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此次IPO规则修订是港股历史上比较大的一次突破。港股主板一直都很看重上市公司的规模以及盈利能力,且此前港股的上市公司相对比较传统,偏重实业类的公司。而现在增加类似纳斯达克这样一个上市渠道,本身对生物技术类企业以及投资人都是利好。但是,这样一个利好背后的挑战不容忽视。无论投资人还是生物科技创业者,要考量的因素远远不止一个上市条件。
全文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如果本文对您有任何启发,欢迎点击文末评论。
如业界所预判的那样,香港交易所(00388.HK,下称港交所)为了吸引更多优质创新企业,将对未有营收生物科技公司采取颇为宽松的IPO政策。
2月23日,港交所正式公布了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赴港上市的第二轮市场咨询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与去年12月份发布的方案相比,这轮方案更加细化,并对尚未取得盈利或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提出明确要求。
根据方案,未有营收的生物科技公司若想在港IPO,须满足三个方面条件,即产品受主管当局监管、产品已通过概念开发流程,以及至少有一名资深投资者投资达到相当数额。港交所表示,厘定“资深投资者”的考虑因素包括资产净值或管理资产总值、是否有相关投资经验以及相关范畴的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而此次IPO规则修订是港股历史上比较大的一次突破。
奥博亚洲创始合伙人及资深董事总经理王健告诉健康点,港股主板一直都很看重上市公司的规模以及盈利能力,且此前港股的上市公司多为相对比较传统、偏重实业类的公司。而现在增加类似纳斯达克这样一个上市渠道,本身对生物技术创新型企业以及其投资人都是利好。但是,这样一个利好背后的挑战不容忽视。
王健表示,港股主板的投资者普遍习惯根据P/E等财务指标来计算公司的价值,现在开始采取估算创新和IP价值,肯定得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任何一个股市都会有企业鱼龙混杂的情况。”王健说道,假如有些自身条件不过硬的公司到香港成功上市,后面因为产品出问题而股票跳水,进而影响大盘表现,由此可能会导致整个市场低迷。“纳斯达克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但其相对成熟稳健,因而不会受到太大波动。”
而港交所对于这类生物科技公司的具体上市要求,则涉及产品、研发、专利等多个方面:拟上市公司至少有一只核心产品已通过概念阶段,上市前至少12个月一直主要从事核心产品的研发,上市集资主要用于研发及将核心产品推出市面。公司亦须拥有多项与核心产品有关的长期或已注册专利,或是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此外公司还需在IPO前至少6个月时取得相当数额的投资,且在IPO阶段没有撤资。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公开表示,方案非常关注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因为这些产品对人体健康与生命而言风险很高。
在华盖资本董事总经理施国敏看来,这一要求背后的意思即那些先获得VC资本认可的,应该就是相对较好的公司,可以有机会先去香港。
与此同时,方案还对从事医药(小分子药物)、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包括诊断)生产和研发,但尚未盈利或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发行人的上市合适性提供了具体指引。其他生物科技产品制造商是否适合上市,将按个别情况考虑。
◆◆◆
平衡人气与质量
“想要人气旺上市门槛就不能太高,但门槛也不能太低,否则会让上市公司的质量难有保障。”王健说道,为了寻求人气与质量之间的平衡,在限定的三方面条件之外,方案还列出了几条附加条件。
比如该类发行人上市时的预期市值不得少于15亿港元。上市前最少两个会计年度一直从事现有业务且管理层大致相同;公司所持营运资金(包括IPO募款)须至少达未来12个月开支的125%,即在有关开支外,持有额外25%的资金,以证明公司足够承担经营风险。开支用途主要包括一般、行政、运营和研发开支。
而且,方案还加强了该类公司的披露要求,以及限制其主营业务的重大变动,该类公司在股份代号结尾将加上股份标记“B”加以识别。公司若希望根本性更改主营业务,须经香港联交所同意。若进入除牌阶段,公司只有12个月时间进行整改,时间少于现有一般除牌所需的18个月。
李小加表示,生物科技公司无法取得盈利或收入,部分原因是监管部门尚未批准其产品销售,一旦允许销售,公司盈收有可能出现较大转机。
不过,究竟这类公司何时能够盈利,需要多久才能盈利?目前国内有多少数量的生物技术公司满足港交所的上市要求?
