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精细修复好生态 浓浓乡愁“最海口”

移动版    时间:2018-03-31 00:01

   精细修复好生态 浓浓乡愁“最海口”①东湖边建起别致的休闲凉亭。精细修复好生态 浓浓乡愁“最海口”②东湖美景。③东湖休闲栈道。 ④东湖改造让市民能离湖面更近。⑤变电室墙面覆盖绿植。⑥孩子们在湖边石板路奔跑。     走进三角池片区,有随处可见的大叶油草,吐露芬芳的三角梅和高大挺拔的椰子树。再往远看,碧波荡漾的东西湖畔尽是一派绿意盎然。“湖边漫步,仿佛人在画中游。”眼前的鸟语花香,让市民韩明宇流连忘返。

  身处老城区,三角池片区历经岁月洗礼,满是“伤痕”:杂乱的灌木,浑浊的湖水,裸露的黄土,坑洼的地面……曾是周边居民的“闹心地”。海口在环境综合整治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精细化提升园林景观,激发老城区的活力,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画卷正缓缓展开。

  

  取舍之道:通透见水湖心岛

 

  夕阳西下,一地暖黄,碧波染上一层暖色。抬头望去,水鸟在湖面振翅飞翔,圈圈涟漪,荡漾着水中央绿意浸染孤岛的倒影。“美极了,就像一幅和谐泼墨的山水画,绿意盎然,生机勃勃。”3月29日,在东湖边远眺的市民陈苗,凝望着这迷人的风景不由得感叹。

  身处闹市区的湖心岛,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是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因其景色秀丽、造型别致,一度成为城市地标,游人经常可在明信片中见到它的身影。“多年来,湖心岛处于无序利用的状态,杂草丛生,脏乱差现象严重。”陈苗回忆,那时因为岛上比较隐蔽,成为城市管理的“死角”。

  在沧桑岁月洗礼下,岛上的景观也存在“硬伤”。“站在岛上,很难看到湖水。”说起以前的景象,徐丹丹既感受这个小岛的独特,也为它的杂乱感到可惜。徐丹丹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一名景观设计师,也是三角池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园林景观提升项目的设计者之一。

  “规划设计,调查先行。”2017年徐丹丹第一次走进湖心岛,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色和为数不多的破败的房子,缺乏打理的灌木仿佛在岛和水之间划下了清晰的分界线,在岛上靠近湖边一侧,只能透过灌木的缝隙看到小块状湖水。

  “能保留的尽量保留。”徐丹丹在走访时发现,岛上还存在许多老树,长势茂盛,在设计和施工图上,这些树都被醒目地标出,并被妥善地保护下来,只是将那些杂乱的长势较差的小树进行了移除。“老树是扎根湖心岛的‘老居民’,也是岁月沉淀的印记,保护好它们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

  “原先园林景观最大的问题是不通透。”徐丹丹介绍,在移除必要的灌木,清理出足够的作业面后,首先根据岛上地形进行改造,将原先平坦的地面顺势改造成有一定起伏的地面,随后广泛种植本地树、花、草,打造通透简约的园林景观。

 

  改造之道:好看实用“海绵路”

 

  在三角池片区环境综合整治中,东西湖水重现清澈,湖心岛焕然一新。环湖的市政道路在改造升级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修复坑洼路面,因地制宜采用透水材料,让改造后的道路“好看又实用”。

  3月29日,记者沿着东湖路一路走过,原先坑洼不平的路面铺上了黑色沥青,划上了清晰的交通标识,许多电动车有序行驶在新建的3米宽的非机动车道上。“这次改造,我们采用高质量透水混凝土,精心养护,实现非机动车道的海绵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所工程师申彬利说,相较于传统的密实路面,透水路面在遇到集中降水时,雨水能快速渗入地下,补给城市地下水资源。

