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南小型渔业转型发展研讨会举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探讨:“小船”如何捕“大鱼”?

移动版    时间:2018-08-29 16:00

  ■ 本报记者 陈雪怡

  8月16日南海开渔,“渔二代”蔡笃将却没有出海捕鱼,他没有选择像父辈一样的传统渔业生产方式,而是致力于发展海鲜电商这种“现代渔业”。

  8月22日,蔡笃将作为企业代表,参加了在海口举办的海南小型渔业转型发展研讨会,和与会嘉宾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共同探讨海南小型渔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符合实际需求、可操作性强的渔业转型发展新模式。

  小型渔业并不小

  何为小型渔业?“小”的标准如何界定?

  “其实在我国,小型渔业在渔业相关法规和管理条例中没有明确的定义。《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则对小型渔船进行了界定,明确海洋小型捕捞渔船的船长小于12米。”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小型渔业研究项目负责人罗一鸣说,一般而言,功率小于44.1千瓦的渔船,也被称为小型渔船。

  “在海南,小型渔船占到全省渔船总数的80%以上。”罗一鸣介绍,海南小型渔船数量多,在小型渔船上从业的渔民人数众多,加上小型渔港在沿海市县广泛分布,因此海南小型渔业其实并不“小”。小型渔业的转型发展,对于促进海南渔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海南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从规模方面看,海南的小型渔业并不“小”;从资源方面看,海南的小型渔业更不“小”。万宁乌场渔港附近海域春夏季杂鱼少,但每年3月至4月有大量的蓝圆鲹,秋冬季杂鱼多,有品质上好的马鲛鱼;临高新盈港附近海域每年3月至4月有大量的二长棘犁齿鲷,5月至6月有黄鳍鲷和黑鲷……我省沿海各市县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小型渔业转型难

  “我们在开展重点渔村渔港渔获物季节性调研过程中,发现全省各渔港码头生产作业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很多渔港渔村有当地的特色或者说是标志性渔获。”罗一鸣说,这种具有当地、当季特色的渔业资源,是海南发展特色休闲渔业的重要基础。

  “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海洋灾害频发、作业区域缩减,渔民转产能力和意愿不足、发展第三产业条件有限,这些是目前海南小型渔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罗一鸣说。对此,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唐国建表示赞同,他也认为海南小型渔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以发展海鲜电商为例,蔡笃将具体列举了自己事业发展中碰到的瓶颈。“与传统的渔业捕捞、销售模式不同,海鲜电商主要通过减少流通环节,力争用最快速度将最新鲜的渔获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但目前物流配套设施跟不上。”蔡笃将说,海南多数渔港码头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现代物流体系尚未建立,使得发展海鲜电商遇到不小的障碍。与会的临高海鲜微商李花坦言,自己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海鲜保鲜难度大、运输成本高等难题。

  小型渔业要做大

  对于与会嘉宾寻求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来自浙江的休闲渔业服务商蔡军敏感同身受。

  “转型发展,我是过来人。”蔡军敏于2004年将自己的几艘小型渔船改造成长约20米、宽约4米的渔船,并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进行休闲渔船认定,转型发展休闲渔业,获得成功。“我现在有4艘休闲渔船,游客想乘船出海钓鱼,需要提前5天预订,每艘船每天至少出海4次,一次的收费在2000元左右。”蔡军敏高兴地说。

  业内人士认为,生产作业方式落后、经济效益差、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的小型渔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目前全国消费市场正在升级,小型渔业在向市场提供差异化、有品质的旅游和餐饮体验方面有非常大的潜力。”与会嘉宾建言,要结合渔港建设,打造渔港休闲旅游体验区;结合海洋牧场建设,打造一批与旅游观光、海钓等相结合的休闲渔业示范点;结合传统渔村建筑和文化特色,打造一批具有热带海洋岛屿风格的美丽渔村。

  “这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吸收渔民智慧、摸清资源家底,完善渔村、渔港基础信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挖掘带头人,培育渔民合作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加强监督管理等,助力海南小型渔业转型发展。”与会嘉宾表示。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省将积极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打造渔业全产业链模式;全面推动渔村渔区振兴,建设美丽渔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三亚、文昌、琼海、陵水、东方、儋州等市县开展休闲渔业试点工作,鼓励部分内陆市县开展养生综合休闲渔业试点工作。”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本报海口8月23日讯)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74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