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69岁无腿老人成功登顶珠峰!8844.43米,他用了43年

移动版    时间:2018-05-19 04:02


年长者的精神家园

掌上伙伴,伴您夕阳



8844.43米

世界屋脊珠穆朗玛的峰顶

一双钢制的假肢

深深地插在山岩的积雪上

此时此刻

世界上没有一座山

比这双假肢的主人更高


就是69岁的“无腿老人”夏伯渝


据夏伯渝登山团队消息

尼泊尔时间

2018年5月14日8时26分

北京时间

10时41分

夏伯渝第五次挑战登顶珠峰终于成功


然而在成功的背后

有多少难熬的等待和艰辛

只有他自己知道……



1975年

26岁的夏伯渝

第一次随队攀登珠峰

在海拔8600米时

他的一名藏族队友背包掉下山崖

物资全失

夏伯渝把自己的睡袋让给了

瑟瑟发抖的藏族小伙


那天

夏伯渝在零下35摄氏度

高山缺氧的环境下睡着了

等睡醒后才发现

双脚严重冻伤

下山后

夏伯渝被截去了双脚

这令他的生活一度跌入谷底


然而,可以安装假肢

并重新行走的消息

再次点燃了他的生命

夏伯渝双腿戴上假肢后

每日锻炼不辍

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

让夏伯渝的腿和假肢相交处

磨肿 磨破

鲜血淋漓

不仅再次截肢

还诱发了淋巴癌

… …

残疾 、癌症、 手术

全都未能击败夏伯渝

他怀抱着自己的梦想

开始了

挑战不可能的彪悍人生



2014年

65岁的夏伯渝再次来到珠峰脚下

可到达珠峰大本营后

发生了尼泊尔登山史上最严重的山难

最后尼泊尔政府取消了

当年所有的登峰计划


2015年

他再次出发

却遇到了8.1级地震

之后发生的雪崩冲击波

把帐篷全部吹跑了

珠峰梦想再次破灭


1975年夏伯渝和队友在攀登中


雪崩


也正是在2015年

夏伯渝站在

央视《挑战不可能》的舞台上

与1975年登山队队员的重聚

让他重拾的

不仅是当年26岁小伙子的意气风发

还有无比的心痛和遗憾

因为当年他只能在截肢手术后

躺在病床上在剧痛中

从收音机中听到队友

成功登顶的消息



他的队友们说

“夏伯渝的荣誉殿堂不是在这里,

而是在8844.43米的地方,

是在那座山的山顶,

那个荣誉殿堂永远在那等着他。”

夏伯渝百感交集

他表示

“我不想让我这一生再有遗憾

明年我将再次去登珠峰

这是我一直奋斗的目标,

我永不放弃。”



2016年

夏伯渝第四次尝试登顶珠峰

那一次在出发前,他自信地说

“挑战不可能,我们出发!”

期待着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可就在海拔8754米

距离他登顶只有94米之遥

突如其来的暴风雪阻断了他的冲顶之路

夏老暗下狠心

“如果是我自己,

即使是死,我也要死在峰顶!

不顾一切!”

但人性让夏老不可能不顾一切

那天和夏伯渝一起登珠峰的

还有5个夏尔巴向导

夏伯渝想:

“但这些年轻人才20多岁,

他们的职业就是护送登山者到顶峰。

他们一个家庭就靠他们这一季的登山所得,

我不能因为我的理想而罔顾他人的生命。”

最终,他做出了艰难的下撤决定。



回来后,夏老的双腿患上血栓

医生告诉他,他不能再去登山了

然而,梦想就在94米之上的地方

夏老不甘心,也不服输



2017年12月

夏伯渝递交了登山手续

准备次年5月向峰顶奋进

没想到,2018年新年的这一天

尼泊尔发出禁令

盲人和双腿截肢的残疾人被禁止登山

夏伯渝抱着最后一线希望

决定打官司,争取暂停禁令




3月7日

尼泊尔最高法院暂停了禁令

夏伯渝马不停蹄地奔向珠峰

4月12日

夏伯渝团队抵达珠峰大本营

不可否认的是

这确实是他准备最仓促的一次


驻尼泊尔大使于红听说

夏老又一次挑战珠峰

便在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

接见并祝福了他

夏伯渝的儿子夏登平也于5月4日

悄然抵达大本营

在其父不知情的情况下

在大本营“躲”了起来

来自他人的支持与温暖

为夏伯渝的挑战注入一份力量



终于,5月8日

尼泊尔时间凌晨3点

北京时间凌晨5点

夏伯渝从珠峰大本营正式出发

准备再一次登顶,“挑战不可能”



珠穆朗玛峰的气候多变

一天之内的天气就会翻雨覆云

夏老在登顶过程中经历了各种

极端天气情况的变化



夏老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不畏险阻

勇敢前行


终于

尼泊尔时间

2018年5月14日8时26分

北京时间

10时41分

夏伯渝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


距离第一次来到珠峰

43年过去了

终于在海拔8844.43米处

夏伯渝登上他人生中的“荣誉殿堂”


来源:CCTV挑战不可能

编辑:刘雪娇


更多好文章为您推荐:

目录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70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