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王巷的王氏宗祠
□仲荣山陈心泰
镇江新区大路镇境内人口稠密,姓氏颇多,各宗族为纪念先祖自建宗祠,其中不乏气势恢宏的建筑,譬如王氏宗祠。据《大路镇志》记载:大路王姓最多,主要分布在王巷、长征、薛港等地。在大路镇范围内,东有薛港村北族王氏宗祠,西有王巷村王氏宗祠,北有武桥村王家弄王氏宗祠。
北族王氏宗祠与王家弄王氏宗祠,先后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与70年代后期因办学需要而拆建校舍,唯有王巷村王氏宗祠于建国后改为王巷小学而沿用至今,是大路镇保存完好的宗祠之一。
据王氏宗谱述,王氏先祖分两个系列:一是山西太原籍(俗称太原王),另一为山东琅琊籍(俗称琅琊王),大路镇地方均有两系后裔。北宋末年王氏先祖王思联,字北山,原籍山西太原府人,因避靖康之乱,由太原迁居金陵昇州,后游学江南,负笈润东圌南崇贤里(今王巷里),见民风淳厚,遂筑室定居,子孙繁衍,陆续迁居南族、北族、吴家沙、八字桥(属姚桥镇)等地。
王氏后人为纪念先祖,在村东首建造“王氏宗祠”(传说建于宋代,但根据建筑风格和规模约建于明末清初,保存完好),祠门朝东,前、中、后三进,每进五开间,前进左边又接有三间,右边接二间,后进右边接有偏房,共有二十余间,外观上浑然一体。
昔日大门前分放有石鼓一对,“王巷宗祠”四字赫然醒目。重门牌楼系石刻雕饰,刻工精细,开阔的天井青石铺地,地势略高于前进,中进三开间敞厅,气势高大,雕梁画栋,檐前花窗隔簾,前后三进檐前全系条石铺设走廊,中厅屋顶正中悬挂“严礼堂”牌匾,前后左右分别悬挂王氏族人光宗耀祖等贺词牌匾。其中与“严礼堂”对面悬挂一块牌匾“代天觉世”四字,为王氏族人延请治学有方的塾师先生(侯姓)所书,时间当为清代末年。随着地势穿过小天井即到后进,前檐有回廊环绕,后进为王氏祖先神龛,供奉祖宗牌位。神龛前有摆放供品香祀,迎面刻有“二十四孝”图。小天井内砌有两座花坛,右边为一株桂花,躯干高大已有数百年历史,现长得枝繁叶茂,每到八月中秋,金风送爽,丹桂盛开,香飘数里之外;左边花坛是一株紫玉兰,每年早春繁花满树,其色浓淡有致,艳丽动人,是庭院中名贵观赏花木。宗祠南山墙外是石榴园,每年初春时节新叶红色,夏季“五月石榴红似火”繁花似锦,入秋硕果高挂,花果喻为繁荣昌盛、吉祥的象征。从王氏宗祠周边花木的栽培,可见先祖族人煞费苦心。
王氏宗祠祭祖的时间为每年的清明、冬至,王氏八房家族聚集一起,中厅挂祖先神像、家谱,放铳(礼炮)三响后按长幼辈分拜祭祖先,其场面庄严而隆重。
昔日之光辉随着岁月的流逝已不复存在,倒是那巍巍的建筑群体,饱经岁月沧桑,仍屹立在王巷这块土地上,从而为地方留下了一个民俗古迹。与王巷王氏宗祠南侧毗连的“三太尉庙”,也是为纪念王氏先祖而建的,“王氏宗祠”和“三太尉庙”,堪称大路镇西片人文景观的两颗璀璨明珠,交相辉映,见证着人世的沧桑。
- 习言道|从习近平署名文章中看中秘情谊(2024-12-17)
- 第四届语文教育大会在厦门举行(2024-12-17)
- 公示!2024年度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2024-12-13)
- 法轮功事件网上直播(2024-12-13)
- 问政山东丨国企层级过多 压减瘦身难 省国资委:一企一(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