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移动版    时间:2018-08-15 04:52

▲海南省琼海市万泉河流域一瞥。资料图片
  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省发展的优势和本钱。然而,海南岛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环境问题。
  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为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1999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发展战略,坚持生态底线思维,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下大力气“增绿”“护蓝”,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确立生态立省战略,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打牢基础
  昌江黎族自治县棋子湾,连绵数百里的“绿色长城”木麻黄海防林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绿色海岸屏障。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白茫茫的荒沙地,夏季高温干旱,常年风沙弥漫,当地群众饱受风沙危害之苦。25年间,昌化镇居民陶凤交带领“绿色娘子军”种下了338万株海防林,棋子湾沙化海岸变绿了。这是海南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
  森林覆盖率高达62%,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30年来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厚积薄发,交出了一份发展和保护双赢的答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热带资源,是海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饭碗”。1999年2月,海南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全国率先作出《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同年3月,原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海南为我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随后,海南省政府制定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海南在实施“一省两地”战略时,遵循“三不原则”(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两大一高”(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工业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立省的发展道路,严格保护生态环境。
  2009年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被列为六大战略目标之一,要求“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2012年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绿色崛起”发展道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生态环境是海南的三大优势之一,也正因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情倾之、心系之,精心呵护生态环境。2017年,随着海南建省以来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定——《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在这里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对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海南的未来发展寄予了厚望:“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支持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鼓励海南省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
取消12市县GDP等考核,严格划定生态红线
  严守生态红线则是生态立省的具体政策实施。海南省生态红线的划定是从生态省建设开始的,后经过主体功能区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海南省总体规划等,已经逐步构建起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同时,海南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做到令行禁止,在全省范围内构建起了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逐步摆脱了对房地产的依赖。
  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33.5%;划定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8316.6平方公里,占海南岛近岸海域总面积35.1%……2015年,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确定了生态保护和资源消耗的控制性目标,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几年的探索实践,为海南省打破了部门壁垒和区划分割,把全省作为一个整体规划,统筹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城镇体系、土地利用、林地保护利用、海洋功能区6类空间性规划,划定生态保护、基本农田等各类红线,限定开发边界,形成了全省发展的一张蓝图。强化对海岸带、生态敏感区以及历史文化保护区域的省级规划管控。
  海南长达1823公里的环岛海岸线,是海南最重要的生态圈之一,具有不可比拟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2015年7月13日,海南决定对全省1823公里海岸带的保护与开发状况进行为期1个月的专项检查。同年8月底,海南省决定用3个月时间对全省海岸带检查中发现的805宗问题进行全面整改,重点做好“停、查、拆、纠、补、复”六方面工作。
  2015年,海南又开展生态环境6大专项整治行动,提出“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2020年海南城乡环境建设、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环境质量水平应达到的各项具体量化指标”。
  侵占生态红线绝不容许。文昌市严厉打击海岸带200米生态红线内违法建筑,严守海岸带生态保护红线,近期已对高隆湾海岸带200米生态红线内的4家企业违法建筑进行拆除,拆除总面积8995.39平方米。
  近5年来,海南先后出台了《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发挥了“多规合一”改革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30条硬措施,取消了12个市县GDP、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实行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
  数据显示,2012年~2017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9%以上。2017年,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5.6%,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0%;全省主要河流湖库、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分别为94.4%、96.6%。在海南,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清理整顿矿业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4个“最严”要求,即“必须以最严谨的规划、最严格的措施、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海南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海南的环境承载力有限,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为此,海南省从2013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清理整顿探矿权采矿权工作,省委于2014年初作出在全省陆域停止审批除砂石料以外采矿权的产业政策调整决定,省政府于2014年出台《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通知》。2015年初,海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逐年压减陆域探矿权、采矿权,逐步停止陆域社会投资探矿勘查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记者获悉,经过几年的清理整顿,全省省级发证探矿权从2011年底514个压减为2017年底的28个,同期全省采矿权数量由329个压减为181个。
  与此同时,海南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护,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面实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管理,累计完成矿山恢复治理面积7970公顷;分期推进昌江石碌铁矿、乐东抱伦金矿、昌江燕窝岭水泥灰岩矿等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建设;鼓励江燕窝岭和芸红岭石灰岩矿综合回收利用高硅夹石每年达500万吨,实现废石零排放;推进昌江石碌铁矿每年回收石料50万吨,东方北牛金矿尾矿全部用于制砖。
  走进万宁市长丰福田建筑用正长岩矿矿区复垦现场,放眼望去,矿区栽植的槟榔树、桉树、橡胶树已开始生根发芽,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这是矿区实施台阶式矿山恢复治理的初步成效。万宁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介绍说,在治理前,采坑西部下凹积水成潭,形成宽阔水面,一直存在着溺水事故隐患。万宁市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实施矿区复垦,共投入治理资金约1300万元,治理面积120亩。
  海南省还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100%省级发证矿山和50%市县发证矿山达到国家或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昌江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取得成效;到2025年,全部矿山达到国家或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下一步,海南还将改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缴纳程序,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引入矿山生态环境第三方治理,探索引入PPP治理模式,扩大生态修复的资金投入;到2020年,全省复垦工矿废弃土地1900公顷、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地复垦面积756公顷。
  记者获悉,海南还将加快推进白沙陨石坑、昌化江至王下河谷、琼中乘坡河石臼等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推动地质公园和矿业公园建设,完成观音岩等2~3处省级地质公园建设揭碑开园。同时,加大矿业遗址保护与开发力度,探索矿业文化旅游、黄金文化风情旅游。研究建设海南省地质博物馆,实施展藏品的保护与修复、标本展示、科普体系建设。
  在新起点上,海南将再次肩负新使命,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谱写新篇章。
相关回顾:
·END·
自然资源部
自然资源部官方微信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74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