具体符合港股上市数量的公司,王健认为数量至少有上百个。“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所谓的市值都是估算的,如果有一家公司很会融资,估值自然就上去了,反之亦然。”王健告诉健康点,融资肯定会有很大泡沫,移动医疗、新药研发近几年都存在这样的情况,热钱比较多的时候估值普遍比实际情况要高。
新药研发公司的盈利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时间较短,是在产品尚未上市前,就通过与较大的跨国企业交易或合作而获得收入和利润。这样的收入一般包括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权利金分红等。另一种时间较长,即公司自己完成研发,直到产品上市才获得收入和利润。“从临床一期完成到产品上市,不同的药所需时间可以有很大差异,一般顺利的3~5年,不顺利可能需要5~10年。”王健说。
◆◆◆
港交所的如意算盘
为何港交所会在这个时期改革IPO规则?王健分析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内的医药创新方兴未艾,CFDA的大力度改革、大量海归人才的涌入和投资界的充沛资金支持使得生物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高。此外,近两年港股在生物医疗板块有比较成功的案例,比如CRO公司金斯瑞(01548.HK)和药明生物(02269.HK)。在近短短两年时间里,金斯瑞股价涨了约25倍;药明生物去年上市后短短4个月股价翻倍,现市值达600亿港元。
港交所公布的2018年工作计划中,李小加强调,今年港交所的头等大事就是完成上市改革,保持香港作为全球首选集资市场的优势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IPO咨询方案的时间表加快了。李小加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鉴于咨询内容已经历长时间讨论,市场目前已达成高度共识,加之发行人等市场参与者存在需求,此次咨询期压缩至1个月,到3月23日截止。他预计,如果本轮市场咨询无大幅修改调整,港交所最快可于4月下旬发布咨询总结, 在咨询总结刊发及相关《上市规则》生效后,便会开始接受正式提交的上市申请。
李小加评价这次改革是香港市场近二十多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除了生物科技未盈利企业上市,同股不同权、第二上市也是重大性改革。
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余文心告诉健康点,同股不同权对于很多创新药创业公司上市带来一定利好。“2015年之前,不少新药研发公司在融资额比较低的情况下可能都经历了比较大的股份稀释。”
余文心认为,未来国内肯定会有很多生物技术企业选择去香港上市,最核心的原因是考虑到港股上市更容易吸引到国内资金。
但除了香港,纳斯达克也吸引了不少生物科技企业,对这类企业而言,香港会比纳斯达克更有吸引力吗?健康点联系华领医药的相关负责人问及其是否更更倾向于去香港上市,其表示仍在美国和香港二者的权衡中。
华领医药公司总经理兼联合创始人此前陈力在接受彭博社电话采访时表示,相较美国资本市场,港股的投资者对国内相关法规与市场状况有更好的理解,这两者也是评估药品研发的重要指标。相较纳斯达克而言,港股的另一大优势是,与沪深两市的密切关联使得大陆的投资者可以购买国内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
微芯生物总裁兼首席科学官鲁先平告诉健康点,企业去哪里上市主要考虑两点:一是上市地与市场受众的地理距离,二是企业自身考虑是定位全球化市场还是局部市场将决定去那里上市。目前,作为国内生物科技企业的一员,微芯生物究竟是选择去美国还是香港仍是未知数。
本文首发于财新健康点caixin-life;
联系作者微信:angelyaya121;
投稿方式:healthpoint@caixin.com;
汤晨|责编
热门阅读:
我们坚持并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授权请联络健康点管理员Jack;
工作微信号:Jackzhao360
商务合作:
北京 Fiona 18612891987
上海 Leslee 1360124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