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了一批与众不同的客人。在这个以往都是以官员为主角的“蓝厅”,四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介绍了各地脱贫攻坚的情况。发布会上,在记者提出问题后,几位代表甚至需要“抢话筒”来争相讲述他们带领群众决战贫困讲不完的故事。在他们看来,扶贫不是“输血”而是要“造血”,贫困人口要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 摄影:杨琼
最近五年,中国减少了6800多万贫困人口。这一数字取得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但对于村镇干部来说,每一个减贫的数字都来之不易。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说,国家的帮扶必不可少,但激发内生动力才是最重要,穷人也要活的有志气、有尊严。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村里有这样一个家庭,男主人是脑血栓后遗症,完全没有劳动能力。儿子从出生就重度残疾,肢体严重畸形,并且完全没有语言能力。女主人身高只有1.35米。后来,村里帮助女主人申请贷款饲养农村土猪,盖起了猪舍,又请了技术人员对她进行技术指导。她去年搞了一年的特色养殖,养鹅卖鹅蛋,去年已经脱贫了。赵会杰说,我们想让贫困人口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付出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 摄影:杨琼
为了激发农民的内在动力,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开发了“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李君说,我们的口号是“让捐赠者有回报,让受捐者有尊严”。比如说鼓励大家买一些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因为捐助的话是不可持续、不长久的,如果购买的话,通过市场的行为,激发老百姓的内生动力。另外,这也是通过市场行为体现了老百姓的劳动创造价值,
谈及贫困村的“空心现象”,在李君——这位放弃了城市里的高薪回到农村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干部看来,并不是需要所有年轻人回到农村。一个村有15%-20%或者30%比例的年轻人回去,另外一部分人实现到城镇化的进程。40年前改革开放,当初下海摆摊的人都发了财,现在农村的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只要你有眼光,看到农村的发展机遇,他敢于吃螃蟹,都有机会的。现在来看可能会存在“空心化”的问题,但过再过十年二十年,农村一定会成为让人向往的地方。
实际上,在中国脱贫攻坚的路上,返乡的不仅有年轻人,也有事业上颇有建树的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村委会主任向长江2014年回到家乡竞选村主任,并立下了“苦干三年确保脱贫”的“军令状”。向长江说,他回到村里后,村里都是老人带着孩子,有时候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两年都不回家。为此,他鼓励在外面打工找不到事做的人一起回来搞产业建设。2016年底,向家村95户218人全部提前脱贫。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村委会主任向长江 摄影:杨琼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这个梧桐树实际就是我们的产业。只要我们把产业做强做大,既能留住他身,又能留住他心。未来的农村就是你想去的地方!
猜你喜欢
◆
◆
◆
编辑: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