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经济日报:诗意田园 幸福琼海

移动版    时间:2015-01-18 02:48

诗意田园 幸福琼海

——访海南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

《经济日报》(2014年4月12日 7版)

  自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省琼海市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小而不优、新兴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财政支撑产业单一,地方财政超过70%依靠房地产业,一系列难题给琼海市的城镇化带来了挑战。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城镇化道路上,琼海摒弃大拆大建的粗暴模式,选择走建设“田园城市”的道路。

  在符宣朝看来,琼海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在海南乃至全国都非常好。“如何发挥优势,加快琼海发展,是琼海市委探索的重大课题。”符宣朝说,琼海需要通过“田园城市”的路径,来实现“幸福琼海”的目标。

  为此,琼海市在城镇化道路上确立并坚持“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的“三不一就”原则。“‘三不’原则体现了3条红线的理念:一条是生态红线,不砍树就是要保护生态;另一条是自然红线,不占田就是要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这个‘田’既是田野的‘田’,也是田地的‘田’,当然也包括基本农田的‘田’,从广义上讲,‘田’就是自然;第三条是民生的红线,不拆房就是要维护社会民生和谐。”符宣朝说,琼海提出的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就是要以尊重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尊重村形地貌,尊重生态本底为前提条件,让琼海成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一就”原则指的是农民在当地就业,解决收入问题。农民就业要靠创建风情小镇,发展生态旅游。琼海并没有打造“欧陆”、“地中海”、“西班牙”式的异域小镇,而是在原有12个镇的所在地,结合镇本身的资源禀赋和历史渊源,改造建设了具有南洋、渔港、黎苗、古邑、农耕等特色的原汁原味的风情小镇。“琼海市在打造风情小镇的过程中,更加突出传承地方历史文脉来提升城镇品位,以文化来丰富和塑造特色,打造精品。”符宣朝说。

  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共享成果。符宣朝表示,在打造“田园城市”的同时,琼海重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完善城乡交通、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把行政服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以琼海潭门镇为例,这个曾经尘土飞扬、垃圾满地的小镇,通过推动“潭门南海风情小镇”建设,仅一年半时间就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该镇海洋贝类加工厂超过100家,去年总产值达到24亿元;新增从业人员1.5万人,其中7000多人是回流就业的本地外出打工人员。

  “今年3月19日,琼海开通了海南全省首条农村公交线路,全长56公里,覆盖4个镇27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解决了近10万人的出行难题。”符宣朝说,这是城镇化带给农民的实惠。下一步,琼海将争取在2至3年内使全市204个行政村全部开通公共汽车。

  到那时,琼海市城乡边界模糊了,一镇一产业,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风情小镇将像散落的珍珠熠熠生辉,点缀在美丽的万泉河畔。(记者 翁东辉 何 伟)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6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