  申彬利表示,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建筑物等不可渗透地表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容易陷入水泥城市窘境,能大量吸水、蓄水的“海绵体”严重不足。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排水主要依靠灌渠、泵站等设施,而此次三角池片区道路优化工程引入“海绵化”和“精细化”理念,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设计、施工、植株的购置等方面,充分结合海口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功能需求、景观效果及建设成本,使道路建成后能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记者了解到,为狠补城市短板,三角池片区在道路改造时推广透水铺装材料,新型材料本身的多孔隙特性,为其过滤净化雨水、存蓄滞留雨水、消纳周边雨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东湖路人行道改造采用透水砖进行铺装,人行道树池石、绿化带花代石建设标高将与路面保持一致,遇到降水时,雨水可以汇入绿化带,对雨水进行消纳和吸收,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园林景观提升上,着重考虑水生态系统,海绵化改造是突出特点。”申彬利介绍,在东湖路、博爱南路等道路改造时,多点布设下沉式绿地,在人行道路缘石每隔一段距离开小口,方便雨水顺势流入。存蓄在透水铺装内部的雨水若通过收集系统进行收集,可以得到大量的优质水源,既能够增加本地水资源可用量,又能够减少雨水净化处理的措施,降低投资和运行费,为城市提供更多的替代水源。

  “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改造细节,打造‘会喝水’的市政道路。”申彬利表示,三角池片区改造广泛运用透水材料,可以帮助消纳周边不透水硬化面积产生的径流,起到控制区域雨水径流的作用,既为城市景观布局提供宽松的规划条件,又能够达到削减径流,截污减排的目的。雨天时,路面上的水会沿着路缘石边的过水口,流入蓄水沟下渗储存,避免道路积水。晴天时,蓄水沟里的水可以灌溉绿化植物。

 

  修复之道:本地特色留乡愁

 

  “海口又称椰城,椰子树在城市绿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凸显城市热带风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设计师盖若玫说,本着“节约成本,简约大方”的原则,在三角池片区中大量种植椰子树,提升片区品位和形象。

  盖若玫介绍,在前期实地走访时,三角池片区绿化带建成时间已超十年,大部分灌木已老化,出现枝下裸空现象,也成了黄土裸露的地方。此次园林绿化改造,主要是对老化的灌木进行迁移与清理,以及海绵化调整地形,补植凸显海口城市风貌的主基调树种——椰子树,铺植便于管养且成本较低的本地草——大叶油草,同时,广泛种植三角梅。

  “原先的三角池片区,尤其是东湖边,杂乱的灌木不仅遮挡了人们看水的视线,也让整个公园显得封闭不通透。”盖若玫说,我们通过因势造型,重新梳理布局园林绿化,让整个公园更加宽敞通透。同时,充分运用海绵城市雨水自然渗透理念,在绿化带中大面积种植大叶油草,这种本地草具有生命力强和节约资金成本等诸多特点。绿化带承担大部分调蓄雨水功能,雨水经由绿化带下渗入土壤,可作为地下水的补充,而绿化带内耐阴、耐踩的大叶油草,既美观也加快雨水自然渗透。

  有清水畅流,公园才有活力。施工方重点做好水文章,将原有的硬质驳岸拆除,建起生态护坡,同时,修建宽3-5米、长近500米的滨湖绿道,让人们更好体验水生态的魅力。“亲水平台,让人和水的关系更加融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盖若玫说。

  三角池片区改造时,在公园的不同方位新增了3个公厕,在沿湖和靠近路边建成多个小游园,包括2500平方米的三角池广场、2400平方米的三角池东侧广场以及1000平方米的玉兰驿站广场,并安装完善了座椅、廊架等休闲设施,让人们的休闲更加舒适。

  “以市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尺,打造休闲海口游和市井文化圈。”项目代建单位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天蒂介绍,三角池片区综合改造,通过生态修复、水体治理、环境品质提升,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让好生态留住“最海口”的乡愁味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68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