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湿地更需要全民参与
联合国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玛莎·罗杰斯·乌瑞格(前排左二)一行在演丰镇中心幼儿园与小朋友们亲切互动。
潭丰洋湿地公园水源充沛。
美舍河凤翔湿地梯田盛开的美人蕉。
“韩国朋友都来帮我们清除水葫芦、保护湿地,我们更应该有保护意识,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2月1日,来自Happy Move全球青年志愿者团的中韩志愿者们在海口那央湿地保护小区举行清除水葫芦、保护水菜花活动,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王志高深有感触。
1月31日至2月1日,王志高陪同联合国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玛莎·罗杰斯·乌瑞格一行参观考察海口湿地。在参观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博物馆、红树林种质资源库、那央湿地小区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后,王志高对海口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给予高度肯定。针对海口湿地保护所取得的成绩、志愿者在湿地工作中的作用以及接下来的重点工作等方面,王志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为助推海口湿地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更快迈向国际湿地城市建言献策。
海口保护工作
走在全国前列
“这几年,海口湿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可以说,海口的湿地工作走在了海南前列、甚至走在了全国前列。” 王志高告诉记者,在整个湿地保护工作中,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制定规划、分类保护、全民参与……从去年开始,一场湿地“保卫战”在海口打响。一年来,海口湿地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日前,国家林业局公布了全国6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名单,海口五源河湿地公园、美舍河湿地公园上榜。近日,海口又获得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朝国际湿地城市目标大步迈进。
王志高告诉记者,2017年,海口凭借自身优势成为全国第一批申报首届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城市之一。据介绍,国际湿地城市由联合国旗下国家政府间机构——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评估认证,颁发“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个证书。按照国家林业局规定,我国每3年组织开展一次认证提名。
“但是海口湿地工作才刚刚开始,在社会公众教育、湿地全面保护、湿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王志高指出,接下来海口的湿地工作,一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城市发展中,正确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二是要提高全民,特别是基层群众对湿地的保护意识,加强全民科普宣教工作。
海口湿地保护
历史由来已久
在此次海口参观考察中,海口市龙华区那央村村头一块斑驳的石碑上清晰可见的“奉官示禁”字样,引起了王志高的注意。
“这块石碑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上面是对本地泉水使用的划分,哪口井可以洗衣,哪口井用来洗澡游泳,哪口井用来饮用。一直以来,生活在这里的村民都很遵守示禁的内容,间接地对湿地和环境起到了一个保护作用。” 现场,据公益组织松鼠学堂创始人高高介绍,石碑为原广东省琼山县公署布告,布告对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合理利用进行了明确规范,要求村民爱护自然,取之有度。
王志高表示,从那央村这些石碑可以看出,中华文化非常灿烂,并且源远流长。“古时候的老百姓就知道如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更值得当代人进行很好地反思和学习。”
正如王志高所言,海口湿地保护工作自古有之。据记载,在红树林种植区域,自古从官方到民间,都有公文、碑帖等形式的规定或约定,来约束村民行为,以保护红树林。如演丰镇边海村委会林市村发现的距今已有228年的村志中,有保护红树林的“保林十诫”;三江镇发现的官府禁令保护红树林的石碑立于1845年,距今已有172年。
志愿服务活动
有助引导保护
当听闻70多名韩国志愿者远道而来,在海南开展为期12天,包括清理海滩、红树林种植、修建厕所、绘制红树林保护壁画、清除外来入侵物种水葫芦的志愿服务工作,王志高非常感动,并表示:“这些志愿者对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湿地。”
“志愿者在那央湿地举行清除水葫芦、保护水菜花志愿活动,用自身行动唤起周边村民对湿地保护的意识。”他表示,志愿者在加强科普宣教和带头示范、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增强对湿地重要性认识和保护意识等方面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志愿者能够以点带面起到示范和引导,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在湿地保护工作中,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的参与缺一不可。政府应该侧重于制定政策、加大投入等方面,公益组织则倾向于全民动员、科普宣教和湿地监督等方面。” 王志高告诉记者,只有单纯的政府保护没有志愿者参与,效果不会好;反过来,只有志愿者在行动政府不重视也不会有好效果。“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在保护环境和保护湿地上目标一致,两者应该进行协同合作,这样才有更强的生命力,发挥最大化的效益,最后取得全面保护。”
注重课外实践
加大科普宣教
“这次来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发现了这里的巨大变化,保护区更贴近自然和生态理念。”在参观保护区的时候,王志高由衷地赞叹道。
东寨港红树林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对象为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红树植物19科36种,占全国的97%,鸟类212种,软体动物115种,鱼类160种,虾蟹等甲壳类动物70多种,是物种的基因和资源的宝库。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王志高对东寨港保护区积极开展的湿地监测、生态修复、保护区建设和红树林及其保护与研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在当天的考察过程中,东寨港红树林博物馆门口摆放着一个电子显示屏,显示着2018年上半年预约参观红树林博物馆和预约志愿者的名单,特别是了解到东寨港保护区自2015年以来开展湿地保护志愿者活动共计30余次,先后有2800多名湿地保护志愿者参与活动,科普宣教人数达到1.9万人次,引起了王志高的极大兴趣。当天,王志高和考察团也恰好碰到了演丰镇中心幼儿园小志愿者在这里用画笔记录美丽的湿地家园。
王志高表示,在科普宣教方面,从孩子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和湿地意识,这是非常好的做法。小朋友在博物馆里通过参观和学习后,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红树林和湿地的知识,希望今后能多带他们出入野外,认识更多的动植物。他说:“湿地保护还得依靠我们的下一代,针对孩子的宣教工作,我们可以多开办‘自然学校’课堂,多展示一些标本,加大孩子们的户外实践,通过在课外课堂下功夫,让孩子们充分了解湿地动植物的习性和作用,让学习更能贴近自然。”
湿地保护工作
有赖全民参与
“保护湿地的工作,需要全民参与,重在全民意识的提高。”王志高介绍,据他了解,目前海口市湿地科普宣教工作的开展以室内外宣教相结合为主要形式,以湿地观鸟等主题活动为主要带动点,以志愿者服务作为重要支撑,形成协会、NGO组织和中小学生为主要参与群体,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态势,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通过今天志愿者打捞水葫芦的行动,我觉得海口当地政府和村镇更应该把我们的湿地科普教育做得更好,同时也要把生活在当地的群众发动起来,一起加入到保护湿地的工作中来。”王志高说,湿地生态系统经济效益非常高,不管是生产的水、食物、鸟类还是鱼类,湿地和当地的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测算,一公顷的湿地每年可以去除一吨氮、130多公斤磷;还能充分发挥小微湿地的渗地作用,净化农村的生活污水。
怎样在公民宣教工作方面做得更好?他以那央湿地旁的3块古石碑举例,表明在平时的宣教过程中,应该多种宣传形式相结合,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宣教,深入浅出,才能深入人心。“在对湿地附近的村民进行科普宣教的时候,不仅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其宣教方式也要更接地气。那央村可以把这些石碑上的内容进行展示,让村民了解古人是怎样做的,同时看看现在,引导村民思考现在该如何保护湿地。”
- 商品多氛围足人气旺 海口特色农产品走俏冬交会(2019-12-16)
- 海口美兰区灵山镇美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聚焦民生工程解(2019-12-16)
- 海口台湾两地共建回流文物交流平台(2019-12-16)
- 全球知商(海口)科创项目对接会在海口举办 8个国际项(2019-12-16)
- 海口市2019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顺利结项(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