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一群琼海老人的7年助学路

移动版    时间:2015-02-06 02:46

  •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海南>>地方特色>>文化节庆>>传承人物
  • 一群琼海老人的7年助学路 中国·海南      发布时间:2013-09-23 10:09:00    字体[ ]

    一群琼海老人的7年助学路

    老人们正在讨论下一步的捐资工作。 蒙钟德 摄

    一群琼海老人的7年助学路

     

    已经80岁的王春咏依然热心助学。 蒙钟德 摄

      琼海市有一群老人,7年来几乎走遍了琼海的每一个自然村,分文不取,只为助学。

      他们开始行动时,别人并不理解,甚至打电话辱骂他们;他们洁身自爱,说到做到,不取一分钱,最终得到别人的认可。

      7年来,他们几乎走遍了琼海的每一个自然村,分文不取,只为助学。

      8月24日上午9时,琼海市嘉积中学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内热闹非凡。琼海育才文化促进会2013年奖学助学金颁发会在这里举行。在当天的颁奖大会上,117名琼海王氏学子共获得了10余万元的奖学助学金。

      主席台上,几位穿着衬衫打着领带的老人忙上忙下,显得格外兴奋。连续7年,每年颁奖大会召开的这一天,是这几位老人最为高兴的时刻。

      2007年,5个一起喝茶的退休老头,想着要发挥余热,他们一拍即合,决定创办公益事业,成立了琼海育才文化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琼海王氏奖学助学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助学会)是促进会下的工作委员会之一。

      王春咏,80岁;王业儒,78岁;王家淦,69岁;王业精,68岁;王世焕,68岁;王国民,64岁……谁能想到,正是这一群老人,不甘退休后的寂寞,为宗族奖助学事业四处奔走,承受着他人的误解与白眼,坚持宣传奖助学工作。

      起步艰难:

      13个辱骂电话

      “最开始下乡做宣传、发动会员,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们这帮老头。当时的会长王柱国,一天内就接到13个骂我们的电话。”琼海育才文化促进会的几位老人坐在琼海王氏楼办公室中,七嘴八舌地对记者说起当年助学会成立时的艰辛。几位老人退休前都是琼海市的老干部,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在筹款途中依然遭遇了很多困难。

      助学会2007年第一批颁奖资金来自于有经济实力的琼海王氏宗亲的捐款,王国民说,“发动一两个老板来捐款,并不长久,基础力量来自于发动更多的会员。”借着第一届颁奖

      大会成功举办的势头,助学会成立了一个由王柱国、王春咏、王业儒和王国民组成的4人宣传小组,下乡发动琼海各乡镇的王氏宗亲入会。

      “首先需要捐款300元,领到会员荣誉证;此后持证人的子女、孙辈如果考上一本或二本,即可获得当年的奖学金;如果家境特别贫困,还可以申请助学金。”王世焕摊开一本会员证,详细解释助学会的奖助机制。

      正是这300元入会费,让一些乡亲误解了这几位老人。“有些人骂得很凶,不仅当面骂,还打电话来骂,说我们退休了没事干,想骗他们的钱。”王国民模仿着曾经的恶语相向:“‘你们这帮退休的老头子,还能干成什么事!我不相信你们!’”

      “只能耐心地给他们做工作,一次不行去两次,当然还是以自愿捐款为前提。”王业儒说起往事则比较淡定,似乎那些辛苦都不值一提。

      4个加起来快300岁的老头,开着自己掏钱租来的车,颠簸在乡道上,早出晚归,琼海的每一个自然村都落满了他们的足迹。

      一诺千金:

      不贪1分钱会费

      “要打消乡亲们的顾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声明我们绝不会贪污挪用,哪怕是1分钱的会费!”会计王家淦拿出一份新制的资产负债表,表上捐款、会员费收入、王氏楼收入、奖助学支出等款项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助学会还会在定期召开的总结大会上公布详细收支情况。

      老人们不辞劳苦地坚持下乡宣传、动员,不厌其烦地向乡亲们解释会员费的用途,保证会把钱都用在正途上。

      “不仅不挪用会费,我们自己还经常掏腰包呢!”王业儒话音未落,在场的每一位老人都点头赞同。助学会早期进行宣传的资料印发费用、下乡的交通费用、餐饮费用,都是由老人们凑起来的。

      承担着来自宗亲们的误解,不取分文却还自掏腰包,是什么样的动机促使老人们坚持了下来?面对记者的疑问,王业精爽朗一笑:“我们不图钱财,不贪虚名。”而会长王春咏总结的“发挥余热,无私奉献,力所能及,多做善事,留个脚印给后人”这句话,就是他们的共同心声。

      老人们的辛苦与真诚,乡亲们有目共睹,多数乡亲还是理解并支持老人们的公益事业,踊跃捐款入会。

      “在外地打工的乡亲,听说了我们王氏助学委员会,也希望入会,特意打电话让亲友们帮他垫付入会费。”王业儒指着办公室墙上的捐款芳名榜,讲述了一个个乡亲们热情支持助学会工作的故事。

      随着会员的增加,助学会在琼海市每个乡镇都成立了分会,设立分会会长及秘书,并在每个自然村都设立一位理事员。目前,助学会已设立22个分会,发展会员2921人,并在琼海建起了一栋办公楼。机构设置的完善、管理章程的设立、琼海王氏楼的筹建,助学会的工作渐渐步入了正轨。如今,促进会已连续7年资助、奖励琼海考上大学的王氏子弟838人,颁发奖助学80余万元。

      众擎易举:

      运行20年没问题

      采访期间,记者在琼海市人民医院见到了会长王春咏。由于忙于筹备2013年的奖学、助学工作,他日前突发脑梗塞,被送进了医院。

      年已耄耋的王春咏,并未因病住院影响到他高昂的情绪:“助学会再运行20年也没问题!”

      海南现有的宗亲助学机构中,琼海王氏奖学助学工作委员会已发展为持续颁奖时间久、会员规模大、资金来源固定、捐助学子多的突出机构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王春咏把委员会目前的规模与成就,归结于王氏家族的凝聚力。

      王曼郦,这位嫁到广州的琼海女儿,曾连续3年提供助学金6.8万元。“近80岁的老人们还能顶着误解、干劲十足地做助学工作,换成我肯定做不来,我非常佩服他们!”快言快语的王曼郦哈哈一笑,认为把捐款交给助学会,是做了有意义的事情。

      “乡亲们觉得捐款入会是行善积德的大好事,都希望把名字留在芳名榜上。”王春咏对阳江镇阳江村委会年过七旬的阿公王运参印象尤其深刻。卖掉几十斤胡椒后,王运参特意来到王氏楼给三个儿子入会。王运参的小儿子正在狱中服刑,阿公说:“我也要给小儿子入会,为他积德,希望他可以重新做人!”

      目前助学会资金主要来源有4个:国内外宗亲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会员费收入、王氏楼收入以及资金盘活收入。“每年收入20来万,除相关费用,要支付每年10万来块的奖学、助学金,完全绰绰有余呀!”王春咏哈哈一笑,现在完全不用为助学会的资金来源而担忧。

      位于王氏楼5楼的促进会办公室中,墙壁上张贴着密密麻麻的捐款芳名榜。“没有做不到 只有想不到”,一幅由王业儒书写的泼墨大字,悬挂在正对大门的墙壁上,是这群老人的共勉之语。他们将用自己已经不再矫健的双脚,继续奔走在助学之路上。(记者 蔡 倩 海南日报记者 符王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73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