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属性与市场属性是相互相成的
股票是一种商品,这是不言而喻的。
它是一种特殊商品,兼具公司属性和市场属性。对它的评测也要从公司和市场2个维度出发。2个维度可以偏——当公司基本面非常强劲时,偏重于公司属性;当公司基本面一般时,偏重于市场属性,但最好是偏而不废,因为你永远搞不清这次的涨跌是公司属性还是市场属性起了决定性作用。
大盘蓝筹股的暴跌刚好在我写《大盘股市场优势已消失》之后,为此又收到了很多点赞。其实这并没什么,只是按理出牌的“理”发生了作用而已。既然股票有市场属性,它必然会服从某些基本的市场法则。
从兼顾公司属性和市场属性来说,估值既是公司的,也是市场的。
从公司角度,你尽可发挥你的全部愿望,全部知识和想象力,把它估到任一程度;但从市场角度出发,就必须充分重视过去几个波动周期市场对它的定价——平均估值与估值的边际。在公司基本面很强劲情况下,打破过去的估值边际是可期望的;否则,就要充分尊重过去几个周期中形成的“趋势性溢价”的边界,别把价值投资当成永动机。我写招商银行的估值,目的就在此,这是一种善意提醒,针对的也不是招商银行,而是把它作为一个代表,来影示整个大盘蓝筹股板块。
基本的市场法则也包含了“同等资本投入要求同等回报”。过去,经长时间停牌而又复牌的股票,你只要算一下停牌期间大盘最高涨幅多少,就能算出它至少能涨多少,哪怕公司再烂。这种方法我介绍过,屡试不爽,从不会错。它背后也是“同等资本投入要求同等回报”。现在的个股情况有变,那是市场的供求变了,公司属性的占比更高了。
资本追求“同等回报”的欲念是很顽强的,除非做不到,没有不想做的。哪怕条件变了,它也会换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大盘股这2年的上涨何尝不是同等资本投入要求同等回报的反映?它和价值驱动是相互相成的。既然相互相成,那么当大盘蓝筹股整体估值达到趋势性溢价边际、上证50指数和上证380指数残余涨幅趋同后,转势下跌也就正常了。
我常说,对市场大框架的把握需要的不是技巧、方法,而是对一些基本法则的信守与尊重。不怕鬼,不信邪,不拜神,从基本法角度去理解市场,找到它的核心逻辑——公司属性、市场属性的,循理守法,即可。
中国股市的舆论界和研究界向来有2个问题。
一是研究面太窄,都是高度实用主义——实用型方法、技巧和实用型解读,基础和跨界研究太少,这和我国科技领域的研究是相同的。过去欧洲现在美国之厉害,不在那一个个具体成果,而在他们的基础研究,投资界也是如此。
二是严重的两极分化,大雅堂与下流堂。下流堂里充斥的全是江恩、艾略特、K线组合、形态、易经八卦……等。大雅堂里则动辄巴菲特、格雷厄姆、彼得林奇,似乎投资只此一道,别无它途。其实,这三位大师,后两位都是时代产物,迄今,他们的思想依然闪光,方法已大多不适用——没了用武之地。
巴菲特仍是投资界的“king”,但他的巨大成功难道只是我们说的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他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成功难道仅仅是因为他说的那几条?
