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南省总体规划施行: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纳入规划蓝图

移动版    时间:2018-04-07 20:09

城镇化发展目标:坚持把全省作为一个大城市统一规划,优化全省城镇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以生态文明、全岛同城、区域一体、梯度推进、城园互动、产城融合为指导,促进两极地区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及乡村的就业吸纳能力和收入带动能力,促进就地就近城镇化,有序推进全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乡村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的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实现全省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省城镇和乡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人口总量预测。按照国家有关规范,预测2020年海南省常住人口为1084万人,2030年为1268万人。

城镇化水平及规模。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城镇人口约650万;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城镇人口约887万;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个特色产业小镇,2030年将所有建制镇建成特色产业小镇。

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实施路径:优化省域各类资源要素配置,突出重点、差异引领,形成以南、北两极一体化发展区为全省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核心,以其它设市城市和县城镇为支撑,以特色产业小镇为基础,以旅游度假区、产业园区为补充的城镇化实施路径。

两极引领。采取“区域一体”模式,加快发展海澄文一体化发展区和三亚—陵水—乐东—保亭一体化发展区,成为引领全省城镇发展的南北两极。

多点支撑。采取“内涵集聚”模式,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城市和县城镇集聚,提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夯实城市和县城产业基础,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就地就近。采取“特色引领”模式,高水平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小镇,作为推进海南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和农业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载体,有效吸纳本地农民就业、改善民居生活、吸引外来消费。支持建设美丽农(林)场,将农(林)场场镇和作业区、生产队建设纳入统一规划,推动农(林)场场部与所在市县镇墟优化布局、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产城融合。采取“协同联动”模式,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园区、旅游度假区建设、就业转移人口集聚相统一,以城镇为基础承载新型工业化建设、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以产业为支撑驱动城市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实现城镇与旅游度假区、景区、产业园区的融合互动。

城镇空间结构:全省构建“一环、两极、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环”即依托环岛高速铁路、环岛高速公路、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形成串珠状城镇空间环,是全省城镇化的主体空间。“两极”是指海口、澄迈、文昌一体化的琼北综合经济圈和三亚、陵水、乐东、保亭一体化的琼南旅游经济圈。“多点”是指依托田字型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加快特色产业小镇和其他县城镇、建制镇及美丽乡村建设。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全省形成“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特色产业小镇”四个规模等级构成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城镇职能结构:重点城市主导职能。以两大一体化发展区作为省域中心城市,承接国家重大战略功能、强化省域综合服务和战略性产业功能;以两大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海南省东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强化专业化职能;以九个县城中心镇作为片区发展重点,作为县、市域公共服务和特色产业发展节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特色化职能。

特色产业小镇。依据资源禀赋条件、历史文化及产业等发展特色,按照“一镇一品、各具特色”的原则,将全省特色产业小镇分为五种职能类型:旅游服务型、民俗文化型、工业物流型、海洋渔业型、特色农业型。推动特色产业小镇差异化发展,扩大本地人口就业渠道,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城镇基础设施:城镇交通。积极贯彻公交优先发展的理念,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公共交通在机动化出行中的优先作用,引导小汽车的合理使用。

城镇给水排水。城镇供水普及率、自来水质合格率、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回用率在现状基础上逐年提升,逐步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城镇能源利用。省域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实现220KV电力系统全覆盖,县城中心镇实现110KV电力系统全覆盖,特色产业小镇实现35KV电力系统全覆盖。2020年实现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滨海城市中心城区的管道天然气供应;2030年实现全部县城中心镇和部分特色产业小镇的管道天然气供应。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交通、照明、热水等方面的应用。

智慧城市。通过省域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示范试点,构建包含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城市综合体、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教育文化服务、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管理运营平台等多位一体的智慧城市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到2020年,建设约1000个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使其成为人居环境适宜、低碳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带动海南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六、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大力提升热带高效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重点发展的十二类产业:旅游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油气产业,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

旅游产业。重点发展海洋旅游、医疗旅游、购物旅游、会展旅游、文体赛事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房车露营旅游和特色城镇旅游。全省形成“一岛、两极、两区、六组团”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重点提升南繁育种,发展天然橡胶、巩固发展冬季瓜菜等种养殖业、加快发展热带水果,推进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和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农业金融保险等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

互联网产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游戏动漫和服务外包等应用服务产业,大数据、研发设计、数字内容、物联网和卫星导航等平台支撑产业和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等互联网+产业。

医疗健康产业。重点发展特许医疗、中医药健康服务、健康养生、健康保险、中医药种植及产品研发应用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

现代金融服务业。通过壮大市场主体、增加信贷资金、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用好保险红利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推动地方金融创新等措施,提升海南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

会展业。大力发展会奖旅游,积极引进国际性会议、协会和大公司年会,在旅游购物、海洋旅游、健康医疗、互联网产业、特色高效农业、航天产业等方面培育一批国际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的展会。

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通道建设、完善物流网络、创新物流模式、整合物流资源、培育壮大物流企业,重点发展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保税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和城市共同配送、农产品、医药冷链物流。

油气产业。重点发展石油、芳烃、尿素、甲醇等化学原料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学制品产业和能源交易产业。

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中医药、黎药、南药;医疗设备等产业。

低碳制造业。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新能源新材料业、新型网络制造业、游艇制造和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

房地产业。重点发展棚户区改造改善本岛长居型居住地产、经营性旅游地产、度假旅居型地产、商业地产。建立持续稳定健康的房地产产品供应体系与住房保障体系。

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重点培育高新技术、特色娱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节庆会展产业、影视制作产业、新媒体与创意产业、体育休闲产业和对外文化贸易产业。

省级重点产业园区类别。根据产业发展规划,资源和区位条件,结合现状建设和远景规划设立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包括旅游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及信息产业园区、临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和健康教育园区共六类产业园区。

七、基础设施(五网)

1、路网:任务目标。推动全省“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系统”的一体化互联互通。

进出岛交通设施:

航空:形成“南北东西、两干两支”的机场布局。

港口:推进“四方五港”建设,整合全省港口资源。

铁路:改造升级现有粤海轮渡设施;力争开通动车轮渡,实现海南高铁与全国高铁联网。

海南省总体规划施行: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纳入规划蓝图

海南岛综合交通规划图

岛内交通设施:

铁路及城市轨道。形成以环岛高铁为主骨架,既有西环铁路为辅助,地方专支及特色铁路为补充的铁路网格局。

干线公路。形成以“田字型”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三纵四横”国省道为主干线、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及其它国省道为补充的干线公路网络。

旅游交通设施:

邮轮、游艇及内河旅游设施:重点打造环海南岛游船游线、三沙邮轮旅游线、环南海邮轮旅游线。开发南渡江、文昌河、万泉河以及三亚河的内河旅游航运。

旅游公路。建设环岛滨海旅游公路,串联全省主要滨海旅游资源。

2、光网:任务目标。按“一年补短板、三年达先进、五年要领先”的目标,实现我省网络强岛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

三网融合。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工程,开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网基站和通信线缆通道的共建工作,打造“数字海南”。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68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