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力争3年内基本消除城市内涝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连日来,海口遭遇强降雨天气,导致市区多条路段积水,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然而,辩证来看,暴雨也进一步增强了海口解决城市历史欠账问题,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的决心。
目前,海口正按计划加快建设重点区排水防涝系统,对中心城区16个积水点从优化排水分区、蓄排平衡、管网优化、海绵减量等系统层面进行综合改造,力争3年内基本解决内涝问题。截至目前,琼山大道积水点、滨涯路农垦中学积水点、永秀花园积水点等3个积水点已基本完成改造。
找出症结所在 补齐基础短板
海口市市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造成雨天积水的主要原因有: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雨量超出排水管道正常设计能力;雨天遇高潮位时河道水位高涨顶托,道路排水受阻;大部分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不高,难以满足暴雨天气下的排洪需要;部分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排水管网未连通、无排水出路。
为此,海口以重点区水安全保障为主线,构建综合排水防涝体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统筹重点流域排涝基础设施更新工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副所长王晨介绍,按照《城镇内涝防治积水规范》,海口市区确定重点区排水防涝标准:排涝泵站建设后能有效应对10年一遇降雨,50年一遇潮位,峰峰相遇;近期能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确保积水深度不超过15厘米;中期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确保积水深度不超过15厘米;远期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确保积水深度不超过15厘米。
优化排水分区 提高蓄排能力
王晨介绍,海口将采用优化排水分区方式,提高蓄排能力。即,将龙昆沟流域调整为3个排水分区, 道客沟流域高水高排,经红城湖排至南渡江;大同沟流域增加八灶排水暗涵,独立排至龙珠湾;龙昆沟流域面积由28平方公里缩减至8.7平方公里。
同时蓄排并举,确保流域内河湖低水位运行,增加调蓄能力;增加龙昆沟和大同沟两座排涝泵站,提高排涝能力。
道客沟中游以上来水导流至红城湖,红城湖导流至美舍河。通过打通烟草公司分洪渠、重建红城湖至美舍河分洪箱涵、新建道客沟至红城湖分洪渠,且沿下穿隧道新建红城湖至美舍河,美舍河至南渡江分流暗涵,将道客沟到红城湖流域雨水均转输至美舍河,再排入南渡江,减轻下游龙昆沟行洪压力。
对大同沟流域的来水分流至海甸溪。关闭中航闸,将大同沟排水分区独立,在八灶片区新建排水暗涵排涝;增加排涝泵站,下游设置排涝泵站,解决流域排水和潮位顶托问题。此外,将选择建排涝泵站,大同沟雨水通过改造后的大同沟泵站排入龙珠湾。
修复优化管网 有效应对内涝
近期,海口市市政管理局对现状管网进行排查发现,片区内有塌陷、渗漏、错口、沉积管段。
王晨介绍,根据现状管段出现的不同缺陷,提出不同的修复方案。针对功能性缺陷,如沉积、障碍物等,建议采取清淤、疏通管道的措施;针对结构性缺陷,如错口、腐蚀、脱节、破裂等,缺陷等级在Ⅲ级以上或外观损害较严重时,建议采用开挖重建的方式进行修复,而缺陷等级在Ⅲ级及以下且外观损坏不严重时采用非开挖修复;对于大管径的(大于D800)的管道错口问题,建议采用不锈钢双胀环修复技术。
根据《海口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对龙昆沟流域的目标要求,针对龙昆沟流域的水安全问题,合理构建源头—过程—末端控制系统,在源头地块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统筹源头地块海绵城市建设、流域管网系统和超标准降雨防涝系统建设。建设方案制定过程综合考虑管网系统和末端处理设施,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经济性的同时,有效削减地表径流,减少雨水的峰值径流量,延缓峰值出现时间,有效应对城市内涝。
- 商品多氛围足人气旺 海口特色农产品走俏冬交会(2019-12-16)
- 海口美兰区灵山镇美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聚焦民生工程解(2019-12-16)
- 海口台湾两地共建回流文物交流平台(2019-12-16)
- 全球知商(海口)科创项目对接会在海口举办 8个国际项(2019-12-16)
- 海口市2019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顺利结项(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