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第三方影像中心很火爆,投资第三方影像中心需冷静。在“千亿蛋糕”的美丽童话下,第三方影像中心发展面临地方标准未落实、投资落地盲目、对标公立存在法律冲突等诸多问题。
伦琴医疗董事长冯晓源坦言,他不认同第三方影像中心市场超千亿的“资本童话”,比起赚钱,他更希望自己所做的第三方影像中心回归医疗本质,集中基层影像需求增量,而不是依靠公立医院“超负荷”影像需求“坐收渔利”。
全文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如果本文对您有任何启发,欢迎点击文末评论。
2017年,国家批准设置的10个独立医疗机构中,热度最高的莫过于第三方影像中心,这股热劲一直蔓延到了2018年。
2018年1月31日,一脉阳光医学影像宣布获得4亿元B轮融资。几乎同期,同心医联宣布完成C轮融资继续开拓第三方影像中心业务。第三方影像中心领域几乎是“百舸争流”局面,36氪发布的一份医疗影像行业研究报告预测,目前第三方影像中心市场“蛋糕”已超600亿元,更有人大胆想像三方影像中心市场纵深超千亿。保险、互联网、地产、医疗企业等各路资本纷纷杀入第三方影像中心的火热“赛道”。
但热度背后却存在隐忧。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获客难,“美味蛋糕”存在“玻璃橱窗”。
近期,伦琴医疗董事长冯晓源在接受财新健康点记者专访时也表示,“独立影像中心存在千亿市场规模”为伪命题,现存独立影像中心模式存在着“地方标准未落实、投资落地盲目、对标公立存在法律冲突”等问题。
◆◆◆
标准虽出但存“玻璃天花板”
据介绍,伦琴医疗为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影像医生集团和影像医疗科技公司,其平台上聚集了一批上海知名放射学专家,创始人冯晓源教授曾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华放射学会第十三届主任委员,并担任过上海华山医院副院长兼放射科主任,是国内外知名的临床放射医学专家。
2017年年末,伦琴医疗宣布获得总部位于深圳的创投机构分享投资数千万元首轮融资。融资完成后,伦琴医疗也开始布局第三方影像中心业务。冯晓源在采访中分享了伦琴医疗在第三方影像中心业务上的布局思路。
第三方影像中心这波“热潮”的起点是2016年8月12日CFDA出台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下称“试行标准”),这一试行标准在国家层面上确定了独立影像中心的配置要求。
而冯晓源表示,国家层面在开始阶段设置高标准是合理的,地方标准本来也是参考国家标准设置的,可以完全一样也可以不同,但麻烦的是独立影像中心地方标准迟迟不出台。他讲到,江西、浙江等省份已经出台了地方独立影像中心标准,但是上海一直没有出台具体的标准,这使得上海在2013年后至今未有一家独立影像中心拿到牌照。
除去地方标准不落实带来的“玻璃天花板”以外,专家资源也是独立影像中心发展的一大瓶颈。以互联网公司为例,冯晓源表示,BAT虽然能够通过资本撬动影像方面的专家资源,但是很难保证专家的忠诚度,专家以个人名义进驻A平台,也能因高回报进入B平台,这意味着平台很难长期保留住这些专家。如何能长期留住专家是独立影像中心发展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投资规划也是一大问题。冯晓源讲到,相当多资本在进入到三方影像领域之后就号称要开上百家、上千家的独立影像中心,这不符合医疗本身的规律。相比而言,伦琴医疗更愿意在考虑需求之后再布局独立影像中心。
◆◆◆
基层社区1%影像需求过低
“做独立影像中心需要布局在有需求的地方,现在的独立影像中心很多是在做‘存量’,这个本质上是在和公立医院争夺客源。而我们想做‘增量’的需求,这更符合医疗的本质。” 冯晓源说到。
实际上,放射影像科在医院中属于医技科室,病人通常需要在门诊完成初步诊断之后才会明确需不需要进一步进行影像检查。因此,如何获客便成为第三方影像中心发展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现在有些独立影像中心建在三级医院旁边,或者说一些公立医院的影像中心直接由独立影像中心托管了,这就是我讲的‘存量’需求,这种投入收益回收起来比较快,但并没有达到设立第三方影像中心的目的,即更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我们希望在存在需求,但是影像服务、设备、人员水平跟不上的地方布局独立影像中心,这就是我讲的‘增量’需求。”
具体来说,伦琴医疗强调的“增量”需求有两个入口。首先是基层社区,伦琴医疗曾经对上海五个社区的社区医院影像需求情况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社区医院一天就医的病患中仅有1%会使用到影像检查方面的服务,而三级医院则平均在10%到15%。
“就社区来讲,它确实没有那么大的影像检查的需求,1%太低了。”冯晓源讲到,“很多病人考虑到去大医院的时间成本就选择不做影像检查,其实如果在当地有完善的影像设备、好的影像医生,他在当地社区就能解决这些需求。”
