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谈政界:说成话找男人 办成事找女人
铁娘子的九段传奇
铁娘子谢幕了,去时“平静”。
回眸其87年传奇一生,历数那些历史片断,爱她者有之,恨她者有之,不可否认的是,玛格丽特·撒切尔改变了英国。
记者|邵乐韵
1、“铁娘子”绰号由来
玛格丽特·撒切尔1926年出生于英格兰一个杂货店商人的家庭,没有任何门户荫庇,却一路走到了位于伦敦唐宁街10号的英国权力中枢。
这个24岁就站在伊里斯购物中心的肥皂箱子上发表演讲的1950年大选的最年轻女候选人,在还是牛津大学学生时就习惯了面对整屋子的雪茄和领结说出自己的想法。34岁时,撒切尔成为保守党下院议员;当保守党在1970年的大选胜出后,撒切尔夫人如愿入阁,出任教育及科学大臣。
因为行事风格硬朗,撒切尔从政生涯中,得到过各种绰号,包括:蒂纳(Tina,“There is no alternative”,即“没选择余地”的缩写)、“大母象”(The Great She-Elephant)等。但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还是 “铁娘子”——这个原本是苏联媒体记者对她的抨击,结果倒成了日后人们对她的褒扬。
1976年1月19日,撒切尔在肯辛顿的社区会堂发表演说称:“苏联人正不怀好意地存心支配世界……他们一向都是把钱花在枪支(军事)而不是牛油(民生);但我们却把枪支放到最后。”
苏联国防部的官方报章《红星》因此撰文抨击撒切尔夫人为“铁娘子”,这个名字随后通过塔斯社传到世界各地。撒切尔对此称呼却并不抗拒,反而认为这正好反映出她坚决和不受动摇的性格。“铁娘子”的名声也就这样传播开来。
2、第一以及唯一
在1974年接受《利物浦每日邮报》采访时,撒切尔还不认为她这个时代的女性可以成为党魁或首相。
然而仅隔1年,她就当选英国保守党党魁,成为英国政党史上的第一名女性领导人;1979年,她再次开创先河——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女首相,在唐宁街10号连续主政11年,比20世纪英国的任何一位首相执政时间都长。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陷入衰退,日不落帝国的精气神大受打击,从昔日强国落入发达国家第二梯队,又滑向第三梯队。1979年,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宣言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当我看到一个曾经伟大的民族落到了时代的后面,一种无助的感觉油然而生。”当时她内心坚信,只有她能拯救英国,这也是她的职责所在。
1978年末1979年初,英国工会因不满工党政府通过限制工资增长的方式来遏制通货膨胀的做法,组织大规模罢工,人称“不满之冬”。1979年春,在新一轮选举中,保守党成为执政党,撒切尔当选英国的新首相。
一旦掌权,她就从未流露过犹疑。就连她的装扮也透着一股子坚毅——头盔式的发型能抵御任何大风大浪,大宽肩的雅格狮丹套裙折射出令人生畏的形象,没有装饰的黑色大手提包里永远塞满政府文件。
能激起撒切尔注意、好感和好胜心的多是男性,以至于很多人把她当成穿着裙子的男人。但是,从撒切尔内心来讲,她认为女性更胜一筹,如她在1982年的一次演讲中所说:“在政界,要说成话,找男人;要办成事,找女人。”
3、福利国家掘墓人
作为杂货店老板的女儿,撒切尔对世界的理解多数来自对父亲生意的研究。“在我阅读自由经济学家的著作之前,我就从父亲的账本中懂得,自由市场像一个巨大而敏感的神经系统,对全球的事件和信号作出反应,满足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人群的多变需求。”在她看来,“英国后来40年的经济史几乎就是我父亲生意实践的放大版”。
撒切尔初执政时,英国正深陷严重的“福利病”难以自拔。撒切尔毫不客气地对英国的经济病开出了一系列改革药方,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而不能纯粹依靠政府的福利保障,撒切尔通过一系列自由主义的措施开始“拆散”福利国家体系。这些政策后来构成了“撒切尔主义”,主要包括:
第一,实行货币主义为纲的宏观经济政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大幅度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第二,改革石油公司、电信公司、天然气公司等国有企业,广泛推行私有化政策;第三,限制工会权力,压制工会运动;第四,改革税制,降低税率,削减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开支,扩大公共产品提供领域的市场经济成分。
