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除了半夜敲木头,古人这些防火“妙招”一定要见识一下!

移动版    时间:2018-04-18 08:57


撰文/婵玉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天干物燥, 小心火烛” ,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出现这样的一句台词, 目的是警示人们小心火灾。


但你知道吗?除了大半夜敲木头,古人防火的花样还有很多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火与中国文化


古人们对火可以说是又爱又恨。我国古代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天气干燥时极容易起火。


在没有自来水管、高压水枪和消防车的古代,对火灾的预防是十分必要的。在各种古装剧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有打更人边走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个场景并不是导演和编剧的想象,而是有据可依。


《周礼·天官》中记载,到了每年春秋两季,掌管宫内用火安全的宫正都要摇动木铎,提醒大家注意防火。


古代的中国人信奉神明,因此会在建筑物上放置厌胜之物(“厌”字此处念yā,通“压”,厌胜是指旧时汉族民间一种具有迷信色彩的避邪祈吉习俗),祈求神明保佑人们不受火灾的侵害,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紫禁城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紫禁城里的大殿就会发现,在每座大殿的屋脊两端都有一组对称的龙形装饰,在建筑学上称为“正吻”或“大吻”。这实际上是一种叫“蚩尾”的神兽,“水之精,能辟火灾”。


古代房顶屋脊上少不了蚩尾的身影,古人相信这种神兽可以辟火


在大型建筑上安放厌胜是古代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过这种设计也不过是古人的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据记载,雕刻了无数蚩尾神兽的紫禁城还是常常发生火灾,截至1949年,紫禁城共发生过大大小小73次火灾,其中供皇帝上朝、大臣觐见用的太和殿先后被烧过4次。



古代的消防科学技术


即使做了很多预防,有些火灾也无可避免。在一次次的失火、灭火实践中,我们的祖先逐渐总结和创造出了消防科学技术,其中很多在世界范围内都长期保持着领先地位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690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