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外汇谷门户:不少人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多元的努力化可能会使中国减少对美国国债的购买,对美元产生负面影响,而北大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对此持不同观点。他指出经常账户盈余和资本账户赤字之间存在互相平衡的关系,中国央行即使减少了美债的购买,来自中国民间或是其他国家的资本也会填补这一空缺,即便中国民间或是其他国家的资本没有增加购买,仍然可能对美国经济存在利好。
卡内基亚洲项目驻北京的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佩蒂斯指出,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数额庞大,给人的直观感觉是一旦中国央行停止购买将会推高美国的利率。但是这种观点是对国际收支平衡运行原理的误解造成的。
佩蒂斯指出,首先人民币向国际储备货币的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没必要一定要减少对美债的购买。反过来说,当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越来越被全球央行所接纳时,反而会推高中国的资本流入,如果中国将这些资本留在国内将使人民币升值到“突破天际”的水平,这是中国最不希望见到的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央行只能被迫购买更多的外国债券,或选择干预汇率,但这么做可能又反引起中国资本流出和经常账户盈余减少的组合性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当人民币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显然会降低外部对美国国债的需求,不过不等于中国对美国国债的需求也会降低。意味着,即使中国央行减少了对美债的购买,也未必对美国经济或者债券市场产生想象中那么大的影响。
佩蒂斯指出,中国以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在为美国财政赤字融资,它们是在为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融资,中国没有选择,因为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需要等于中国的资本账户赤字(简单理解为中国是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净流出的状态)。
反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成因与教训,各国普遍加强了中央银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监管职能。过去将金融监管权从中央银行剥离的国家,如英国为代表,又重新赋予并扩大了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金融监管权。由此可见,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并无本质冲突,强化中央银行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并不构成提高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实质性障碍。
在不触动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赋予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是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和维护系统性金融稳定的可行选择。
一是赋予中央银行根据维护金融稳定职能需要创设政策工具与手段的权利,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二是赋予中央银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职责,根据金融风险演化状况,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有效事前风险监管。三是赋予中央银行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监管职责,对现行金融分业监管进行有效补充,防止监管套利,避免监管真空。四是赋予中央银行金融体系最高权威性,在履行必要程序后根据需要对指定金融机构进行有效风险监管,限制其业务扩张,责令其业务退出,或采取其他监管措施,降低机构整体运行风险。
(责任编辑: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