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今年三季度GDP增速创11年来新高
由于圣诞假期来临,美国部分经济数据提前公布。12月23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终修正数据显示,美国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5%,这是2003年三季度以来最快增速。消息公布后,美元指数升破90,为八年半来最高,道指也首次站上18000点大关。
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年初由严寒天气造成的意外萎缩后,一直保持强势回升势头,全年增长有望接近3%这一突破性心理关口。在世界多数经济体普遍复苏乏力之时,美国经济不仅没有受到拖累,反而展现出较强的韧性,成为发达经济体中表现最好的一个。
背景
世界多数经济体复苏乏力
从全球来看,2014年,各发达经济体均表现不佳:欧洲经济显现低增长疲态,日本经济重新滑入衰退,俄罗斯经济遭受油价下滑和卢布贬值重创。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也面临一定程度放缓。
临近岁末,盘点欧洲经济这一年来的表现,从失业率居高不下、通缩风险、经济接近停滞等来看,欧洲经济仍然处于疲弱状态。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今年前三季度GDP环比分别增长0.2%、0%和0.2%。其中前三大经济体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均表现不佳,德、法经济增长幅度小,意大利则陷入衰退。经合组织预计欧元区今年经济将仅增长0.8%。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尽管安倍内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促进经济复苏,但结果与愿望相违,日本经济连续两个季度下滑,陷入技术性衰退。今年10月份日本个人消费支出同比下降4.0%,连续7个月减少,个人消费支出下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之长,均大大超出日本政府与经济研究机构的预期。由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比原先预计的严峻,日本央行将2014财年经济实际增长率从增长1%下调至0.5%。
美国经济增速这次创11年来新高让美国媒体也很意外,认为这一增速“灼热”。在纽交所交易大厅工作了五十年以上的传奇交易员阿特·卡欣23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这是个“井喷式”的数据。
揭秘
个人消费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此轮反弹的主因是占美国经济总量70%以上的个人消费反弹明显。个人消费支出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1.2%、2.5%和3.2%,是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方。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23日发表声明说,随着实际工资水平连续两年增长,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创2007年以来新高。
今年美国劳动力市场表现可圈可点。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非农部门失业率已从1月份的6.6%降到11月份的5.8%。非农部门今年前十一个月新增就业总人数达265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最好表现。
此外,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14财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降至4830亿美元,为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降至2.8%,为2007年以来最低。
种种迹象显示,美国当前处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部分经济学家甚至担忧,美国不久将迎来经济过热。
风险
美国经济增长将越来越难
由于一些经济增长的来源是一次性的,比如个人医疗开支和国防支出的大幅增长不太可能持续到四季度,因此,有专家预计,二、三季度的超高速增长可能不会持续。
华盛顿智库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布林克·林赛认为,21世纪后几个影响人均经济增长的因素同时恶化,包括劳动参与率、劳动力技术水平、资本深化程度和衡量创新活动对产出促进作用的全要素生产率。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增长将变得越来越难,想再实现稳定增长,推行有利于长期增长的改革将非常关键。
美联储前首席经济学家戴维·斯托克顿表示,明年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于如何避免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来之不易的复苏造成伤害,美联储对此需慎之又慎。他指出,楼市复苏刚刚摆脱2013年的下行波动,美元走强可能伤及出口,货币政策收紧会强化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总体疲软,美国经济不可能对此完全免疫。”
影响
加息将考验
中国货币政策取向
良好形势之下,大多数分析人士预计美联储将于明年年中加息。
一旦进入加息周期,也就意味着资金大规模回流美国本土的时刻到来。以1994年和2004年美联储的两次加息为例。1994年,净流入美国的金融资本总计1767亿美元,较1993年增长了86.56%。2004年,净流入美国的金融资本总计9789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了59.68%。另一方面,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对新兴市场国家意味着巨大风险。加息后伴随的国际资本流动变化恐将加速对新兴市场“抽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所需的廉价资金流入也将随之下降。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由于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对资金成本的承受能力每况愈下,今年11月的不对称降息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从那次降息之后,开始了新一轮下跌。一旦美联储提前加息,是否会引发中国境内的套利资本加速外流,尚难得知。一方面,国家需要引导资金成本下行;另一方面,需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的基础上基本稳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甚至忍受短期的阵痛,或是不得不面对的选项。
另外,还须密切关注美联储加息的外溢效应,警惕美国在贸易上已经表现出的“保护主义”对中国进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证券时报)
(原标题:美国经济“满血复活”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