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2日(星期一)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王胜明、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乌日图、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吴恒、环资委委员吕彩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超英、副主任许安标就“人大立法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雾霾 咋治?
记者:最近几天雾霾再次来袭,但是我们也看到,去年入冬以来北方的雾霾天气确实少了,北京的蓝天多了,想问一下在这方面立法工作做出了哪些贡献?另外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未来立法在这方面如何保驾护航?
首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于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关于生态文明的政策是非常到位的,积极地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看:
第一,从立法数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十二届时制定的立法规划中有18个立法项目是涉及环境生态保护的,占到了整个立法项目的18%以上,另外在制度设计上,强调系统性、全面性,注重立法与国家发展战略、民生关切相结合,构建国家完善的污染防治体系。比如我们修改了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与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核安全法和正在审议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等。
第二,从立法定位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特别关注人民的关切,以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立法宗旨。比如说很注重人民群众对于清洁的空气和饮用水安全的渴望,强化了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也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第三,从立法形式上,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更注重问题导向,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突出解决实际问题。今天大家看到了有雾霾,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国家这些年的治理效果。关于雾霾,我们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总理讲到,重点污染区域PM2.5降了30%,北京周边地区、京津冀周边地区的13个城市与2013年比较,降低了40%,这说明我们的治理是非常有效果的。另外,雾霾又来了,但没有那么严重。我们知道,往年的雾霾都是爆表的,PM2.5都在200多到300多,今天的雾霾大家注意到,也就是130多,治理还是有效果的,但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污染防治是一场长期的攻坚战,不是一蹴而就的。
经济乱象 咋整?
记者: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但从目前看,电信诈骗、电影票房注水、个人信息遭到肆意地收集和售卖,这类经济乱象依然丛生,请问财经委员会在经济领域立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
乌日图:
关于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情况。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年立法规划中有财经委负责起草和审议的法律共33件,占整个立法项目的三分之一。在过去的五年里,有17件法律经过了审议并已经颁布实施。还有两件法律,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即电子商务法和证券法,已经经过了常委会二审,还剩下14部法律现在正在抓紧起草中。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已经建议把这些法律的大部分转入到十三届立法规划中。
垃圾围城 咋办?
记者:最近几年,我们注意到全国连续发生了多起和垃圾有关的大案,比如说震惊全国的垃圾跨省倾倒太湖西山案,很多人多说,跨省倾倒垃圾以及偷盗垃圾现象越来越多的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是垃圾围城的现实。不知道人大常委会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未来将做如何打算?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确实得到了快速的提高,生活更便利了,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垃圾围城问题。垃圾处理不好,不仅仅是垃圾围城,对我们国家的河流、土壤、大气甚至海洋都会造成污染,以至于反过来又来损害人们的健康,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第二,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发达国家也经历了这个时期,甚至今天仍有一些国家还继续在经历这个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大量洋垃圾进入我们国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