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全中国人的春晚女神!可她荣耀告别春晚后,却为何倾家荡产,过得让人心痛?
阅读本文之前,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老年日报点击关注后
您将免费得到一位夕阳助手
年长者的精神家园
倪萍
这个名字曾在中国家喻户晓,
她创下连续主持13届春晚的记录,
是中国整个90年代的春晚主持人,
绝对当之无愧的央视一姐,
当年她靓丽清新的形象,
也让她成为了90年代的国民女神,
她的形象与气质影响了整整中国一代人。
2017年,58岁的她登上了,
央视大热节目《朗读者》。
年过半百的她面部浮肿,
没有了当年令人惊艳的美貌,
一双大眼睛也不再清亮。
她和董卿同台,令人不胜唏嘘,
两人同样都是央视当家花旦,
同样都主持了13年的春晚。
现在44岁的董卿,
凭着《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等优质节目再度走上事业巅峰。
而当年44岁的她,
究竟为何告别春晚舞台?
离开春晚后她又为何彻底改变人生方向,
过得让人心痛,让人心酸?
1959年2月16日,
她出生于山东荣城,原名刘萍,
在她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
虽缺失父爱,她却觉得很幸福,
妈妈、姥姥、舅舅都很疼爱她。
倪萍儿时与哥哥合影
1974年,当她在青岛读中学的时候,
被老师看中参加学校话剧队,
她开始对文艺有了兴趣。
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
考入了山东艺术学院,
离家前,她独自跑到派出所,
把姓改成“倪”,单纯的她,
以为换了姓就可以抚慰母亲的心。
她十分要强,为减轻家里负担,
课余时间都拼命打工赚钱。
外貌亮丽的她,偶然被导演选中,
出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山菊花》,
从此踏入了影视圈。
倪萍《山菊花》剧照
1982年,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
她被分配到山东话剧院工作,
工作上她兢兢业业,
24岁就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
虽还没什么名气,但她的演技已引起注意,
她被央视选中进入《人与人》节目,
客串表演了几个小品,
没想到这节目挖掘出了她的主持才能。
31岁时,她登上了当时,
全国最火的节目《综艺大观》,
正式成为了央视节目主持人。
综艺大观节目组,右一:倪萍
她表现出色,迅速在央视站稳了脚跟,
第二年就跟赵忠祥搭档主持了春晚,
当她首次登上春晚舞台时就惊艳了全中国,
之后便是连续13年在春晚舞台上的辉煌,
她成了当之无愧的央视一姐。
她的事业一帆风顺,
可感情却一波三折。
第一任丈夫是高干子弟,
在山东时结的婚,
可两人价值观相差太大,
不久后她就结束了这段婚姻。
进央视后,她和演员郭达相恋,
却遭郭达母亲强烈反对,最终只能分手。
之后她与某位著名导演相恋8年,
却黯然收场。
后来,她和摄影家王文澜,
步入了婚姻殿堂,两年后,
她以40岁高龄生下儿子虎子,
在外人看来,她的生活很是美满。
之后的倪萍,就是整个人的大变样。
人们纷纷说她:
感情太坎坷,婚姻生活不幸福,
她自己再也不顾形象了......
离开央视后她平淡地生活着,
可外界却没有停止对她的嘲讽。
2011年,她获得
“共和国脊梁十大卓越人物”的称号,
结果有人特地发文针对她:
“确实是共和国脊梁,
只是得了颈椎病”。
2014年,她重返舞台主持《等着我》,
结果惨遭痛骂,有人说她哗众取宠,
有人说她实在太胖了,
她哈哈一笑,然后坦然地说,
自己也努力过要减肥,但没啥效果。
当很多人抨击她的时候,
她也不会站出来表示愤怒,
她坚持不辩解、不反抗、不诋毁,
而无论外界有多少她的流言,
有多少和她相关的纷争,
她这么多年来都始终保持隐忍,
不为自己辩解。
直到去年,
当她登上《朗读者》的舞台,
终于揭开了当年她离开春晚的真实原因。
通过她的讲述,我们这才知道,
离开春晚后的10多年里她都经历了什么?
我们这才发现,原来,
她除了是万众瞩目的春晚主持人,
还有着你我所不知的,
另一个更伟大的身份。
当时的1999年,
那个照常准时开始的春晚舞台上,
她带着招牌式笑容出现时,
谁能发现她风平浪静的外表下,
其实内心却波涛汹涌呢!
就在春晚前几天,她的儿子虎子,
被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
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治疗,
或者治疗效果不佳,会导致失明,
甚至有可能死亡!
她的精神已近崩溃,
而在那时春晚导演找到她,
再次力邀她主持即将的春晚。
为了亿万中国观众,
她如约而至1999年春晚的舞台,
她说:观众陪了我十几年,
我不能因为个人的事情,耽误工作。
就这样,她硬是咬着牙,
还像往常一样,
为全国观众送去新春的喜悦,
她要为全国人民演好这场大戏。
可没人知道,
她的内心有多么地痛不欲生。
在光芒四射的央视春晚舞台背后,
她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而已!
