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从粗放到精细 农村改厕改出新面貌

移动版    时间:2018-04-14 00:00

    在海口农村,“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的旱厕曾遍布角角落落,伴随了无数代人的生活。但随着近年我市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昔日的“露天坑”正逐渐被“水冲式”取代。市爱卫办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家庭卫生厕所170321户,普及率93.58%。

  “以前村子里到处都能见到粪便,不光味道熏人,引来的蚊虫也容易招病,现在这厕所用着舒心,看着顺心。”整齐敞亮的瓷砖贴面,抽水马桶、热水器、洗手盆一应俱全,琼山区甲子镇新昌村委会弄昌村的贫困户陈显昌家的卫生间和城市家庭并无差别。“现在上厕所,冬天不冷,夏天不臭,好太多了!”陈显昌说,这几年作为精准扶贫对象,政府和帮扶单位为自家办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儿,改厕就是其中之一,家里装了冲水式便坑,用完按钮一按,水一冲,方便又干净。而在镇村的倡导下,左邻右舍不少都自发改厕,提高了生活质量。

  “厕所革命”的根本是将旱厕改为冲水厕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拥有9万多农村人口的海口市就以主要建设公厕的农村改厕为抓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992年,由市财政拨付每间公厕2万元,统筹安排,共建设农村水冲式公厕60多座,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有公厕,初步改变了使用无卫生厕所和野外便溺的不卫生不文明习惯。

  但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的健康和环境意识较低;公厕远离住宅所导致的使用率低,以及缺乏管理导致的公厕运转难以为继,成为了农村公厕不宜推广的三大“拦路虎”。

  1994年,市委市政府针对存在问题,组织开展了户厕建设与改造。一方面市政府组织各职能部门,以自然村为单位,定点帮扶改厕,驻市部队官兵和机关干部从人力上给予支持,挖掘三级化粪池,另一方面定点帮扶单位根据情况提供一定的扶持资金,不足部分由村委会或经济社从征地集体提留款中支付和农民自筹。虽然当时户厕卫生标准还不高,但2002年,全市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了97%,名列全国前茅。

  2004年至2008年,农村改厕工作纳入财政预算规划,中央转移支付列入专项改厕项目,重点是血吸虫流行地区;2009年至2014年,农村改厕列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改厕项目,每改厕农户得到的补助由300元增加到900元。2014年至2017年,中央和省里停止财政补助,海口市、区两级财政仍然保持补助每户900元,2018年农村改厕补助每户增加到1600元。期间,市爱卫办研究开发出“农村改厕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真正做到全市信息化管理农村改厕工作,在全省率先实践农村改厕信息化管理。

  如今,我市各地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建设完整下水道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式等类型卫生厕所,让农村面貌和家庭卫生状况发生了喜人的改变。在实践中,各地还创造性地将旱厕改造工作与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相结合,强力推动。不仅如此,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公厕规划建设,赢得群众一致“点赞”。

  小厕所关乎大民生。当下,“厕所革命”正席卷山乡,过去简陋、脏乱的旱厕变成如今干净、方便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海口市爱卫办主任周文雄告诉记者,我市将以区为单位,开展农村改厕大普查,通过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国家标准加强技术培训,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在不增加农民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提高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全面完成《海口市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2016—2030发展规划》提出的工作任务,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健康村镇建设协调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68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