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海南大学苍鹰支教队9年风雨无阻开展志愿服务

移动版    时间:2018-05-05 00:18

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海南大学苍鹰支教队9年风雨无阻开展志愿服务
“苍鹰”振翅,托起孩子的梦想

  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 本报记者 陈蔚林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佳琪

  海南大学苍鹰支教队和海口市苍西小学的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约定:每周四,队员们都要到学校为他们开启“第二课堂”。

  4月26日,是约好的日子,可天公不作美,窗外雨势由小转大,街道上的积水很快没过了脚踝。

  “还是要去,不然孩子们一定很失望!”披着雨衣,队员们骑上单车向学校进发。当他们挂着一身雨水抵达学校时,早在校门口等着的孩子们就雀跃着跑来,和还来不及脱去雨衣的他们,扑了一个满怀。

  坚持不懈,风雨无阻。支教队指导老师杨智伟说,这8个字就是苍鹰支教队获得“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的“制胜法宝”。

  匠心独运打造“第二课堂”

  杨智伟还记得支教队多年前第一次来到苍西小学时的情景。当时,这所位于海口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发展十分缓慢:硬件条件不好——部分学生不得不在临时搭建的铁皮屋里听课;软件条件也差——没有专职的体育、音乐、美术教师,无法给学生提供专业的美育教育。

  然而,在这里就读的学生大多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几乎是他们培养兴趣爱好、习得一技之长的唯一途径。

  支教队到来后,每个学期初,孩子们都会收到一份表格,可以在百余门课程中选择喜欢的几项,得票数高的课程会出现在本学期的“第二课堂”上。

  “最受欢迎的课程有足球、篮球、滑轮等等。”支教队队长文茜艳告诉记者,这些课程大多是海南大学的选修课,队员们可以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重新编排成小学生易于接受的版本再教给孩子们,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教学成本、提升了教学质量。

  因为独具匠心,这些课程很受欢迎。文茜艳举例,在影视鉴赏这一课程中,支教队邀请留学生同学到校,一边推介其所在国家的经典影片,一边介绍该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拉近了原本遥远的国度与孩子们的距离。

  多管齐下提升专业化水平

  这种“点单式”服务模式,是支教队多年探索得来的经验。

  2009年苍鹰支教队刚刚组建时,队员们怀着一腔热情去某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没想到却被老人拒之门外:“你们来搞志愿服务,还不如直接送油送米。”后来,他们向经验丰富的志愿服务团队请教才知,每逢节假,这些老人都要做好“接待”志愿者的准备,有的老人一天要被洗好几次脚,有的老人一天要被剪好几次头发,倒不如冷下脸来图个清静。

  于是,后来每每计划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都会特别注重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对第一次接触的服务对象不仅事前开展调查,还要事后收集反馈,力争达成供需的平衡。

  杨智伟说,支教队向着“专业化”迈进的脚步不止于此。他要求,团队成员必须全员注册成为“海南青年志愿者”并定期接受集中培训,团队骨干必须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参与特殊教育支教活动的队员还要尽可能考取《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等。

  “报考这些证书不仅没有挤占学习时间,还为我们走向社会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文茜艳说,支教队的队员们都说,他们通过“助人”获得了“自助”,通过“乐人”实现了“乐己”。

  悉心打开服务对象心扉

  多年连续不断的支教服务,让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结下了深厚情谊。

  杨智伟回忆,在儋州市东城镇的书村小学支教时,由于当地条件有限,队员们打着大通铺在水泥地上一睡就是十几天。校长很感动,硬是把自家养的鸡隔天一只杀了煮好送来。离开前,队员们特地买了几只小鸡送回校长家:“您帮我们养着,明年我们还来!”

  那一刻,校长的泪水夺眶而出——在生源不断向城市集中的今天,一所又一所乡村学校渐渐被人遗忘、自然消失,支教队的这声承诺给了他坚守乡村教育的力量。

  2009年到2018年,一个又一个散落在乡野田间的小学,就这样被支教队的脚步连成线、结成网。截至目前,队员累计达3000余人的支教队,已经在十余个小学设立了志愿服务基地,定期定点向乡村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农民工子弟等提供服务。

  文茜艳说,通过耐心、悉心的沟通,就连起初反应过激甚至狂躁的自闭症儿童,都渐渐向队员们敞开了心扉。这些孩子,不擅长说感谢的话,只是每次都早早地在校门口等着,每次都远远地目送“哥哥”“姐姐”离开,每次都千叮咛万嘱咐:“下个星期,你们一定还来……”

  坚持不懈,风雨无阻。杨智伟说,这只“苍鹰”不会停止翱翔,它要扇动有力的翅膀,把孩子们的梦想托向苍穹。

  (本报海口5月3日讯)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69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