她是当红主持人,丈夫是文艺摄影家,
虽名声响亮,可家里根本没有多少积蓄。
那么要强的她只能低下头,
四处借钱,为儿子准备治疗费。
压力无处发泄,她就学会了抽烟。
每当深夜,她就在床头前点亮一根烟,
在快撑不下去的时候,
是90多岁的姥姥给了她力量。
她没把儿子的病情跟姥姥说,
但这位智慧的老人却早有所察觉,
姥姥对她说:
“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
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你要是救不了孩子,
谁也救不了,姥知道,就你行。”
她流着眼泪重拾信心,
主持完99年那场春晚之后,
她就独自抱着孩子,
默默离开了大众的视线,
独自踏上赴美求医之路。
她英语不好,也请不起翻译,
就自己努力去学,
短时间内英语水平突飞猛进,
医生说的她都已经能听懂了。
儿子每次治疗要用药水散瞳,
非常不舒服,
为了亲身体验儿子的痛苦,
好去安慰照顾他,
她提出让医生也给她散瞳。
舍不得住旅馆,
她就抱着儿子坐在车里过一整夜。
治疗期间,只要国内有工作,
工作收入能超过飞机票价,
她就会往返坐20几个小时的飞机。
儿子的病情增加了家庭的烦恼,
为了儿子,她没少和丈夫吵架,
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没想到儿子还没治好,
婚姻就彻底破裂了,
2005年,王文澜和她离婚,
从此一别两宽,她独自抚养儿子。
她没时间沉浸在离婚的悲伤中,
她还得为儿子不停地四处奔波。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为了支付儿子高昂的治疗费,
她不惜离开自己热爱的主持事业,
不惜去透支多年积累的观众好感度,
她选择拍电影,
用最快的方式使名气变现。
这对一个口碑爆棚的主持人来说,
是致命的,是在杀鸡取卵,
可作为一个母亲,她别无选择。
1999年后的她,影视作品不断,
在这样的情况下,
她仍凭着敬业精神,
创造了许多经典角色,获得许多荣誉。
如炼狱般的动荡生活,
时时刻刻对儿子病情的担心,
让她迅速变老,变胖,变丑,
从前几乎零差评的她,
开始不断地被媒体嘲讽身材走样,
一张张她吞云吐雾的照片,
更是让她受尽指责。
甚至有媒体报道,
刘晓庆曾毫不客气地劝她:
该去整整容了……
对于这些评论,
她从未辩解过一句,
她的世界里装的全是儿子。
儿子要去复查,
她就陪儿子早上凌晨4点起床,
出发坐四个小时大巴去医院,
然后背着儿子上7楼。
从儿子走进检查室起,
她就一直站着,
饭也不吃,水也不喝,
一站就是整整一天的时间。
每次去医院,她都跟上刑场一样,
她就怕大夫叫她过去,因为之前,
她亲眼见到有个日本妈妈被大夫叫过去,
然后就昏了,因为孩子没救了。
所以她害怕,直到大夫给她一个OK的手势,
她才放松的瘫倒在椅子上。
从儿子患病开始后的10年时间里,
她就从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直到她最后一次带儿子去检查时,
医生对她儿子说:
“小伙子,你结婚的时候再来检查吧”,
那一刻,一向坚强的她再也撑不住了,
她止不住地痛哭流涕,抱着儿子说:
“我们六十岁再结婚,好吗?”
她从不提及那10多年的经历,
好像只是一段云淡风轻的往事,
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她是那么的隐忍,
虽内心的悲伤早已泛滥成灾,
但表面却若无其事岁月静好,
她把苦痛深深埋藏,
只将快乐与人分享。
没有人知道她究竟经历了些什么,
只是她去家附近买菜时,
认识她的菜农一看到她,
就忍不住哭了:
“大姐,你怎么一下子老了这么多?
是不是过得不好?”
在人生如此的幽暗期,
听着姥姥的话,
让她对生命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她要不荒废生命,不虚度光阴。
那时为了儿子的医药费,
也为了宣泄自己内心深藏的压力,
她泼墨于纸上。
52岁那年《姥姥语录》出版,
她才真正开始学画画,
画了书中的20多幅插图。
这些画取材于日常生活,
笔墨清新、疏朗,蕴含着生活哲理,
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
可她说:说起来起来不怕丢人,
这本书的配图完全是应为经济窘境,
没钱请人来做才亲手上阵的。
刚开始的时候,
她就是利用业余时间,
在家小小的浴室里学画,
刚学的时候,她能在里面一画一天,
无数次地涂抹,
一年下来竟画出了1000多幅画。
无师自通的她,
画着记忆中的一切挫折。
她说:无知者无畏,我不惧怕技巧,
只是想把自己对生命的欢喜,
对生活的感悟画出来。
而她就这样又在绘画上成功了,
她画的《欢喜中国结》曾售出60万元,
画作《韵》更是拍出118万元的高价。
画家们都说她是当代画家中的佼佼者。
就连著名画家范曾都评价:
“倪萍的画是活的。”
倪萍画作欣赏
她曾这么评价自己:
我真的有那么优秀,
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吗?
不是,是这个身份带给我的光辉。
她对于自己所获得的荣誉,
都是报以感恩的心态。
所以如此经济状况下的她,
竟还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
一下子将卖画的100万捐了出去,
而她做过的慈善捐赠还远不止这些。
儿子曾问她:妈妈,咱们家还有钱吗?
她回答:有,我们家有的是钱,
但你别乱花。
再后来我们只知道,
导演杨亚洲走进了她的生活,
两人低调成婚,
婚后恩恩爱爱,相守至今。
虎子也长成了大小伙子。
15岁的儿子接受冰桶挑战。
在她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是姥姥教会了她很多道理,
所以她登上《朗读者》时,
选择去读自己写的《姥姥语录》。
她就是要把这些人生道理,
也送给她深深热爱的观众。
- 擦亮“华夏药都”名片 打造“药香禹州”品牌(2024-09-30)
- 北京发布今年首个洪水预警(2024-07-31)
- 北京鼓励发展24小时药店 全市已有1244家(2024-07-31)
- 水利部慎终如始打好防御“格美”收官战(2024-07-31)
- 三大行动关爱孤独症儿童(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