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椰子——三号原食??

移动版    时间:2018-08-10 12:14

之前“脑营养”的文章中我们提到,酮体是脑的燃料,更是重要的建材——为此,在脑部快速发育期,人类婴儿一直处在生酮状态,无论给他喂多少糖。

近些年,关于生酮饮食与各种急性、慢性神经性疾病(癫痫、多发性硬化、阿兹海默)的许多研究,也见证了生酮与人脑之间的友好关系。

也早有人类学家认为,正是生酮的能力支持了人脑的进化。

……

原始人生酮饮食的可行性?

那么当原始人类长大成人后,离开了“无条件生酮”的福利期,有没有可能靠饮食(而非饥饿)保持生酮状态呢?

如果人类最终是在海边完成了最终的进化,那么在当时的非洲滨海区,有没有稳定、丰富的脂肪来源呢?

……

贝里虽然有充足的DHA,但是整体的脂肪含量还是偏低——即使在冰河期,想来也难以达到“生酮”标准。

陆兽的脂肪含量也很低(除非在高纬度地区)——大型陆兽的脂肪会多一些,比如猛犸、河马、犀牛,但这些动物只有在智人出现之后才成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因此没有参与人类的进化;至于其油脂丰富的骨髓,也很不可能成为支持人类进化的食物(如上一篇文章所述)

海兽的脂肪含量应该高一些——在滨海的人类遗址里的确有海豹残骸,但是出场率很低……

海鸟(比如企鹅)同理(然而海鸟蛋还有可能)……

根茎类一般只是含有碳水化合物,但有个例外——油莎豆(又称“铁荸荠”“虎坚果”,英文为tiger nuts,是非洲油莎草的地下块茎),其干重的25~35%都是脂肪(其中超过一般是单不饱和脂肪酸,脂肪构成接近猪油和橄榄油),但也有50~55%的淀粉和糖……有人类学家认为,240万年前~140万年前生活在东非的一种傍人(Paranthropus boisei)就以油莎豆为主食。但是首先,这种傍人并非人类的直系祖先,其饮食选择对智人进化并没有直接的意义;其次,这种高糖高油、且糖比油多的组合应该还是不能帮助生酮……

据估计,因为热量极高,当时的傍人每天只需花费2.5~3小时挖掘和咀嚼油莎豆,就能获得2000大卡的热量。

……

坚果呢?

确实有一种生长在海边的坚果——椰子。

椰子

椰子是棕榈科椰子属的果实,我们吃的是其中的“巨型种子”(其“果肉”是一层厚厚的纤维,不能食用),带有坚硬的木质外壳,是已知最大的坚果。

作为“单子叶植物”的椰子生长在海滨,高度木质化,高高(甚至可达30米)的树干朝大海一侧倾斜——其成熟的果实会掉进海里,可漂流3个月之久,直到碰到海岸搁浅,再扎根生长。

因此虽然发源于亚洲东南部,但椰子在很早之前就已经飘洋过海,占领了从非洲东部到美洲西部的热带、亚热带海岸。

椰子很难留下化石,目前只在澳大利亚找到过一个硅化的椰子,可以追溯到200万年前——说明至少在200万年前,椰子就已经完成了其全球的殖民大业。

椰子可以随着洋流,从非洲东海岸一直漂到美洲西海岸(然后出芽生根)。

椰子整年都能结果(没有季节之分),在果实结出半年左右时,椰肉较软(此时的脂肪含量只有2%,纤维也少,但糖含量有8%),椰水较甜;之后外壳逐渐变硬,椰肉越来越厚、硬、油,同时椰水中的糖分降低;在一年后完全成熟时,椰肉中至少33%的重量是脂肪,9%是纤维,6%是糖分(还有3%的蛋白质),而椰水中的糖分会降到3%以下。

据估计,全球的亚热带、热带海岸,每年共能产出200亿颗椰子。

未成熟的椰子一般称为“椰青”——主要用来喝甜甜的椰水。

成熟的“老椰子”,剥掉果实的表皮后,被称为“毛椰子”;再剥掉厚厚的纤维状“果肉”,抛光种子的外壳后,被称为“椰皇”——主要用来吃油油的椰肉(烤完后更有十足的坚果风味)。

如果椰子开始出芽,被称为“芽椰”,风味和“毛椰子”“椰皇”差不多,只是其芽是苦的(可能有毒)。

成熟椰子的脂肪中,有近90%是饱和脂肪(另外有4.2%是单不饱和脂肪,所以整体上非常稳定)——其中0.6%是己酸(6∶0),7.0%是辛酸(8∶0),5.6%是癸酸(10∶0),44.3%是月桂酸(12∶0),17.5%是豆蔻酸(14∶0),8.5%是棕榈酸(16∶0),5.2%是硬脂酸(18∶0)——“富得流油”的热量,可以供椰子幼苗生长一年以上。

