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中国经济周刊

移动版    时间:2018-08-29 20:49

日 报周 报杂 志

往期回顾    分类检索 返回目录

博鳌镇凡人故事

文 | 崔晓林 韩文 《 中国经济周刊 》()

法国戛纳小镇因“戛纳电影节”而享誉全球,“达沃斯论坛”让全世界记住了瑞士达沃斯小镇的冰雪世界……在亚洲,“博鳌亚洲论坛”续写了这一传奇,把曾经的小渔村博鳌,打造成亚太地区大咖和各国元首频频聚首的蔚蓝小镇。

伴随着博鳌亚洲论坛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博鳌镇亦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知名度的小镇之一。16年来,论坛给博鳌人带来了什么?博鳌人的真实生活又是怎样的?

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间隙,笔者离开媒体聚焦的论坛主会场,走进博鳌镇的市井街巷,倾听创业者、原住民与“新博鳌人”的讲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海的故事’”

——酒吧老板的生意和生活

受访者:蒋翔

身份:“海的故事”主题酒吧创始人

白色长舌帽正中央有一个红色五角星,面容沧桑、眼袋明显,目光含蓄而坚毅……初见蒋翔,人们很容易错认成“中国摇滚乐之父”崔健。老蒋和老崔外形酷似,但人生轨迹却各不相同。一个擅长吹小号,一个喜欢美术;一个主业是唱摇滚(起码早年是这样),一个主业是经营酒吧。但两人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都把自己的人生活得沧桑而精彩。

蒋翔是琼海本地人,年轻的时候,曾在县里当老师,教语文和美术,后来下海经商。2010年,博鳌亚洲论坛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论坛,敏锐的蒋翔感到博鳌镇的人气将越来越旺。于是他把海边一个废弃的售楼处,改造成主题酒吧。酒吧叫什么名字好呢?这让教过中文和美术的“蒋老师”犯了难。以他的个性,是断不能给酒吧取个俗名的。一次坐在海边发呆,忽然有四个字从脑海里跳了出来——“海的故事”,这极富诗意和内涵的4个字,令他兴奋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大海是生命的摇篮,是很多人梦想的地方。我甚至觉得,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海的故事。”自此,“海的故事”诞生,并逐渐成为博鳌镇的一张名片。

“海的故事”以渔家元素为主,破旧的木船,被改造成了海边包间;生锈的马灯,是海滩夜色唯一光源;所有的桌椅板凳,都是用废弃的船木制作而成。那些见证岁月、历经海水浸泡的古旧船木家具,与日夜不停的海浪一起,成为博鳌镇寂静海岸的独特景致。

“海的故事”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从最初的十几个员工,发展到现在近300名工作人员。“这得益于博鳌论坛的召开,刚开始的时候,只有论坛期间生意好,现在一年四季没有淡季,从三亚、琼海、海口甚至外省来的人越来越多。”让蒋翔兴奋的不仅是论坛为他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还吸引了马云等一批商界巨头。就在本届年会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也出现在“海的故事”。

近几年,在“海的故事”的带动下,周边又春笋般冒出四五家主题酒吧。2016年,琼海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海的故事”调研考察,提出复制“海的故事”商业模式,打造博鳌镇海边度假休闲娱乐产业。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份,海南正在着力推进全域旅游产业,蒋翔计划把那些旧木船改造成民宿,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让那些匆匆过客留下来,在船屋里过夜,感受海上生明月的委婉,见证大海日出时的壮阔。

向左繁华,向右冷清

——冯阿婆的幸福和烦恼

受访者:冯锦媛

身份:博鳌镇原住民,卖椰子的阿婆

从东屿岛方向进入博鳌镇,一条直直的马路,在镇中心变成了“丫”字,一条路向左,一条路向右。向左,霓虹闪烁,繁华热闹;向右,路灯昏暗,人影寥寥。卖椰子的阿婆冯锦媛的家和生意,都在这条不景气的街上。

