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不要让理论思维取代工程思维

移动版    时间:2018-05-14 12:50



读者润和君推荐了《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一书,这是徐长福的博士论文,就我看,也是近多年我国哲学领域最有价值的一本学术著作。

作者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开始。这个理想国不失为当时所能提出的关于国家的极佳理论模型,但从来没有人按这个模型建设国家并获得成功。儒家的“圣人”学说无论如何算得上关于人格培养的一流理论模型,可坚持不懈地实行两千多年,也没见造出几个圣人如果在日常生活领域,工程图纸不能实施即与废纸无异,大夫治不好病就有江湖骗子的嫌疑。可是《理想国》并未因理想不能实现遭人唾弃,“圣人”学说也未因塑造圣人失去信用,即使千百年后的读者也不得不佩服其间思想的精深。

这是一种奇怪的矛盾现象。这种矛盾现象人们给予了很多解释,有的认为曲高和寡或实行不力缘故。有的认为是理论本身存在缺陷,不够高明,真正高明的理论在实践上是一定能够成功的。作者认为,无论把责任全推给实践或推给理论都十分牵强。这些思想作品本就为了疗救现实而诞生,它们在历史上的杰出地位也是得到公认的。唯一能对这种矛盾现象做出不矛盾解释的理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人们通常是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辩证思维与形式思维等角度去区分思维方式的,作者则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这两种相互区别的思维方式这些思想作品能千百年长盛不衰,是因为它们符合理论思维,从理论思维和虚体思维角度说,完全自洽,而且深刻它们所以实践效果不佳,甚至引发意想不到的灾难,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僭越这种僭越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误用逻辑一贯的理论思维去设计工程(指社会工程),另一方面是误用非逻辑复合的工程思维去建构理论,二者互相僭越,恶性循环。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用理论思维构造理论,使理论的实践意义不再是充当生活蓝图,而是为工程设计提供有约束力的原理;用工程思维设计工程,使工程设计的目的不在坚执某种特定理论甚至不惜贻误生活,而在于依循一切有约束力的理论,为人类实践做出切实可行的筹划。

我们的投资有什么关系不仅有,而且大有关系。

首先是它厘清了理论的来源和实质。一切理论本质上都是一种虚体思维,它抽取客观实体的某一个属性,然后将表达属性的概念连接起来,形成具有内在逻辑性能充分自洽的规避一切自相矛盾的逻辑推理

在股票投资领域,一切自成体系的理论,从价值投资理论到波浪理论,就理论本身来说,都是充分自洽的,具有完整的内在逻辑性。

但问题是,客观实体具有完整性,它是由充分多样的属性组合起来的一个“完形”。有些属性是它本身就有的,有些则是人为规定的,各种属性之间不仅没有逻辑复合性——它们之间无法构成逻辑联系,有些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这样,无论你用哪个理论去观照它,你所看到的其实都不是一个股票的“完形”,而是它的被理论“污染”了的某一个侧面。

理论的实践意义并不在充当投资的蓝图,而在提供一个有约束力的原理。价值投资理论的实践意义不在于帮我们制定出1234实施细则,而在给我们提供具约束力的投资边界,超越了哪个边界就派司。波浪理论的实践意义不在为我们画出股票未来的走势图,而在为我们提供可行与不可行的行为边界。总之,一切一切的投资理论,如果我们将它们当作指导实践的蓝图,我们一定会常常碰壁,常常感到别扭。如果我们只是把它们当作具约束力的原理、原则,那么我们就能在不破坏股票“完形”的前提下,用好这种理论。

理论在实践中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不是由理论本身的缺陷造成的,也不是因为我们对它们的实践不力、贯彻不力造成的,而仅仅是因为它们是理论,遵循着理论思维方式,而投资则是一种工程行为,需要遵循工程思维,尤其是实体思维上的“统观”要求。

其次,一切来自实践的“工程化经验”都不能取代理论思维因为它们是非逻辑复合”,可以成为解决方案之一种,但不能上升到具约束力的原理。撒普在他的《通向金融自由之路》中,将巴菲特、欧奈尔并列为股票投资的“两大解决方案”,这个定义特别到位。统观所有投资大师的作品,无论是他们自己写的,还是旁人研究后写的,本质上都具有“解决方案”的性质,而不属于理论。

这可以从2个方面给我们以启迪。

其一,投资是一项工程,工程思维要比理论思维更重要,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不是因为他们在理论上比我们行,而在于他们更注重于解决方案。

其二,不同的解决方案可以给我们不同启发,比如,从巴菲特那里,我们可以得到“安全边际”和“自由现金流”这2个最重要的投资理念;从约翰·邓普顿那里我们可以学到各种各样捡“便宜货”的思维;约翰·聂夫给我们提供的是低市盈率解决方案;欧奈尔给我们的最有力启发是全力关注来自价格表现和公司基本面表现的强劲驱动力……

但它们之间没有复合逻辑关系,我们不能把它们看作一种理论,因此不能上升为具有约束力的原理。即使有些方案看起来是充分自洽的,但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是一些片段、一个概念,某个被抽出来的属性,而不是一个完形。

很多投资者,刚开始做股票时成绩尚可,但做了一段时间后反而退步了,从此就搞来搞去搞不好了。出现这种情况,通常从2个角度去考虑是有利的。

一个,我们是不是学了某种理论,从此钻到理论里,让理论思维取代了工程思维。

一个,我们是不是根据经验,归纳出了一套方法,在实践中发现好像并没原先感觉的那么灵,于是就不断尝试着优化,产生工程思维对理论思维的僭越。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70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