椰肉的纤维中有很多的菊粉,是极好的益生元来源。

椰子水与人的体液的渗透压(电解质密度)相等,是自然中极好的补水饮料。

椰子还是不错的硒、铜和锰的来源——另外因为生长在海滨,所以其矿物质含量比较稳定。

椰子是靠大海而非动物帮助播种,因此发展出了不可食用、但可漂浮的纤维状“果肉”。作为巨型坚果,椰子主要靠物理防御(和大量有抗菌性能的中链脂肪酸)来保护自己,因此没有典型的“种子的诅咒”——其中没有什么皂苷,凝集素和植酸的含量也很少。

验发现,椰子中的植酸几乎不与矿物质结合,因此不影响人类肠道吸收矿物质。

对坚果过敏的人,大多数还可以安全地食用椰子。

于是:一个成熟的椰子(一般超过1公斤重),其中的椰肉和椰水总共含有超过150g的脂肪,接近50g的糖(还有50g的纤维)——而只需要攻克其木质铠甲,就能获得超过1500大卡的热量……

来到海边的原始人类,会吃这种“能量炸弹”吗?

……

但因为椰子难以留下化石,我们还找不到直接的证据……

人类母乳的启示?

在人脑进化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早产”,即把胎儿在完全没有自主能力时就生下来,然后再哺乳、悉心照顾,让其身体(主要是脑)在子宫外完成发育——这样可以让人类的脑容量,摆脱女性产道的大小限制,大幅发展。

为了满足产后的脑部发育需求,一方面,人类婴儿有极高的体脂率和“无条件生酮”的状态;另一方面,母乳中的中链脂肪酸(主要是月桂酸)水平在哺乳期间会持续上升……

一般哺乳动物的母乳中,月桂酸含量都在整体脂肪含量的5%以下。

马科动物的乳汁中,却有着能与现代人类相媲美的月桂酸含量——8%左右……

中链脂肪酸和常见的长链脂肪酸不同,它们不需要胆汁就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并有很强的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的能力——因此非常有利于婴儿稚嫩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

另一方面,月桂酸在人体内基本不能储存,会优先被肝脏(还有心脏、肾脏)燃烧,并在此过程中(在肝脏内)生成酮体——此过程不受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也就是说,中链脂肪酸能够促进生酮,无论吃了多少糖——而我们知道,酮体是脑重要的建材……

研究发现,无论是给成人还是婴儿补充中链脂肪酸,都能显著提升其血液中的酮体水平。

中链脂肪酸可以提升早产儿(这里是真的“早产”——相对于其他人类婴儿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其他动物幼崽而言的)对脂肪、蛋白质、钙、镁的吸收(相比于控制组,镁吸收率可以增加80%)——他们排便的频率和总量都明显减少。

给早产儿供给中链脂肪酸,可以加速其体重增加到正常水平。

当然,母乳中的实际脂肪构成,会受到饮食中的脂肪构成的直接影响——但在中链脂肪酸方面却没有那么被动:

人类的乳腺可以利用葡萄糖合成月桂酸(和其他中链脂肪酸),所以即使饮食中没有月桂酸,只要碳水化合物摄入足够,母乳中的月桂酸水平依然会在产后逐渐升高(从4%到8~10%)

根据调查,欧洲和中东地区居民的母乳中,月桂酸的含量接近8%;而在某些现存的、极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的非洲原始部落里,母乳中的月桂酸水平能超过10%。

但这些都比不上在海边吃椰子的:

非洲Chole(临近坦桑尼亚地区)的原住民,以椰子和海鱼为主食,其母乳中的月桂酸可达到20.17%……

中链脂肪酸中,抗菌能力最强的是辛酸和月桂酸,其次为己酸、癸酸,而主食椰子的Chole人的母乳中,恰恰是辛酸和月桂酸水平最高,因此具有最强的抗菌能力。

如此高的月桂酸水平,也许在整部人类进化史中都并非常态——但这有没有可能反映出,作为自然界最丰富的月桂酸来源(再考虑到:碳水化合物在旧石器时代其实比较稀缺),椰子曾经通过直接提升人类母乳中的月桂酸水平,激发了人类婴儿体内与脑部发育相关的某些基因表达?

或者:有没有可能(由于月桂酸的直接生酮特性),椰子辅助人类进化出了给脑供应酮体的能力,从而间接参与了人脑的发展?

以至于在没有椰子的年代里:

人类母亲们仍然在用葡萄糖辛苦地合成着月桂酸——虽然可能没有以前多,却也远超其他哺乳动物(除了马科……)?从而能继续支持婴儿的脑部发育?

或者:盗取了生酮秘密的人类(婴儿)还能用傲视群兽(崽)的体脂率,继续发展并支持硕大的脑?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73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