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门小伙续写“更路簿”故事
原标题:潭门小伙续写“更路簿”故事
■ 本报记者 丁平“这是木屐,是渔民捡螺时用的。与普通木屐相比,它的高度略高,有两排横木制成的木齿。”
“这是海参钩,捕捞墨瓜参用的。渔民很有智慧,那个年代没有水下呼吸设备,渔民就在船上放下海参钩,让钩子扎中珊瑚礁上的海参,再将海参提上来。”
8月9日,在琼海市潭门镇九吉坡工业区更路簿博览馆,潭门镇返乡创业青年王振忠熟练地介绍古老的捕鱼工具,向游客描述着潭门老船长们当年在南海耕海牧渔的情景。
这家更路簿博览馆占地约1000平方米,是王振忠自己投资成立的,于2015年年底开张,市民和游客可免费进入参观。
王振忠的爷爷王诗桃和父亲王书保都是老船长,他从小就听着前辈们的闯海故事长大。
王振忠回忆:“爷爷曾用《更路簿》指引过小帆船。”
王诗桃9岁的时候,就开始随父辈出海。12岁那年,王诗桃跟他的爷爷出海时,遭遇风浪,爷爷不幸遇难。王诗桃抓着漂浮物,漂到附近岛屿上,最终花了一年时间,才回到潭门镇。回来之前,村民都以为他已经过世了。这一年,他始终带在身上的就是《更路簿》,这是渔家人的命根子。
到了王书保这一代,他接下父亲王诗桃手中的《更路簿》,18岁就开始出海捕鱼。与王诗桃不同的是,王书保用它指引的是机动船。王书保回忆:“二三十年前,我还是用《更路簿》来定位航线。”
如今,年迈的王书保已经很少出海。但他2015年11月带领着30名学员驾驶渔船时,不用卫星定位系统,光靠罗庚和《更路簿》,就能准确地从潭门行驶至西沙。到达目的地时,所有的人都惊奇地叫出声:“太神奇了!”
现在,王振忠以另一种形式讲述着海洋的故事。
北漂回来,他返乡创立了自己的贝类加工品牌,又创办了一家更路簿博览馆。王振忠认为:“《更路簿》对于爷爷、父亲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开拓精神。时代在变,我现在把家乡的特色资源转化成旅游优势,向外来游客展示潭门之美,做出潭门的文化,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潭门,提高这个千年渔港的知名度和旅游价值。”
(本报潭门8月9日电)
- 漳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申报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24-11-0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年新年贺词(2024-09-27)
-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际巡展开幕式上的致辞(2024-09-22)
- 湖北骄傲!武汉首位!刚刚,他当选了奥斯卡奖评委!(2024-09-21)
- “一墩难求”冬奥顶流“冰墩墩”传达中国冰雪浪漫(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