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洪5日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预计将执行包括北斗卫星组网、嫦娥四号探月在内的36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将创历史新高:
“目前计划今年发射36次,这在中国航天历史上是最高的,这几年连续是每年20次左右,今年任务量增加了60%到70%。一个是次数多,一个是承担的大系统工程比较重要,比如说我们发射北斗卫星,北斗卫星是组网;而且还有我们嫦娥四号卫星的发射,还有其他的一些应用发射,像高分辨率的,对地观测的,还有一些通讯卫星,这些其实对国民经济,对科技的探索和发展都至关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洪
李洪透露,2018年中国还有望实现首次海上发射:“具备海上发射条件的一些工程技术,一些应用的基础工作现在做完了,具备这样的条件。当然还要协调各方,因为到海上发射,不像原来在陆地上发射场条件都比较成熟,那么这个还需要协调各方,去把各方面的技术、物资的保障协调好。从技术准备是准备好了。”
中国加快研究火箭重复使用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院长刘志让6日接受国际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已制定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规划,并正在持续开展以液氧烃类发动机为代表的火箭动力可重复使用技术研究,一些关键技术正在突破。
中国航天正逐渐向工业化、系列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李洪表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航天正逐渐向工业化、系列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应该说还是我们国家的工业技术和科技技术能力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包括国家在重大专项方面的投入,还有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得我们设计的周期缩短了,试验的覆盖更全面了,这样使得制造产品的周期也缩短了,制造能力提升了,检测水平精准了,这使得航天逐渐向工业化系列化产业化发展,正好也是跟国家国民经济的需求同步,所以卫星发射的需求和应用量增大。”(记者:乔全兴、李晋、李琳)
猜你喜欢
◆
◆
◆
编辑:蓝梦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