基层确实是影像检查的价值“洼地”。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2017年8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就表示,新增加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五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一大原因就是想通过集中设置第三方或者二级以上医院的相应资源,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基层影像需求虽然客观存在,但想要实现却有一定难度。冯晓源表示,要实现基层社区影像需求需要做很多工作,病人不愿意在社区医院做影像检查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因为设备配备不好,也有可能因为影像医生本身水平不高缺乏相关的意识,这些问题不是投资就能解决的,需要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甚至需要水平更高的医生远程会诊去赋能。
△图片来源:dribbble.com
◆◆◆
以不同模式与公立和民营医院合作
比起基层社区,另一‘增量’需求入口即民营医院似乎更加容易实现合作。然而,目前相当数量的独立影像中心选择和公立医院以托管、共建的方式开展业务,而冯晓源则表示这种做法存在相当的风险。
“托管公立医院影像科的方式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相当于把体制内的资源导到了体制外。近期出台草案的《基本医疗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规定禁止政府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虽然法律没有最终通过,但是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叫停这种托管模式。长期来看,这种托管模式难以持续。所以探索与公立医院的有效合作,从提升影像科的学科建设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着手可能是我们着重要做的。”冯晓源说。
伦琴医疗则选择与民营医院合作,合作基于合同展开,以回避与公立医院合作时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民营医院现在迫切需要转型,转型中影像科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比方说一家民营医院外科实力非常强,但是影像科实力不够,对于一些病例的基础判断都做不好,一定会拖累医院整体的发展。但现在民营医院在影像科方面既缺专家资源又缺建设、运营和管理经验,这中间我们能够发挥作用。”冯晓源说。
伦琴医疗已经与英国国际医疗集团(IHG)在2016年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国内高端医疗机构(特别是其中影像科室)的组建和管理运营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同年,伦琴医疗与上海联影医疗建立合作关系,合作建立独立影像中心。冯晓源表示,借助于与民营医院的合作,能形成“医院—影像中心—医院”的业务闭环。但他同时强调,第三方影像中心需要具有独立性。
“第三影像中心必须是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这样出具的报告才具有法律效应,否则只是咨询意见。与此同时,第三方影像中心和民营医院合作时,品牌和管理需要相对独立,不能只充当为民营医院介绍优质专家的中间人。这种关系就像希尔顿酒店输出品牌、服务和管理,房产所有者提供场地医院。”冯晓源说。
基层社区及民营医院的入口看似合理,但落地面对的挑战不小。民营医院多而不强,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末,民营医院数量达到了1.8万个,占到了总数的60%,但诊疗人数上公立医院仍然占了86.42%,与民营医院合作能否带来充足客流存在疑问。其次,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医学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30%,而医师的增长率只有4.1%,影像医师非常缺乏。伦琴医疗的专家团队虽然很有实力,但我们同样面临合作扩大规模后人才紧缺的现象,也需要尽快解决人才获取和培养的问题。
“我们的主业是想做影像医疗方面的服务,但是我们现在是影像培训、科研及医疗多线发展,最近我们还拿了科技部独立影像中心方面的科研项目。这样处理一方面想像空间大一点,同时以目前的发展速度和条件来说,影像医疗还没法单兵作战。最终哪一块能够出成果,我们也都需要有耐心。” 冯晓源说。
本文首发于财新健康点caixin-life;
联系作者微信:Songwazi9591;
投稿方式:healthpoint@caixin.com;
季敏华|责编
热门阅读:
我们坚持并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授权请联络健康点管理员Jack;
工作微信号: Jackzhao360
商务合作:
北京 Fiona 18612891987
上海 Leslee 1360124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