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家庭火灾“祸害”排行榜出炉,第一名竟然是它!

移动版    时间:2018-02-03 14:11

阅读本文之前,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老年日报点击关注

您将免费得到一位夕阳助手

年长者的精神家园

家庭火灾“祸害”排行榜出炉,第一名竟然是它!

家庭火灾“祸害”排行榜出炉,第一名竟然是它!

据统计,2017年1至10月,全国共接报火灾21.9万起,亡1065人,伤679人,已核直接财产损失26.2亿元。从场所看,住宅火灾占总数的43.5%,伤亡人数最多。从火因看,电气是引发火灾首因。

从数据来看

再不注意家庭火灾防范

可就真的晚了

今天,我们来给家庭火灾隐患列个清单

赶快回家组织一场

家庭消防安全大排查!

7



家庭火灾“祸害”排行榜出炉,第一名竟然是它!

蜡烛

上榜理由:

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变软、走形,非常容易引燃周围的木制品。


案例:

2016年8月19日凌晨,海南受台风影响,普降暴雨,海口电网部分线路受到影响致多地停电,一男子因点蜡烛疏忽大意导致火灾发生,房主2岁的儿子不幸遇难。


解决办法:

睡觉前吹灭蜡烛;蜡烛周围不放易燃物;最好别用支架不稳的烛台。

6

家庭火灾“祸害”排行榜出炉,第一名竟然是它!

儿童玩火

上榜理由:

爱玩的孩子们喜欢藏在堆满易燃物的衣橱里或床底下点火,一旦发生火灾,搜救工作也更困难。


案例:

2016年2月27日下午3时10分许,南昌丰和都会小区一11楼住户家突发火灾,所幸消防人员及时赶到,无人员伤亡,但站在楼下可看到窗户和阳台已被浓烟熏黑。据了解,该户居民家中有小孩在家中玩打火机,可能不慎引燃家中被单,造成此次事故。


解决办法:

把打火机和火柴等放在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

5

家庭火灾“祸害”排行榜出炉,第一名竟然是它!

吸 烟

上榜理由:

如果吸烟者入睡后,烟头掉在床上极易引燃床单,引发火灾事故。


案例:

2013年11月11日,北京市房山区某小区的84岁老人李某所租住的一楼房间突发火灾,火灾导致老人死亡并殃及住在三楼的邻居,张某的妻女被烟熏致死,张某也住院治疗。火灾原因是死者李某因卧床吸烟,不慎引燃床上被褥,并蔓延成火灾。


解决办法:

不要在床上吸烟,扔掉烟头之前确保烟头完全熄灭。

4

家庭火灾“祸害”排行榜出炉,第一名竟然是它!

乱堆杂物

上榜理由:

不少家庭为了节省空间,将杂物随意堆放在楼梯、走道、阳台等狭窄的空间内。如果有明火或者电线短路引发火灾,这些杂物将成为助燃物,加速火灾蔓延。


案例:

2016年8月26日上午9时30分,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瑞兴园北区1号楼13层一居民家中突然起火。有住户反映,失火的住宅阳台上堆满了纸板等杂物,幸好发现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解决办法:

应当将家中杂物进行分类,可燃、易燃物品应包装后堆放在地下室或者离建筑较远、空旷的地方,确保此类物品不会接触到明火,要定期清理居室杂物。

3

家庭火灾“祸害”排行榜出炉,第一名竟然是它!

取暖工具

上榜理由:

入睡以后或是无人看管时,电暖气、小太阳等能够引燃可燃物。


案例:

2016年1月2日下午,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现柴桑区)港口街镇一户居民家突然起火,一名2岁小孩的爷爷将睡着的孩子独自留在房间的摇篮里,去了邻居家。因放置在摇篮旁的取暖器过热点燃被子,等家人发现的时候,小孩不幸命丧火场。


解决办法:

取暖工具要远离衣物、床褥,不要延长接线。

2

家庭火灾“祸害”排行榜出炉,第一名竟然是它!

厨房烹煮

上榜理由:

锅里的热油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非常容易起火,而且会迅速殃及周围的易燃物。


案例:

2016年7月18日下午,台湾台中市雾峰区民宅65岁洪姓妇人在厨房炒菜,忘记关火就到一楼客厅擦桌,不到5分钟厨房窜出大火,造成女儿、孙子、外孙丧命。


解决办法:

炒菜做饭时不离开厨房;炉灶周围不要放置可燃物;如果热油发生燃烧,直接用锅盖罩住。不要将锅端出屋外,溅出的热油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火灾。

1

家庭火灾“祸害”排行榜出炉,第一名竟然是它!

电 路

上榜理由:

超负荷的电路、短路都能产生火花,足以引燃木头、地毯甚至包裹电线的绝缘层。线路发烫、出现异味都是超负荷的迹象。


案例:

2017年11月18日18时许,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村新康东路8号的一自建房发生火灾,造成19人死亡、8人受伤。起火原因是埋在地下3号冷库间南墙中部墙面聚氨酯保温材料内的电气线路故障所致。


解决办法:

不要在地毯下铺设线路;请专业人员检查家中是否有电泄露的隐患;检查家中所有的电器功率之和是否过高,定期检查线路有无老化、损坏现象。

来源:中国消防

家庭火灾“祸害”排行榜出炉,第一名竟然是它!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65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