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热浪席卷全球!立秋就凉快了吗?立秋有什么习俗?

移动版    时间:2018-08-08 00:09


撰文/杨秀

中国艺术研究院

本文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8月7日是立秋节气。前几天才经历了全球高温,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连续20多天发布高温预警。还有不少媒体报道,一向以寒冷著称的北极圈,气温甚至飙到了32°C!


而今天,北京地区很应景地下起了下起了雨,降了温。难道秋天真的来了吗?立秋之后天气就凉快了吗?




立秋就凉快了吗?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从字面理解,立秋意为秋天的开始。而在气象学上,则是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由夏入秋的标志。立秋是较早确定的八个节气之一,交节日期在公历8月7日至9日,太阳的直射点到达黄经13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秋,七月节……秋,揫(ji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立秋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早晚时分虽多了一些凉意,但依旧暑热未消,还处于“三伏天”的中伏阶段,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说法,“秋老虎”的威力让人们在热中又多了一份燥。


所以,立秋并不意味着马上就降温了,真正意义上的凉爽秋天还需一段日子才能到来!




立秋在古代是个节日

立秋曾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古称“立秋节”,人们会举行一系列活动来迎接这一季节转换。


早在周代,逢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秋”于西郊,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承此习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宋代时,朝廷于立秋日要举行“报秋”仪式。立秋这天,宫内把栽在盆里的梧桐从外边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一叶而知秋”,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有什么习俗?

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立秋习俗也各具特色。湘西花垣、凤凰和吉首等地的苗族人,有立秋日“赶秋”的传统,这一天也叫“赶秋节”。届时,族人们穿上盛装,欢聚到秋坡上,打秋千、吹芦笙,歌舞欢娱。随后,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送去丰收的祝福,祈望秋来好收成。


立秋后,人们要避凉取温,适时改变夏日习惯,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东北一些地区,循守立秋后不再下河游泳的禁忌,避免因水凉引发抽筋的危险。饮食方面,许多地方都有“贴秋膘”的习俗。辽宁南部地区,立秋日除了多吃肉类之外,还要摊面饼吃,早年间还尽量找比自己胖的人一起进餐,以便为自己“贴膘”。



与立春时的“咬春”习俗对应,一些地方流行立秋日“咬秋”。清《津门杂记·岁时风俗》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也有的地方,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以清除暑气、避免痢疾。立秋日吃瓜的习俗在南方一些地区也有流行。


与立夏称体重的习俗相对应,立秋时节要再称一次体重,根据前后的重量变化来检验是否“苦夏”。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73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