激进的改革激活了经济——英国经济在1982年走出低谷,英国通货膨胀率从1975年的27%降到了1986年的2.5%。
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困境,找回了昔日的荣耀;反对者则认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无论历史的评价如何,撒切尔一生的功过成败正如她自己所说:“你可以改变立场,但我决不妥协。”
4、与工会“斗法”
大刀阔斧的改革带来了后遗症,争议如影随形。
私有化振兴经济的同时,严厉的紧缩政策,使得失业人口增加,上世纪80年代早期英国失业人口上升到300多万,约占全部劳动力的13%。税制改革使富人获得巨大好处,一般平民百姓则负担加重。
最激烈的反抗来自受打压的行业工会。撒切尔政府认为,工会是造成英国经济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工会组织的变革是“进行其他所有改革的先决条件”。就在撒切尔夫人为竞选连任而奔走拼搏的1983年,各行业的罢工风暴已在英国各地涌现。
撒切尔政府鉴于全国175座煤矿中的20座矿井不仅没有经济效益,而且耗费了政府的巨大投资,亏损严重,于是决定关闭它们,这就造成了大约2万名矿工的失业问题。
1984年,英国全国矿工联合会发动大罢工。英国煤矿工会在历史上素以战斗性强而著称,而矿工的斗争又经常能直接影响到国家政局的发展,比如1974年的煤矿罢工让希思政府下台。
但撒切尔夫人已经决心以毫不妥协的态度来应战。她在储备了大量的煤、确保停工对发电不构成影响之后,对工会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派出警察阻止任何罢工的支持者接近罢工矿场的范围,皇家骑警更与罢工矿工的纠察队在约克郡欧格里夫爆发了激烈的流血冲突。
到了1985年的3月,持续一年多的英国罢工斗争以失败而告终,英国政府关闭了25个不盈利的国有化矿场,并在1994年把所有矿场私有化。
直至今天,仍有矿工对撒切尔恨意未消。大卫·霍伯是英国全国矿工工会英格兰东北地区的负责人,年轻时参加了大罢工。撒切尔夫人去世这天,正好是霍伯的70岁生日。他说,这是这辈子过得最好的生日之一,“马上要为它干一杯”。
5、出兵马岛
最能体现撒切尔夫人铁腕作风的是1982年的马岛战争。
英国与阿根廷一直就南大西洋上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称福克兰群岛)主权归属有争议。1982年4月2日,阿根廷突然出兵马岛,从英国驻军手中夺回控制权,战争一触即发。
据撒切尔夫人的新闻秘书伯纳德·英厄姆回忆,马岛战争是撒切尔三届首相任期中情势最紧张的事件。当时,她的高级军事顾问劝她不要擅自开战,而是与美国政府协商。
但撒切尔的政治密友、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那次并未撑腰,而是倾向于达成一份和平协议,呼吁英方放弃由马岛民众投票决定归属的立场。
外交部的专家也向她罗列了种种开战弊端,比如对身处阿根廷的英籍公民不利,也难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支持。最终撒切尔力排众议,毅然出兵。她引用维多利亚女王的话说:“失败?可能性不存在!”
“在战争状态下,你不能让困难左右你的思考:你必须拿出钢铁意志来克服它们。”她在回忆录《唐宁街岁月》中写道。
就在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驶近马岛的时候,里根还派国务卿亚历山大·黑格前往英国和阿根廷进行斡旋。
- 桜井あゆ 发布日:2014/07/24 (DVD セル版) 番号:SSR(2023-07-15)
- 大岛美绪 发布日:2015/08/21 (DVD セルorレンタル) (2023-07-15)
- 椎名ゆな 发布日:2012/09/01 (DVD セル版) 番号:WAN(2023-07-15)
- 安城アンナ 发布日:2012/12/24 (DVD レンタル版) 番(2023-07-15)
- 吉沢明歩 发布日:2009/07/24 (DVD レンタル版) 番号(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