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硬件软件双推进 秀出教育好英姿

移动版    时间:2018-04-25 08:01

     风是四月的魂,活络天地,勾连四海。教育是秀英的风与灵,连接着秀英的现在与未来,与秀英的发展息息相关。秉承着“风应该处处飞花、教育应该散入城市基因”的理念,秀英区教育局内外兼修,至今,全区已有8所学校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秀英区教育局一方面在“人”上做文章,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为“软实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秀英区教育局在“模式”上下功夫,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开展“一校一特”和“一校多特”的特色建设活动,秀英教育的“羽翼”日渐丰满。

 

  学校说:

 

  教研氛围更浓,越发重视对老师的培训

 

  近几年,秀英区教育局十分注重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教育内涵的提升,大力实施“4培养3项目”工程。培训面的拓展,培训形式的丰富,培训内容的深入,都让老师的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不仅如此,课题研究的全面开花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使得学校学术氛围更加浓厚,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从2013年起,秀英区启动“2013-2018年小学校长暨骨干教师基地培训”项目,依托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二十七小先进管理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创设学习平台,加大组织区内中小学骨干教师分期分批赴上海优质学校学习研修的力度。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经进行了7期,共培养了62名校长(骨干教师)。

  在“修德、扬德、促德、行德”方面,秀英区下足了功夫,使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区各校认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有效增强了教师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学习宣传身边优秀教师等活动,掀起了人人争当师德先进的热潮,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境界。

  为了促进全区教师的全面发展,秀英区教育局实施“一师一优、一课一名师”项目工程,并且与上海创高教育管理发展中心合作开展“学校改进与内涵发展”项目,充分利用上海教育专家队伍的优势,指导区内海南职工秀英子弟学校、海秀中心小学、永兴中心小学、石山中心小学、西秀中心小学5所学校创新管理模式,探索特色化、内涵式的办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执教、教研等能力,致力于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优秀教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全区各校均在教研方面下了真功夫,并取得了瞩目成效。2018年,二十七小的教学成果《“133”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荣获全省一等奖,这也是二十七小继2014年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后获得的又一佳绩。

  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提升方面,海秀中心小学吴佼虹也有同样感受。她认为,这几年来,秀英区教育局越来越重视教师培训,学校在教师外出培训上也给予了大力的经费支持。“我们之前去过南京、上海等城市学习前沿教育理念,这对我们的教学改进有了很大的帮助。通过培训,学校的教研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了。”吴佼虹说。

  老师说:硬件设施更完善,人文关怀凸显

  谈及秀英教育的发展,区里的老师们都表示,学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设施设备的升级打破了教学的时空局限,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不少老师也反映,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比传统单一的黑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探索求知的创新精神。

  对于教学设备的日益完善,海口市长流中心小学有着23年教龄的教师李柱深有感触,“以前,我们都是用尺子、圆规等辅助工具来进行教学的,现在有了电教化设备,方便多了,打开PPT,直接黑板展书就行了。作为乡镇小学,我们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差。”李柱说道。

  目前,全区已建成多媒体教室734间,电脑网络教室48间,配备学生用计算机3304台。同时,区内依托“互联网+”,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利用二十七小现有的校级平台搭建区级教学视频应用云平台,区属各校的校级平台可接入区平台,通过直播点播的方式分享二十七小的优质教学资源。该举措为全区学校开展混合式学习活动、“翻转课堂”、“在线课堂”、“同步课堂”等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启动,预计到2020年,实现全区内多所农村学校的视频资源将快速、自动地整合到区资源应用中心,形成区域内视频资源常态化共建共享的格局。

  秀英区教育的发展变化,不仅体现在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和课堂教学的改革,更体现在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上。十四中的教师王彩容今年已教书16年,回忆起刚刚步入教育行业的经历,她提到,当时学校的操场还是水泥地,设施相对都比较简陋,而如今,学校操场铺设了塑胶跑道,老师们也人手一台电脑。“学校每年还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工活动,身为秀英的教育工作者,我感觉幸福指数满满的!”王彩容笑着说道。

 

  家长说:艺体教育促进孩子个性发展

 

  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学校教育至关重要,而家长对孩子教育及身心的关注和重视,同样不可或缺。不少秀英区的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赞赏学校开展的各项艺体特色教育,通过参加艺体活动,内向的孩子也变得外向起来。看着自己的孩子变得“多才多艺”,家长们都倍感欣慰。

  这些年,秀英区教育局广泛开展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及科技节这“四大节”活动,全面开展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全区中小学以海南优秀传统文化、合唱进课堂为着力点,大力拓展艺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空间。例如,十四中、二十七小等7所学校陆续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并将戏曲文化引进音乐课堂。课上,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琼剧的基本知识,逐渐学会琼剧的基本表演形式,进一步传承了海南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秀英区各校的合唱水平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以“童声飞扬”音乐教育公益项目为代表,该项目采取为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组建合唱团的形式,通过举办童声合唱音乐会等活动,帮助孩子们在音乐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健康和自信,探索出了一条在农村学校推广艺术教育的道路,向社会大众开放展示乡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发展的成就。

  目前,秀英区共有7所学校成立了“童声飞扬”儿童合唱团,参加了两届童声飞扬乡村音乐合唱节。2015年6月,永兴中心小学合唱团获得海口市艺术节展演一等奖;2015年12月,在中国南方(海口)国际合唱节中,东山中心小学合唱团获得童声组银奖;2016年5月,东山中心小学合唱团走上高校舞台,举办“东山之光”收场乡村童声合唱音乐会;长德学校和海南职工秀英子弟学校合唱团并列获得2017海口市“童心向党”歌咏比赛一等奖……

  一次又一次的喜人成绩,让“童声飞扬”项目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收获了大量好评。如今的童声飞扬合唱团已名声在外,成为秀英区教育行业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了解到,多个学校正在积极开展艺体教育工作,老师们在素质教育方面花的心思更多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对学校的认知更到位,更爱学习了。

  市民李梅的女儿目前就读于二十七小三年级,她告诉记者,通过这几年来的小学教育,孩子的成长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还记得刚送她去读小学的时候,她哭着闹着怎么都不肯去学校,也从不与别的小朋友交流,上课总是坐在最角落的地方。”李梅表示,情急之下,与班主任沟通,共同为孩子制定学习方案。一段时间之后,李梅明显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她不但变得外向了,还经常给我展示在学校学到的歌舞。”李梅感慨道。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孩子不仅在常规学科学习上有了进步,在艺术方面也有了发展,这也体现了秀英教育不仅将培养优秀学子作为发展目标,还将培养多能人才作为既定目标。

 

  学生说:

 

  课堂更生动,课后更丰富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对学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秀英区内,十四中开设文明礼仪课,打造文明校园;海秀中心小学培养国学朗诵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第三十三小将葫芦丝等传统乐器引进课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长流中心小学的足球队、海南职工秀英子弟学校的武术队、东山中心小学的爱乐合唱团、长德学校的QQ农场等,也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是优质教育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基于此,秀英区教育局鼓励各校开发校本课程,以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秀英区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凸显。

  三十三小五年级的学生王津告诉记者,“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利用一些典故或者讲述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把我们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二十七小四年级的学生蒲柏鸿也有同样的感受,“老师在上课时经常讲述不同的故事,让我们带入到课文之中。老师还会列出一个主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精神。。”

  为了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学校会组织学生们到德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做饭,培养团队精神。蒲柏鸿也说道,老师有时会组织大家去参加合唱表演活动,班里还常常开展看戏剧、学国学、绘画、写作等活动来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69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