为什么同样是博鳌镇的马路,差别却这么大?阿婆表示,她家门前的马路原本比向左拐的马路还热闹,但是,前几年不远处的码头被拆掉卖给了开发商,开发商建楼把路拦腰截断,门前的这条路变成了死胡同。而向左拐的路,由于通向华美达、亚洲湾等酒店群,所有的餐厅、商场也都涌向左侧,导致了“向左繁华,向右冷清”的残酷现实。

冯阿婆有两个儿子,她和小儿子、小儿媳和两个孙女住一起。家里是一幢临街的二层小楼,一层开了食杂店,兼卖一些旅游产品,当然还有椰子。笔者走访时,顺便照顾了一下阿婆的生意,阿婆卖的椰子比市场上的便宜,而且椰子汁香甜可口。尽管是临街店铺,但生意并不好,原因就是这里变成了死胡同,没有人愿意来。

和许多博鳌人家一样,阿婆家楼上也有空房子供外来人租住。但是,与那些商业楼盘2万元/平米的房价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她家的空房,即便每月租金300元都租不出去。阿婆的儿媳妇抱怨道,“丈夫家的老房子离这里不远,是最早被拆迁的一批。当时宅基地拆迁的补偿标准是每平米300元,后来别的地方拆迁变成了每平米1万元,现在是3万元。亏大了!”

尽管日子过得紧巴,从“博鳌亚洲论坛”的举办中受益不多,但是冯阿婆觉得自己挺幸福,一是守着自己的房子和孩子过日子,再苦也不觉得苦;二是现在的生活,和她年轻时候相比,好得不知翻了多少倍,“环境好,吃得好,孩子孝顺,一切都好。”说起自己的日子,冯阿婆一脸孩子般的笑容。

博鳌、海口、长沙

——一个湘妹子的“三城生活”

受访者:袁月

身份:博鳌火车站站长

1970年出生的袁月有些羞涩与内敛,说话的语气透着湖南人的直爽。她直言到海南工作已7个年头,依然不习惯当地清淡的饮食,常常会想起湖南的辣子。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对博鳌的好感与依恋。

2010年,海南省环岛铁路东线开通运行,在湖南铁路系统工作多年的袁月离开湖南老家,奉调海南。最初的几年,她在琼海市火车站工作。2014年,工作表现突出的袁月被任命为博鳌火车站站长。

到海南之前,袁月从未听说过这个叫博鳌的小镇,更不了解早已声名远播的“博鳌亚洲论坛”。她对博鳌的关注始于琼海,而“走进”博鳌则是她任站长的这两年多时间。

对于博鳌,袁月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博鳌亚洲论坛”的带动下,博鳌镇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日益提升,基础设施与相关配套发展神速。去年,博鳌飞机场正式通航,环岛铁路西线也已打通,实现了闭环运行。

博鳌每天的变化都被袁月看在眼里,博鳌站发送旅客的数量已从过去的200多人增加到了600人左右。虽然只是一个过客,但袁月把自己当成了“博鳌人”,她喜欢博鳌的恬静与淡雅。

从2014年调任博鳌火车站起,袁月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时间照顾家人,与爱人、儿子聚少离多。她23岁的儿子退伍后在湖南长沙自主择业,做健身教练;爱人也是一个人守在海口的家中。

博鳌、海口、长沙——3个人,3座城。想起儿子与爱人,这个湘妹子会愧疚并落泪。但袁月相信,能在这个著名的小镇为论坛服务,儿子与爱人都会支持她,为她竖起大拇指。

“论坛+北方雾霾”为博鳌地产带来机遇

——坚定“看多”的楼盘销售经理

受访者:林先天

身份:楼盘销售经理

林先天的出生地潭门镇距离博鳌只有10公里,小的时候,他经常到博鳌镇玩耍。在他的印象中,自己销售的楼盘金色鳌苑所处的位置是原来的一个公共浴场,非常荒凉。

2002年,随着首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举办,博鳌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刚刚15岁的林先天见证了博鳌镇15年来的辉煌与荣光。

林先天认为博鳌镇现在的交通设施已是一线大城市的标配,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一应俱全,这全部应归功于“博鳌亚洲论坛”的落户。与此同时,他觉得论坛还给博鳌镇带来了良好的治安环境与游客、投资客。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75008-1.html