2002年,我做过一次无事忙:把能够找到具体买入时间的“巴菲特股票”一个个都看了一遍,从当时的公司基本面到股价走势,才真正理解了“巴菲特什么都懂”,“巴菲特其实是很会买股票的”,“巴菲特爱玩些小花招,隐藏些小秘密”的含义;也懂了他“20年观察,5分钟决策”中,那触发他扣动扳机的“5分钟”里看到的东西;当然也更明白后来他选择2个对冲基金过来的后生做预选“王储”,并说“他们的操作能力比我强”的潜台词。
其实,有一个最浅近的事实:学巴菲特的人很多,对公司的研究比巴菲特牛的人也很多,但为什么巴菲特只有一个,为什么绝大多数的追随者连他万分之一都达不到?这足以说明,我们所说的“巴菲特”只是巴菲特最愿意展示的那一小部分。真正的功夫,不在他愿意展示的那一部分上。
后来我写还原巴菲特系列,写到巴菲特的临门一脚——股价走势时,收到了很多质疑甚至谩骂(我歪曲巴菲特)的邮件。在不得不回击情况下,我讲了一个真实故事,告诉他们,巴菲特也会说假话:在某次记者采访问到金融衍生品时,巴菲特表达了他一贯态度,反对!查理芒格插话:没错,把金融衍生品比作下水道,都是对下水道的污蔑。但仅仅一周后,他们就推出了一个“连业内人士都很难看懂”的金融衍生产品——负息债券。那天最尴尬的是其公司发言人,巴菲特宣布完就扭头走了,留下他在现场被媒体、投资人追问为什么。而这个衍生品,早在几个月前就请高盛在设计了。估计是受到这个故事的致命一击,从此再没人来信骂了。传统的“圣人无瑕”观念遮盖了我们双眼,封闭了我们思维的某些通道。
闲来爱看杂书,偶尔也会托朋友从美国带一些金融投资类的报刊,目的是了解他们那里的情况。在那里,各种“系”其实是呈百花齐放格局的,除了巴菲特、格雷厄姆等,有更多更接地气,更现实也更真实的其他“系”的大师值得我们追随、学习、效仿。他们的名单如要开列,估计剩余篇幅不够了。
中国的教育,是一种标准答案式的应试教育,它使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也不善于对聚焦的某一个点做深究。同时,也缺乏灵活性。比方说,每次重大调整的初期,我们总能听到“靠公司穿越牛熊”。我的觉悟低,不敢与趋势对抗。我的能力也差,不知道今天的好公司明天是否依然是好公司。即使依然是好公司,也不知道明天的市场会给它多高的估值。
保持灵活性,不要和市场对抗,这是绝大多数成功者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策略,只是巴菲特不愿告诉我们而已,虽然他自己除了那十来个展示品之外,其他股票的平均持股周期不超过3年,低于美国基金的平均持股周期。
有位读者留言,他很痛心。因为本已清仓,就是看了我的《创业板初具双底形态》,买进创业板,被深套其中。他痛心的不是金钱上的损失,而是又失去了一位值得信赖的人。
其实我也痛心。因为知道大盘要见顶了(用我在见顶前几周在群里反复讲的话说,“刘士余要闯祸了”,“在长期攀升后1月拉出长阳,十有八九就是开盘方向的失败形态,全年震荡调整难免”,“沪综指的周线动量已进入三鼓而竭状态”……),所以想探讨一下创业板指有没有形成双底可能,真有可能,正好可借机把双底形态做一个详细介绍。欧奈尔说,形态是最重要的市场信息。对双底,坊间说的人多,但怎样才能判断其成立,知道的寥寥无几。所以,真的有形成双底可能,我会借此详细地解说,趁此帮大家把这堂课补上。没有,就算了。本来,下课前说一声下堂课讲什么,是我在课堂教学时养成的习惯。只是我太高估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了,没有在“初具”后面加个括弧(注释:初具,初步具备,不是已经具备,更不是确立)。
有一年听索罗斯演讲,有人问他对汇市看法,他回答“我当然是有估计的,但我不告诉你,因为明天我们就不在一起了”。看来我要向索大师学习,只跟我的群友说市场,因为他们天天看我内参,知道我的想法和确定性判断,当然更知道从见顶以来,我反复提醒的“大势毋违,小利毋贪”,“捂紧钱袋子”,“不接飞落的刀”。最早,大盘股还挺在上面,我也提醒他们,大盘股转势慢,最终还得下来。其中有一段话我想特别重要:
- 桜井あゆ 发布日:2014/07/24 (DVD セル版) 番号:SSR(2023-07-15)
- 大岛美绪 发布日:2015/08/21 (DVD セルorレンタル) (2023-07-15)
- 椎名ゆな 发布日:2012/09/01 (DVD セル版) 番号:WAN(2023-07-15)
- 安城アンナ 发布日:2012/12/24 (DVD レンタル版) 番(2023-07-15)
- 吉沢明歩 发布日:2009/07/24 (DVD レンタル版) 番号(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