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保护绿水青山 重现“水城”风貌

移动版    时间:2018-03-24 02:00

    春分时节,踏青伊始,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东寨港和羊山湿地成为市民出游的首选。有如此优质的湿地资源,离不开海口持续加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海口扛起建设美好新海南的省会城市责任担当,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

  “近郊饶沃,品物赡博,七水渥野,一江护郭,疏瀹沟洫,渟滀湖泊,环带村邑,襟接阡陌”,辞赋细致描述了海口“水城”风貌。面对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海口从实际情况出发保护修复湿地,打造国际示范意义的“湿地之城”。

  与湿地共栖  生态智慧文明延千年

  海口湿地类型独特多样、环境质量优良,数千年以来,在这片热土上生活劳作的先民与湿地共栖、与城市共生,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极具生态智慧的人类文明。

  海口的湿地分布非常广泛,东南西北中全域都有分布。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表明,全市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4个湿地类及11个湿地型,有湿地资源29093公顷、湿地率达12.7%,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19200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66%,人工湿地5193公顷,河流湿地4535公顷,湖泊湿地165公顷。

  海口有湿地脊椎动物514种、占全国22.23%,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原鸡、褐翅鸦鹃、小鸦鹃、领角鸮(肖)、黑翅鸢(渊)、虎纹蛙等6种;有湿地维管束植物439种、占全国的20.31%,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水菜花、水蕨和野生稻以及濒危植物水角,其中的水菜花和水角号称“中国只有海南有,海南只有羊山有”,目前仅见分布于琼北火山熔岩地区。

  这里,是红树林的王国。有着中国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红树林,被称为“中国红树植物基因库”,在中国的海岛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其中,有红树植物27种、半红树植物10种、红树林伴生植物29种,占全国红树林植物的90%。每年到此越冬的鸟类超过数万只,其中白鹭最高峰时达2万只左右。

  这里,有着水火交融的湿地文明。在一万三千年前,位于海南岛北部地区的琼北火山群完成了最近一次喷发,造就了现在全国唯一的热带火山熔岩地貌,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羊山火山熔岩湿地。羊山湿地涵括了淡水泉、河流、洪泛区、沼泽、湖泊、池塘、水库等湿地类型,堪称“湿地博物馆”。

  这里,有着鲜活的湿地人文传统。在红树林种植区域,自古从官方至民间,都有公文、碑帖等形式的规定或约定来约束村民行为,是海口人民的文化传统。演丰镇边海村委会林市村发现的距今已有228年的村志中,有保护红树林的“保林十诫”;三江镇发现的官府禁令保护红树林的石碑立于1845年,距今已有172年。羊山地区湿地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热带滨海区域火山熔岩地区的自然-文化遗产综合体,有1200年历史号称海南“都江堰”的塘陂-水坝-自流灌渠系统;融水利、灌溉、通行、水生生物生境于一体的火山石蛇桥;当地百姓自古沿用的水环境净化系统火山石多塘-沟渠;儒本村400多年历史的四眼井、遵谭镇“六神庙”前的让升井(珠崖井)等火山石古井系统,充分展示了羊山的生态智慧。

 

  立法立规  划定湿地保护生态红线

 

  海口是依河傍海、逐水而立的城市,是由南渡江流沙堆填而成的,从最早的几个小沙洲慢慢围起了城……经历了从水多地少到填水造地,到水地均衡,划分成水昌、水败、水起三个时代。

  “‘水昌时代’让海口的水运昌盛了千年,曾经的‘白沙津’作为宋代最大海上贸易港口,见证了海上丝路的兴盛;如今已经到了‘水起时代’,人们经历了从生存需求意识到生活品质需求意识的转变,重拾城市之水的宝贵。海口城市发展史与湿地、水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陈松说。

  近年来,针对全市湿地资源现状和保护需求,海口深入贯彻落实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从2016年底开始,全市上下树立起城市更新观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开展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国际湿地城市”。为此,海口成立了“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关于成立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海口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和《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得到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充分肯定,相关做法被转发全国林业系统学习借鉴。

  为了保障全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顺利实施,设立了市区两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在市林业局加挂“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局”牌子;组建了以院士为主任委员的“海口市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撑;热心湿地保护的人士,在海口登记成立了“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为海口湿地保护修复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

  海口还加快立法保护湿地,在梳理总结2014年3月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执行情况的基础上,于 2017 年7月3日审议通过了《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于2017 年9月1日审议通过了《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

  “《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已完成调研起草工作,计划于2018年6月完成人大审议工作。上述法规的颁布实施,为依法治湿提供了法律保障。”陈松介绍,据此,海口将在全省率先公布10个市级重要湿地名录和11个区级重要湿地名录;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和湿地生态状况等指标纳入《海口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方案(试行)》;强化湿地资源监管,明确要求建设项目立项时,要查询是否占用到湿地资源。

 

  规划引领  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

 

  为科学规划全市湿地保护修复,去年12月,海口邀请了国内知名的湿地规划设计团队编制《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17-2025年)》,这是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编制的,也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第一个区域性的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

  “根据该规划,我市将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其中五源河和美舍河湿地公园已入选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名单,海口有了‘国家级’湿地公园。”陈松告诉记者,五源河湿地公园的出海口示范段已初具成效;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建成全国最大的八级梯田湿地,首次实现在中国城市内河以生态再造方式成功种植红树林。

  海口将潭丰洋土整项目部分用地范围,调整为规划建设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保留近万亩火山熔岩湿地,在此基础上以生态理念来统一优化设计,将潭丰洋打造成既符合生态要求的示范性土地整理项目,又达到保护湿地资源的目的。目前,正在梳理完善《潭丰洋土地整理与湿地保护利用协同共生优化方案》,并启动编制潭丰洋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优先规划设计重要点位。

  海口最大的两块湿地就是东寨港和羊山湿地,它们是城市的“肾”和“肺”。“一直以来,海口在保护这两块湿地上都主动作为、下大工夫。”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辜绳福介绍,近年来,海口强化规划控制、推进立法保护,完成了《海口市环境总体规划大纲(2013-2030年)》和《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划定生态红线;此外,海口还加强保护区周边镇区的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生态环保规划及衔接,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我们主动邀请中国林科院、中山大学等业内专家学者开展生态研究与攻关,为生态修复准确提供技术依据;对症下药、循序渐进,采取清理死树、开沟排水 、围堰起垄、插种移苗等综合立体方式,成功修复红树林1831亩。”

  为了保护羊山湿地,海口积极构建羊山生态智慧体系。2017年上半年,海口聘请了国内知名湿地规划编制团队对羊山湿地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海口市羊山湿地保护修复专题调研报告》,为羊山湿地开展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17-2025年)》中首次创新性提出了编制羊山湿地多用途管理区规划,建设羊山湿地多用途管理区,填补了多用途管理区这一保护形式的空白。

  “我市湿地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充分结合湿地绿色资源和文明生态村文化等,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湿地产业、开展生态旅游活动。”陈松举例道,龙华区龙泉镇涵泳村的千亩荷塘让当地村民增加超过1500万元的收入;秀英区永兴镇的“冯塘绿园”,每年给每户村民带来2万多元收入;美兰区演丰镇依托红树林湿地资源大力发展湿地民宿体验,年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次。“这样不仅能实现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丰收’,也将助力海口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建设,加快向‘国际湿地城市’迈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680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