和产品。
第二、公司主营产品中,除了航天产品以外,有民用产品。
第三、公司掌握有助于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核心技术,或者传统制造业转型急需的核心技术。
第四、公司没有技术转移费收入。
第五、经营规模增长缓慢。经营规模与航天科技及其母公司(航天科工)拥有的科技水平是不匹配的。
航天科工控股的其他五家国内上市公司也大多具有以上特点。
为什么航天科技的经营规模增长缓慢呢?
航天科工类似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NASA的经费都来自于美国政府财政拨款,但是,每年NASA技术转移收入及其间接创造的价值超过政府拨款。
NASA的科学家们躲在象牙塔里专心致志地搞科研,他们不接触市场,否则,他们的科学研究将受到干扰,甚至停滞。NASA设有专门部门挑选可以民用化的科研成果,然后,将这些可以民用化的科研成果交给技术转移部门。NASA的技术转移部门在全国五十个州都派驻特派员,与当地州政府科技官员一起对全州企业进行排查,挑选可以进行技术转移的企业,然后,特派员亲自到企业上门宣讲NASA的转移技术,再根据企业的需求,NASA对航天转移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并且在企业应用NASA技术制造的产品上市前,NASA应用自身的设备对产品进行检验,增加产品的市场信任度。
对照NASA的相关组织结构,航天科技的董事会相当于NASA挑选可以民用化的科研成果部门。如果让航天科技的董事会独自地在全国进行技术转移工作,那么,这项工作会进行得非常缓慢和困难,航天科技的经营规模增长缓慢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同样,如果没有美国各州政府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不论NASA的技术转移特派员多么精明强干,他们也很难完成技术转移工作。
航天科技的经营业绩增长点在哪里?
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需要将航天科工掌握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向全国制造业企业转移,航天科工控股的上市公司是进行航天技术转移的最佳渠道。航天科技等特派员亲自到企业上门宣讲航天科工的转移技术,根据企业需求,航天科工对转移的航天技术进行二次开发。(请注意,航天技术一般需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才能应用于民用企业。)但是,前提条件是国务院国资委及各级政府积极配合和协调航天科工的技术转移工作。
航天科工的技术转移工作将加速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并且将节约大量研发经费。
例如,2013年航天科技的车联网及工业物联网收入8190万元。工业物联网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航天科技拥有的导航系统、控制系统、惯性器件、传感器等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于研制自动驾驶汽车。
2012年4月,谷歌研制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行驶了20万公里,并已经申请和获得了多项相关专利。
2012年5月7日,美国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V)批准了美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
我们不能忽视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速度及其对汽车制造业转型的巨大推动力。如果我国研制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滞后,至少可能失去获得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方面知识产权的先机。我国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在国内企业即将研发成功一项关键技术的时候,国外竞争对手抢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相同技术专利授权,结果造成中国企业不能在国内使用自己研发的技术。如果在一、两年内中国不能研制成功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雏形,那么,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国道路上行驶的可能都是外国品牌的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中国汽车制造业可能失去转型的良机。
实际上,中国掌握研制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关键技术水平绝对不亚于谷歌,关键是,怎样将这些关键技术转移到汽车制造业。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航天科技不具备民用产品制造和市场营销的优势。如果航天科技仅仅依靠自身力量直接将航天科研成果民用化,那么,无论怎样努力,航天科技都不可能做大经营规模。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遇到的最大瓶颈是技术。航天科技掌握的技术,一旦经过二次开发应用于传统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可能顺利地完成转型。航天科技掌握的部分技术是国内独有的,也是传统制造业转型急需的,将这些技术向传统制造业转移是航天科技最大的竞争优势。
- 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简短交谈(2022-11-20)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2022-11-20)
-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来了(2022-11-20)
- 新华社评论员:既要整治层层加码,也要防止放松防控(2022-11-20)
- 习近平同泰国总理举行会谈(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